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卡吉尔战争的启示——高海拔战场(新的一年,送上500本霉菌条令以表感谢)


很多朋友甚至长者,对小组能够在当前这种无偿的情况下,保持持续蓬勃发展很不理解,并且认为小组不会长远的存在下去。那么,今天,我们用一位小组大神的留言来回答各位的疑问:

我们如同美剧《失落的房间》(the Lost Room),这个房间的所有物品都有奇特的功能(如眼镜能防弹和灭火),传说这个房间的主人是上帝。有一天这些物品都失散了。但只要有一件物品出现在房间,其余的物品都会神使鬼差般循踪而来。

取上之才,用上之法,得上之道

●作者/青萍研究小组

A.介绍


    稀薄的空气、寒冷的气候和起伏的山地一同给人类在高海拔地区的生存能力提出了艰巨的挑战。这些特点使得高寒山地成为一个独特而严酷的战场,这里的环境就像敌人一样致命。这一章研讨了高海拔环境对于士兵、武器和军事行动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引用了一些过去的战例来研究什么才是最适合高海拔地区作战的战略战术。

高海拔环境对于人员和装备都有着明显的影响。氧气不足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并引发各种疾病。这种气候条件会造成人员伤亡,降低士兵开展军事行动的能力。主动的逐步适应措施可以令人慢慢适应这种高原环境并恢复作战能力。除了会对人产生不利影响,低气压也会降低射击精度以及飞机和武器装备的效能。寒冷的气温会使人员和装备失去作战能力。山地地形使得作战的方方面面都更加困难并且极大地限制了地面机动能力。

如同其他战场上的战争一样,高海拔地区的战斗同样必须通过正确运用火力和机动才能取胜。在世界最高高原和它周围山脉上开展的战争诠释了最有效的火力和机动运用方式。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和美军在欧洲的山区中的战争,到苏军入侵阿富汗的行动都证明了训练有素的轻步兵单位是机动性之王。小部队在意想不到的难行路线上机动能最大程度地达成战术突然性,这在面对占据高地的敌人时尤为重要。炮兵是最好的火力支援方式,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援且便于集中压倒性的火力优势。不能适应高寒山地环境和认识不到高海拔地区战斗的特点就会导致军事上的失败。

B.高海拔环境的一大特点——空气稀薄


随着气压降低空气也会变得稀薄,这是高海拔地区所独有的环境特点。但这会给人类的生理带来许多方面的压力。在4880米高度的大气压只有海平面的一半,氧分压随之降低,空气变得干燥涵养不住水蒸气,可供人类呼吸的氧气也急剧减少。缺氧,意味着供给身体组织的氧气减少,这通常发生在海拔1524米以上的高度。缺氧能导致一系列疾病,其中一些甚至是致命的,除此之外伴随缺氧而来的还有一些不太严重的生理效应。最常见的高原病是急性高山反应(AMS)
1.高山病
快速进入海拔2446米以上的地区通常会引发急性高山反应。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痛恶心。大多数发生急性高山反应的病人还伴有肌肉无力、虚弱和食欲减退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24个小时内出现,并在4至7天内消退。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能有助于克服急性高山反应的症状,服用相关药品也会有一些帮助。但是治疗急性高山反应唯一绝对有效的办法还是迅速撤离到低海拔地区。

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是更加严重的并发症,通常在士兵短时间内进入到海拔2438米以上地区时发生。高原肺水肿会导致肺部积水,是高原病中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它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病情加重时会出现四肢青紫。高原脑水肿,由高山反应引发的脑部组织水肿,虽然不常见但更加凶险。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都可能在十二个小时之内发展至昏迷甚至导致死亡。迅速转移到低海拔地区是治疗两种急症的最好办法,另外适应性训练也是阻止急性高山反应最有效的方法。
高海拔还会导致各种各样不太严重的疾病和生理反应。大多数长期部署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士兵都会发生慢性高山反应。症状包括睡眠障碍、疲劳和食欲减退。进食的热量不足会导致体重急剧降低。参加目标高度海拔6400米的山地远征队的研究人员发现,经过专门训练的人体重大概每周下降一磅,而对高原环境适应不良的人员体重每周将下降3磅。士兵们每天必须摄入4500大卡的能量和补充10夸脱以上的水才能避免体重减轻和脱水的发生。除了体重之外,士兵们在高海拔地区作战能力也会降低。在1524米以上高度每提升914米,有氧代谢能力就会下降10%。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区,即使最强壮的男人也会出现肌肉力量减退,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力也会降低。

疾病和其他生理改变限制了士兵在高海拔地区的作战能力。这里的大气还会从多个方面影响人的视觉。在2400米以上士兵会丧失大部分自身的夜视能力,眼底血管出血导致的视网膜病变影响着超过一半驻守在5486米海拔高度的士兵。紫外线辐射强度猛增能导致雪盲症和烧伤。因为缺氧,身体组织上的伤口恢复也更加缓慢。这些效应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强大的不友好的自然环境。只有主动积极适应才能减少其不利影响。
2.适应性训练
适应性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式的调整在生理上逐步适应高海拔低气压的环境。这样身体会通过增加向组织供氧而抵消外部的缺氧环境的影响。一旦适应了环境,士兵的体能水平就会明显提高。通常一个身体健康的男人能在10天以内逐步适应高海拔环境。士兵们在适应环境后继续留在高原也能有较好的表现。士兵适应高海拔环境的能力很大程度是是由年龄和身体状况所决定的。年龄较大、身体较差的士兵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较为痛苦。但是适应性训练这种方式在海拔5490米以上地区是没有效果的。

分阶段和分级提升海拔高度是适应性训练最有效的两种方式。过快提升海拔高度会导致一系列让人失去能力的疾病,其中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分阶段提升海拔高度的方式会让士兵进入到中等高度地区并停留数日后再进入更高海拔的地区。而分级提升海拔的方式则会限制每日的上升高度,并着重强调人在睡眠时的海拔高度。大多数的军队在训练中通常采取混合的方式。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军在适应训练方面都具备丰富经验。他们自从1984年开始就在世界上最高的战场锡亚琴冰川上对峙搏杀。锡亚琴冰川坐落在世界屋脊喀喇昆仑山脉上,附近的萨尔托洛山脉上有3个山口通向锡亚琴冰川。萨尔托洛山脉上的山峰海拔在2800米到5300米之间。

高海拔环境中的部队轮换机制使得双方军队都必须长期维持经常性的适应训练。巴基斯坦的做法是以分阶段开始并以分级结束。士兵们进入海拔3050米高度的地区并在那里停留1周;接下来的1周他们进入到海拔3960米的地区;从这里开始,士兵们每天白天上升305米并在夜间休息一晚。这种分级登山会限制睡眠时海拔的过快提升,让身体在每一天里慢慢适应高原环境。出现急性高山反应的士兵会被转移到山下的大本营然后再次重复这一适应过程。但出现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的士兵会退出高海拔地区任务。

高海拔环境会通过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逐渐削弱士兵们的战斗力,即便是已经适应环境的士兵也不例外。大部分驻防在锡亚琴冰川的士兵都会换上“锡亚琴综合征”,这是一种混合了急性高山反应和心理疲劳的高山病,即使只是在冰川上短期服役也未能幸免。紧急部署到高原战场的士兵们则无法享受适应性训练环境带来的好处。1962年的中印战争就证实了突然进入高海拔地区会给部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年印军因环境带来的非战斗减员比战斗伤亡多得多。根据相关资料估算起码有15%的印军士兵患上了高原肺水肿,这要归咎于印军在全国各地平原地区的部队中调兵遣将然后急匆匆就把他们送上海拔5490米的高原作战,而反观中国军队都是在西藏地区海拔4570米左右地区长期驻防的部队,因此中国士兵要适应得多。
3.高海拔环境对于武装装备和飞机的影响
低气压对于武器装备的影响与对其人体的影响一样严重。高海拔地区稀薄的空气会对所有在大气内运动的抛射体的弹道产生影响。低气压环境中空气阻力减小使得抛射体效能更高。而能效的增加会导致弹头在高海拔地区的弹着点高度上升。在海拔3050米高度向1000米外的目标射击弹着点会比海平面偏高70英寸。尽管在高海拔地区炮弹射程会增加,射击精度和弹道规律也会大打折扣。诸如迫击炮等高射角弹药的弹道更加诡异。部署在锡亚琴冰川上的炮兵部队已经从实践中总结出了海平面高度的射表不能用于高海拔地区射击的经验。在这个高度,航空器的性能一样难以捉摸。
高海拔地区飞机发动机功率输出降低导致机动能力和运载能力大幅下降。除了发动机能效降低,直升机在低气压环境中的旋翼效率也会下降,因此悬停变得更加困难和危险。大部分直升机在海拔3965米以上都无法达到标准载重。大多数武装直升机因重量问题都无法在高海拔地区飞行。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大部分的直升机行动。但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家却成功运用轻型直升机达到了预期的高度极限。在1984年抢占锡亚琴冰川的作战行动中,印巴双方都动用了轻型直升机,此后也一直在海拔7500米的高度使用直升机来完成各种日常任务。一位印度陆航飞行员用“在地面散步与在水面踉跄”来形容在平原降落和在锡亚琴冰川降落时的不同难度。

固定翼飞机在高海拔地区的运用也是困难重重。低气压造成的低阻力甚至能影响那些平时性能优异的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在稀薄的空气中飞机的最小转弯半径变得更大,在俯冲后拉起的过程中损失的高度也更多。这迫使飞行员必须把飞机拉到更高高度或者是比在海平面时更早拉起飞机。同时,飞行员必须增加武器的投放高度以抵消这种影响。如果飞行员之前未接受过相关培训,不理解机载武器在高海拔的地区的特性,那么空地打击行动可能就毫无精度可言。另外低气压也会影响空地弹药的弹道,即便是精确制导弹药(PGM)也会与其在海平面高度的正常表现大相径庭。

C.寒冷的天气


世界上的高山地区通常都是寒冷的。海拔高度每提升100米气温就会下降1摄氏度导致在高度上升过程中气候越来越寒冷。下雪和冰冷的温度会降低武器和弹道的性能。寒冷的气候会造成冻伤导致失能。在过去的冬季战争中,寒冷的天气曾给参战陆军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士兵在俄国作战时就不得不忍受高达4英尺厚的积雪和达到冰点的温度。截止1942年1月,德军遭受了100000例冻伤,其中超过14000人需要截肢。坦克第6师在当年1月里一天就有800人因冻伤而丧失战斗力。
寒冷天气对士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冰冷的气温会降低人类的身体机能并引发生理上的强烈不适。但人类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调整适应零度以下的气温。年龄大小、身体健康情况以及由皮下脂肪和服装提供的保暖层能决定人体对寒冷的耐受度高低。长期以来,在严寒环境中作战的士兵都受到伤病的严重威胁。冻伤和低温症是必须要后送治疗的典型病症。诸如防寒服等装备是寒冷环境中生存的关键,掩蔽部也同样不可或缺。坦克第6师曾经就用炸药炸出弹坑,通过砍树来持续生火,这些措施使得人员冻伤从1天800人迅速减少到1天4人。
寒冷的气候同样会武器装备的效能。严寒条件下金属件变得易碎、机油也会冻住,因此自动武器表现乏善可陈。在零度以下环境中开火会在武器周围产生大量水蒸气形成的冰雾,开炮后产生的水蒸气尾气也会模糊炮手的视线。冰冷的空气会降低弹药的射程,厚厚的积雪能够吸收炮击产生的冲击波,影响火炮弹药的爆炸威力。迫击炮受到的影响非常严重,冰冷的炮管会导致发射药燃烧不充分从而降低火炮射程。

万分期待您的转发与收藏

求打赏和点击

500本霉菌条令已上传至“战例译注”知识星球,我们力争打造一个合作互赢的资源共享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男子高山病去世怎么回事 高山病是什么病
高原缺氧怎么办西藏高原反应,喝多了一样,怎么办。
有人说,在高原上小便会死人,是真的吗?
高海拔徒步,除了惊艳还有什么?
高原山地气候
高反是什么?如何预防 你会高反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