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珍寿阎老师》

——艺术家董学颜先生书法作品送给老师

——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手书

珍 寿 阎 老 师

·马腾驰

我的老师阎振维先生,今年是珍寿之年。95岁的阎老师面色红润,耳聪目明,思维清晰。仁者寿,智者寿。许多人说,仁和智阎老师都占了,阎老师能不高寿康健么?

阎老师家在礼泉县城阎家什字。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阎老师先在中学教书,后调入昭陵博物馆,是著名的文史研究学者。在礼泉县,阎氏家族书香传世、文化之家的名气很大。

阎老师的祖父是私塾教师。其父亲阎景超(又名志霄),是阎氏家族中最早接受新文化的人,是“五四运动”后礼泉县著名的文化人士。九一八事变后,《松花江上》歌词作者张寒晖,和阎老师父亲一起在陕西民教馆从事抗日演出活动。西安有史以来第一个正规话剧组织“西京实验剧团”,就是阎老师父亲和张寒晖发起的。接着又组建了有相当影响的大型剧团“西京铁血剧团”,阎老师父亲任团长。

阎老师叔父阎景翰,笔名侯雁北,作家,学者,陕西师范大学写作专业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老先生一生崇敬鲁迅与孙犁。鲁迅的韧战精神,孙犁的淡泊为文,铸成了他的灵魂。多年前有人说:“侯雁北是陕西的孙犁。”著名作家陈忠实也曾说:“侯雁北是陕西文坛一棵大树。”

其弟阎纲,是著名的编辑家、文学评论家与散文家。参与编辑或主编《文艺报》《人民文学》和《小说选刊》等多种报刊,出版评论集、随笔、杂文与散文集28部。其堂弟阎庆生和阎琦,是陕西师范大学与西北大学教授,分别是韩愈、鲁迅与孙犁研究专家,有多部专业著作出版。阎老师儿子阎可行,是剧作家、作曲家和秦腔音乐理论家。

阎家一门多俊杰,名人辈出,星光灿烂,他们不仅是阎家的荣光,也是故乡礼泉的荣光。说起阎家,礼泉人对他们一家人的人品与学识无不称赞而钦慕。

忝列阎老师学生之列的我,马齿加长,学业愧无长进,尽管有诸多原因,但不管怎么说,我是赧颜与不安的。赧颜也好,不安也罢,老师就是老师,怎能忘了老师教我之情?看望老师我是真心实意,是从内心里想要去了的。

看望阎老师那天上午,和煦之冬阳如同春日一般温暖。到了阎老师居所,戴着眼镜的阎老师,静静地坐在床前小桌旁,正写着文章,稿纸旁放着放大镜。桌面一角,是一摞子书报。阎老师一生著述丰硕,发表了大量的文史研究文章,他从参加工作至今,每年都订阅有多种报刊。已95岁高龄的老人了,每天都要读书看报,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写作着。眼前这一幕,让我这个年轻的学生不由得感动,不由得肃然起敬起来。

阎老师看我来,摘下眼镜,说,腾驰,坐,快坐,让我给你拿核桃,你看,那里还有不少吃的东西。说着话,他起身,要到小桌子对面去拿。我慌忙挡住他,说道,阎老师,不拿不拿,不吃!您快坐下,快坐下!

阎老师坐下,把小桌子上正写着稿子,往桌边挪了挪。“阎老师,您看上去气色很好,身体好,这比啥都强!您身体好,是我们这些学生最高兴的事!”我先问老师身体好。阎老师仍是当年那么谦和,笑着说:“老了,老了,不中用了。””阎老师眼不花,耳不背,一定能活过120岁!”我话还说完,阎老师笑呵呵地说:“活120岁?活120岁还得了?”

和阎老师说起当年他在礼泉一中给我们带课的事儿。阎老师从昭陵博物馆退休后,被礼泉一中聘请去给我们带历史课。他说,你们班,就在进学校大门后往西拐,最西南角的那间教室。又说,你那一班都有谁谁谁,还有谁谁谁,谁现在在哪里干着啥,他都记得清清楚楚。阎老师记忆力惊人,30多年了,一些联系不多或没有联系的同学,他们的名字我都记不清,记不起了。

说到阎老师给我们讲唐代边塞战争时,提到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的诗句:“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我把阎老师当时是怎么讲的,是怎么样一个表情,是怎么样写的板书。还有,我和同学们听完他课后的感触感想,说给阎老师听。阎老师慈祥地笑着,而后说:“那时,你们那一班同学,学习积极性确实高,是全身心投入,真正学进去了!”

我记得很清楚,每到给我们上课的那天,中等身材,穿着蓝色中山装的阎老师,手里提着一个黑提包,里边装着教案和正写着的文章与稿纸,早早就从县城的家里步行到学校。课后,我们围着他,问课堂上没听明白的问题,他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耐心地给我们讲清楚。

有时,阎老师上完课,我们是自习课,他就坐在教室后面的空桌上,从提包里拿出他正写着的文章,或修改,或誊抄。我和同学们知道,阎老师在报刊上发表过许多文史专业方面的研究文章。他坐在我们教室里撰写文章,让我们这些学生非常自豪。嗬嗬,等这篇文章在报刊发表了,我们会在别班同学面前得意地说,你看到的阎老师那篇文章,是在我们上自习的教室里写出来的!

在县城街道,我几次见到阎老师从西北关走过来,两只手,捏着刚用糨糊黏上口的大信封的两个角,提在胸前。糨糊粘过,手捏的信封口那一头还是湿的,那是他去县邮局给报刊投寄稿件。

我说过去的那些事情,阎老师谦虚地说:“你把几十年以前的事,还都记着。别无它能,我只会写点东西,啥也不会干。”说完,他就转换了话题。阎老师一辈子不事张扬,啥时候都低调做人,谨慎谦逊,扎实地做着他的学问,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崇与敬仰。

阎老师说,你村子大张寨去过多回,对大张寨我很熟。我知道,编写县政协文史资料时,阎老师多次走访过大张寨马家巷、商家巷与应家巷好几位老革命、老教育家。他把他们的名字、年龄与事迹,都记得一清二楚,丝毫不差。

给我们在礼泉一中带课后没过几年,阎老师又被聘请去给铜川矿务局焦坪矿中高三学生带过一年课。那时,我在已在焦坪参加工作,和阎老师在异地相逢,欣喜之极。家也在焦坪矿中学的我,和阎老师天天相见,晚饭后,和他一起去学校的操场上散步。近距离接触,从阎老师身上学到了更多做人、做事与做学问的道理,收获多多,多多之收获让我终生受益。

也是在那个时候,爱好文学写作的我,发表了一些作品,准备出一本小册子。我壮着胆子,请阎老师给在北京工作的其弟一一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老师说一说,给我要出的小册子写个序。很快,阎纲老师写的序就从北京寄来,惊喜万分的我,不禁诚惶诚恐起来,阎纲老师那么大的一个名家,给我这个稚嫩青涩的文学青年出的书写序,让我不知说什么好,不知用什么语言表达了感激之情!阎纲老师写的序言,后来在多家报刊发表,并被收入《礼泉县志》。

和阎老师,说起焦坪许多的人和事。阎老师说,焦坪矿中学的教师,有咱县上的李瑞堂老师,有你父亲,有魏作云,还有咸阳秦都区的谷安军老师。他把他们每一个人当时有什么成绩,办了什么重要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

阎老师为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实心实意做着事。他在昭陵博物馆工作时,就托其弟阎纲老师,请当时的中央领导给馆里题写馆名,阎纲老师考虑再三,最后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写了馆名。叶老题写,清秀俊美而又骨力刚健的黑底金字馆名,现在还悬挂在昭陵博物馆雄伟高大的仿唐门庭前。阎老师多年被县政协聘请,编写了多期文史资料,为礼泉撰写保存、收集整理了大量珍贵的文史资料,功莫大焉!

要告辞阎老师了,我拿出咸阳著名画家董学颜先生书写的一幅红底篆体寿字送给他。阎老师客气地说,你看看,这又麻烦了画家和你。照像时,他说,逆光照出来不清晰,咱正对着光照好一些。啥时候,阎老师都那么心细,他从小桌旁站起,走过来,要站着和我合影。我慌忙拿来凳子,让阎老师坐下,蹲在一旁的我,和阎老师拿着红底寿字照了一张合影照。衷心祝福已珍寿之年的阎老师嘉祥延集,福寿康宁!

拜望阎老师,我有了很多的感慨与感动,珍寿年的阎老师仍然不断地学习着,仍然笔耕不辍,我这个丢弃了文学写作二十多年的学生在感慨感动,敬仰钦佩之后,应以千倍万倍地努力,奋力朝前奔去才是啊!

2019年12月26日于驰风轩

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近影

作者简介:马腾驰,陕西礼泉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多版本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窝窝》《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打铁花》获2019年1月21日《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坛佳话■贾平凹与阎纲
【文化之窗】贾平凹、齐雅丽赴礼泉,看望著名评论家阎纲先生
聚焦■《我还活着》没有畅所欲言,不是我的代表作——阎纲答问录
品读《礼泉岁月记忆》更进一步认识马腾驰
文坛趣事:一个“对”字,里边藏着多少智慧
推荐 | 陕西槽锭礼泉庆春 锭型规整原味包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