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腾驰//《腊八面》

——一碗香喷喷的腊八面

马腾驰先生手书

腊 八 面(散文)

· 马腾驰

腊八面,是腊八节别有滋味的一碗面。小时候,吃腊八面那个独特的感受,那个美好的记忆,至今都是难以忘记的。

老家大张寨,人老多辈传下来,腊八节这一天不吃腊八粥,但一定要吃一顿有了些许讲究、带有了特殊意味的面:腊八面。

时令进入腊月,渭北平原上的村落里天寒地冻,村街上的大树枝梢,被西北风刮得来回摇摆着。其间,从村子的一角,不时会传来零零星星的“叭叭”声,那是小娃们在燃放鞭炮,他们闲不住,疯着,闹着。年,年眼看着就要来了,他们是激动而亢奋的。是的,不管是凛冽而来的寒风,还是在这个时节飘落而下的大雪,抑或是贫困艰难的苦日子,也阻挡不住悄悄弥漫开来的年的气息,阻挡不住年的脚步。

腊八节前几天,各家的母亲们就开始忙着准备腊八面了。她们找出专门存放着的一把黄豆泡入碗里,从走村串街的卖菜人那里买上一颗白菜、一块豆腐,或者几根红萝卜与一把菠菜,这是腊八面做臊子要用的菜蔬。按老人们的说法,这腊八面的臊子,放齐了八样东西才为最好。那时日子过得紧巴,谁家也没有能力凑够八样东西,能有二、三样菜蔬做臊子,就是很丰盛很奢侈的腊八面了。过年时才能吃上的肉,腊八面的臊子里绝对是没有的,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儿时我们吃的腊八面,从来没有过带肉的臊子。

粮食非常地紧缺,上顿下顿,几乎天天吃的都是玉米糁子、面糊糊、锅塌塌、搅团与红薯等等的杂粮,吃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既就吃一顿汤面片,也都是中午吃,早上是不会吃面的。腊八节这天一大早就能吃上面,就能吃上几样蔬菜做了臊子的腊八面,对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娃娃们来说,那真是一件兴奋而具有了仪式感的事情。

腊八节前一天晚上,村街上一起玩耍的孩子们,如一群小鸟一般叽叽喳喳地叫着。这厢,掉着鼻涕的一个娃娃,快乐地给同伴们夸:“明天是腊八,我屋里买了白菜和红萝卜!”那边,稍大一点、脸冻得红红的一个孩子带着炫耀地口气接了话:“我妈不光买了红萝卜,还给我们买了豆腐、菠菜呢!”喜滋滋乐颠颠的他们,就等着睡一觉起来,吃那馋人的腊八面了。其间还有逞能的玩伴,蹦蹦跳跳地用手比划着,高声念起过了腊八,白天时间就会不断变长的谚语:“过了冬至,长一枣刺。过了腊八,长一杈把。过了年,长一椽。”他们嘻嘻哈哈地玩闹着,那稚嫩的童音,在空旷的村街上回荡着,冬日的夜晚,因为他们多了一份生机与温暖。

——腊八节北方的农村

记得每年腊月初八一大早,还在迷迷糊糊睡梦中的我,就能听到母亲在厨房“咣咣咣”地拉着风箱,听到她在案板上“当当当”切着红萝卜的声音,母亲已早早起来,开始给一家人做腊八面了。不大一会儿,母亲就从厨房出来,走到厢房子里叫我们起床:“快起来!快赶紧起来!腊八面好了!吃了面,你们还要去学校上学哩!”一听腊八面好了,平时,从热被窝里半天不愿意出来的我和弟弟,一骨碌从炕上爬起来,急忙穿好衣服,跳下炕,慌慌忙忙洗过脸,要急着吃腊八面了。

腊八面臊子已炒好,盛在了碗里。案板上,母亲把擀好的面切成菱形片,抖开,再聚拢到一起。大铁锅里的水已烧开,就等着我们起床以后下面了。

母亲给灶堂里添着柴草,柴草“噼里啪啦”地燃烧着,不时有火星从灶堂里蹦出来。灶堂里的火光,映红了母亲沧桑的脸庞,我们在锅灶旁站着,等着吃腊八面。面很快熟了,母亲把炒好的腊八臊子倒进面锅里,用勺子转着搅匀,她先给祖父母各盛了一碗,端了过去。回过身来,母亲边给我们盛面边说:“我小时候过腊八节,你舅婆会叫我给院子里结果子的树上,都挂上一根面,叫我还要说了:树儿树儿吃腊八,明年给咱结个大疙瘩。……”

听着母亲说着关于腊八节的故事,我和弟弟端起热腾腾的腊八面就吃开了。腊八面臊子,有红红的脆脆的红萝卜丁、有白嫩白嫩的小豆腐块与碧绿碧绿的菠菜,还有黄澄澄、被煮熟后变得胖大了许多的黄豆,这一碗腊八面,看起来就香。我用筷子先夹了红萝卜丁放入嘴里,“嘣嘣”地脆响,把碗里的面片吃上几片,慢慢地享受着那面香。又去夹了小豆腐块与菠菜,豆腐的鲜嫩与菠菜的清香,在口齿间回旋着。喝上几口汤,再把碗里的几颗黄豆刨入嘴里嚼着,黄豆的豆香瞬间发散开来,叫人沉醉。腊八面,我是仔细地品着味吃了的,为的是体会多种蔬菜做成臊子的腊八面那种让人享受,让人快活的味道。

吃完腊八面,全身上下热乎乎的,擦了一把嘴,我赶忙背上书包,“叮里咣当”地打开院子的前门,领着弟弟去上学了。村街上漆黑一片,不知谁家的狗听到响动声,“汪汪汪”地叫过几声,就不再吱声了。满天的繁星,亮晶晶地闪烁着。风,“呼呼”地从耳边刮过。这一刻,觉得天似乎不那么黑了,也不那么寒冷彻骨了。腊八节清晨,吃了腊八面去上学,不像平常要带着冰凉的玉米面锅塌塌或者红薯,边走边吃当早饭了,那个美劲,那个滋润的感觉真是好!那时我就傻想了,一年只有一个腊八节,要是天天都是腊八节,天天早上都能吃上这腊八面那该多好呀!

1984年,我们一家搬离老家去了铜川。在铜川,我们家仍保留着在老家时的习惯,每到了腊八节,母亲都会给我们做腊八面吃。跟大家一样,条件好起来的我们,吃腊八面早已不算什么了,想吃什么样的臊子都有,想吃别样的其它的东西,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人,都有怀旧情结,都难忘过去经历过、给自己留下深刻记忆的事情。我也一样,每年到了腊八节,不由自主地就想起过去在老家吃的腊八面,想起腊八节前后发生过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忙忙碌碌为生活所困所累的大人们。不知世事难场只是快乐着只是兴高釆烈着的儿时的玩伴们。严冬里的村子,干冷异常却十分干净清纯的空气,还有故乡那种奇特的让人难以言表的让人怀恋的氛围与场景。

腊八节,难忘的腊八面,难忘那些曾经发生过的许许多多的往事。

2018年12月10日于驰风轩

马腾驰先生近影

作者简介: 马腾驰 陕西礼泉县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多版本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窝窝》《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打铁花》获2019年1月21日《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

作者的散文集《背馍记》已于春节前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马腾驰和他的散文》。散文集《花本无心自在开》即将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散原创】李泉玲作品 | 臊子面
菠菜臊子拌扯面
菠菜面这样做太好吃,不用水和面,浇上荤素两种臊子,一碗不够吃
好吃的菠菜面做起来
甘肃人做臊子面有哪些讲究?
【美文共享】腊八节的那些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