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明病治病8法 阳明腑实辨证8法(为什么重视阳明?)

一、阳明病治病8法

1.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

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汗法不以汗出为目的,主要是通过出汗,使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正气调和。所以,汗法除了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外,凡是腠理闭塞,营卫郁滞的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有汗但寒热不解的病证,皆可用汗法治疗。

故而阳明病中用汗法亦是理所当然之事,并不紧紧只有太阳病篇可用汗法,而汗法中麻黄汤是典型代表,阳明病篇条文“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此条是承接上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气短,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而设。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麻黄汤,说明阳明中风有和解和发汗二途。

2.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

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位居上、病势急暴、内蓄实邪、体质壮实之证。阳明病篇吴茱萸汤条其实就是属于探吐之法,原文“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经方传真》中提到“若服吴茱萸汤而呕反剧增者,是上焦有热的呕,不当用本方治之。

属上焦是暗示小柴胡汤证,由于欲呕为二方的共有证,故特提出以教人临证时细心辨别,读者宜与小柴胡汤方证条互参。”食谷欲呕,多属吴茱萸汤证,但小柴胡汤证亦可见,故而用探吐法测之,若服吴茱萸汤反剧者,知非吴茱萸汤证,乃小柴胡汤证。而清·沈明宗《伤寒六经辨证治法·卷四》亦有所类似阐述:“食谷欲呕,虽属阳明,恐挟肝经逆胃所致,先以吴茱萸温肝,下逆而探之,若得汤反剧,则非厥阴之呕,乃少阳或太阳之邪传入阳明腑病之呕,为属上焦也。”

3.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

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均可使用。下法是阳明篇阳明腑实证的常用方法,阳明病篇中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麻子仁丸、蜜煎方、抵当汤皆是下法之用方,这里不再详细阐述。

4.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

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伤寒明理论》说:“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所以和解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方法。至于调和之法,戴天章说:“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广温疫论》)可见,和法是一种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调整脏腑功能的治法,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全面兼顾,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

和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分类也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阳明病篇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小柴胡汤属于和法的范畴。阳明病篇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条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有此可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乃外邪里湿,郁而化热,属于表里双解之剂,亦可谓之和。”

5.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

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里寒证的形成,有外感内伤的不同,或由寒邪直中于里,或因失治误治而损伤人体阳气,或因素体阳气虚弱,以致寒从中生。阳明病篇四逆汤就是属于温法的范畴。

6.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

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里热证、火证、热毒证以及虚热证等里热病证。由于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热壅成毒以及热在某一脏腑之分,因而在清法之中,又有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等不同。阳明病篇白虎汤、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都属于清法的范畴。     

7.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阳明病篇中的五苓散属于消法的范畴。

五苓散见于阳明病篇条文“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此乃水逆心下,故而用五苓散温阳利水。黄煌教授认为:五苓散是一张调节人体水液分布异常的方剂。水液的异常分布,《伤寒论》的注家们称之为“蓄水”证。

但“蓄水”时水液并非仅仅停留在下焦的膀胱,可以停留在人体的任何部位。蓄于下则小便不利;蓄于中则见“心下痞”和水入则吐的“水逆”;蓄于上则见“吐涎沫而癫眩”;蓄于表则有汗出;蓄于肠则有下利;蓄于肌肤则有水肿。至于现代医学中青光眼的眼压增高,美尼尔氏综合征的内耳迷路的积水,以及脑积水,肝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等,都可以认为是“蓄水”的表现形式。只要出现口渴、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者,都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8.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补法的目的,在于通过药物的补益,使人体气血阴阳虚弱或脏腑之间的失调状态得到纠正,复归于平衡。阳明病篇中的桂枝汤和猪苓汤属于补法的范畴。

       
桂枝汤见于阳明病篇条文“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黄煌教授认为:桂枝汤是古代的补益剂,凡是经过寒冷、饥饿、极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后,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下,均可使用。张仲景的时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疲于奔命的难民,就是桂枝汤的最佳适应者。

经过大量的出汗,已经多日无法正常进食和休息,成天处在极度惊恐之中,可能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这样的人必定形容憔悴,消瘦。强烈的惊恐导致心动悸、烘热或出冷汗,饥饿导致干呕、腹部阵阵的隐痛,反复的出汗使得全身肌肉酸痛,寒冷的刺激又使鼻流清涕、关节痛、恶风。这就是桂枝汤证。桂枝汤中药物都是食物中药。

甘草、生姜、大枣、桂枝、芍药,就像今天的酸辣汤。先喝一碗,然后喝上热气腾腾的糜粥,盖上被子,好好睡一觉。病人自然会微微出汗,一觉醒后,许多症状必然减轻或消失。这就是桂枝汤的魅力。桂枝汤不是发汗剂,病人服药以后的汗出,是机体各种调节功能恢复的标志,中医的话说,是那热粥的“谷气”加上患者的“胃气”交融的结果,是“营卫之气和谐”的结果,是体内阴阳平衡的结果。

       
猪苓汤见于阳明病篇条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及“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小便故也。”猪苓汤证属阴虚而水湿内停,故而用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阿胶滋润养阴,滑石能清热、渗湿利窍,能荡涤六腑而无克伐之弊。合起来共有清热泻火而不伤阳,利水渗湿而不伤阴。

阳明病篇中阳明病治疗八法简洁列表如下:

      1.汗法:麻黄汤

      2.吐法:吴茱萸汤

      3.下法: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麻子仁丸、蜜煎方、抵当汤

      4.和法: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小柴胡汤

      5.温法:四逆汤

      6.清法:白虎汤、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

      7.消法:五苓散

      8.补法:桂枝汤、猪苓汤

       上述八法,适用于阳明病中的各种证候。阳明病篇中病情比较复杂,故而用单一清热泻下法不足于指导经方临床运用,正如程钟龄《医学心悟》中说:“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因此,临证处方,必须针对阳明病中的具体病证,灵活运用八法,使之切合病情,方能收到满意的疗效。(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莲花路中医科  黎崇裕)

二、阳明腑实辨证8法

1

以大便辩证法

病在阳明之经,胃肠燥实未成,大便多通利如常。若不大便、大便难、大便鞕(音鞭,意坚牢),都是阳明腑实的征象。故大便通利与否是判断阳明腑实的首法。如仲景论述阳明腑实证的原文都冠上了“不大便”、“大便难”等,以言其大便不通。但辨腑实证的“不大便”应该结合腹部满痛,及里热情况(潮热、谵语),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因为,就单单“不大便”一症,亦不独见于阳明腑实证。太阳结胸证(《伤寒论》141条)有之;阳明淤血证(259条)亦有之。唯阳明腑实证之“不大便”必兼有实满在腹,绕脐痛,不能食,潮热谵语为其特征。

2

以汗象辩证法

汗为心液,是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出于体表而成。即所谓“阳加阴谓之汗”(《素问。阴阳别论》?。仲景根据汗出的部位,汗量的多少,以辨阳明腑实形成与否。如213条“手足濈(音极)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手足四肢禀气于脾胃,胃肠燥实,津液为热迫而外泄,故手足连绵不断的出汗,即所谓“濈然汗出”一症,并非只见于阳明腑实证。阳明中寒欲作固瘕证(196条)亦见之。但唯独阳明腑实证之“手足濈然汗出”必兼有小便数的症状。

3

以潮热辩证法

潮热为发热如潮有定时也。潮热一症,仲景常视为辩阴阳腑实已成之征候。如214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阳明经气自旺于申酉戌(西方三会局),傍晚发生潮热,是胃腑热实的征象。成无己云:“有潮热者,热入府也”。一般来说,凡见有潮热症状,仲景便确诊为阳明腑实已成,可用攻下法。无潮热表示腑实未成,如213条“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但也未必尽然,如临床上常见到阴虚证,湿温证都能出现潮热,绝不能不加辨认但见“潮热”一症便诊为阳明腑实证。

4

以谵语辩证法

谵语是神志混乱,语无伦次,声重有力,大多见于阳明腑实证。如218条“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222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实在胃中”。说明胃肠燥实内结,腑气不通,浊气上干,心神受热熏灼所致。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大热之候皆归胃腑”之渊源。

5

以食欲辩证法

仲景以病人能食不能食来辨别阳明腑实的形成与否和燥实内结的微甚。如222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便鞕耳”。谵语,潮热,是阳明腑实的主要见证,皆为胃中热盛所致。胃热则能消谷,今反不能食,此为热伤胃中津液,腑气壅滞,胃气窒塞,燥屎结于胃肠,阳明腑实已成所致;若能食者,则知仅是大便鞕,未至燥实,腑气壅滞不甚。但也未必尽然,因为“不能食的原因很多,如195条、196条、199条阳明中寒证有之,《金匮》黄疸篇谷疸证有之。临证时须详别之,决不可仅据“不能食”一证鲁莽定性。

6

以腹满疼痛辩证法

仲景以腹部胀满疼痛的轻重,来判定阳明腑实已成与否和肠腑燥结的深浅。如243条“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256条“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大凡阳明腑实已成燥实内结的胀满疼痛,多都在脐腹部。此种疼痛必然拒按,且必觉手下累累如块状为其特征,如241条“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对于阳明腑实腹满的形态特征,仲景亦形容如绘,如257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7

以小便辩证法

小便为津液所化。了解小便的变化,可以察知津液的盈亏和膀胱气化功能是否正常。仲景就是以小便的利与不利,次数的多寡,探测阳明腑实的形成与否及腑实的轻重程度。如253条“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208条“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说明小便自利,津液偏渗于膀胱,肠中干燥,大便当鞕结。假使脾不能输化津液,通调水道,则小便不利,或次数减少,水湿留滞肠中,糟粕也就不能化燥成实。后世“增水行舟”及〉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之法,盖从此悟出。

8

以药试探法

假如病人不大便已五六天,要想知道肠中是否已有燥屎?仲景以药物试探法。如214条“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因小承气汤属轻下剂,故在阳明腑实证不典型时,可用小承气汤试探。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培生.《伤寒论》六经证治常与变
奉献部分《医家枢要》第一《伤寒论辑要》连载
【胡希恕《伤寒杂病论 精要版》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汗出门(附:阵汗;黄汗、盗汗)
坚持每天背点《伤寒》,我已经背诵75天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