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加拿大到英国再到荷兰,成为融入当地的建筑师 ▎设计师在彼岸 Vol.10 【WE STUDY IN UK 】

UK

从加拿大到英国再到荷兰

成为融入当地的建筑师

WE STUDY IN THE UK】是一个全新的系列,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采访在英国学习过景观/建筑/城市设计的朋友,通过分享TA们的生活经历,看到更多的人生可能性,映射不同的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第三期我们采访到的是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 UCL 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现工作于荷兰ZUSWendy

 Wendy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

 荷兰ZUS

Xiao=Xiao Tan

Xiao: 在我看来,Wendy的独特之处就是她非常注重个体与环境的友好关系。不管是在选择学校,还是描述喜欢的建筑师,甚至是设计思维,她让我想到一句话,人不能脱离周围去生活,建筑不能脱离环境去存在。

01

Xiao:Wendy, 为什么你会选择出国读建筑?  

Wendy: 我18岁读本科时出国的。其实初中就已经决定学建筑了,可能受家庭影响比较大,妈妈学土木工程的。高中我读的国际学校,IB课程选的课跟建筑相关,数学、物理、艺术等,方向比较明确。

02

Xiao:在海外读书和生活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Wendy:从专业方面来讲,我读书的时候,大家会觉得建筑是个很难读的专业。同时,每个国家的建筑教育体系和教授的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的,我一段时间之后才适应加拿大的体系。在文化方面,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各个地方的移民都很多,没有很强烈的我是加拿大人的感觉,也没有很强烈的国家边界,更多的是一种“马赛克”文化,你是移民,你带来你的文化,我也是移民,我带来我的文化,然后文化和文化之间进行拼接融合。当然,呆的时间长了也会发现,这里有很多小集体,中国留学生是一个集体,CBC(在加拿大出生的中国人)是一个集体,白人是一个集体,其他种族的人是一个集体,但总体来说氛围还是很友好的,是个生活节奏慢,非常适宜居住的国家。

03

Xiao:国际高中和国外大学不应该是很接轨吗?为什么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Wendy:还是有点区别。我没有经历过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在国际学校虽然接受课程的语言是英语,但整个还是中文环境,在国外我读了architecture design,history, theory and criticism双学位,一个practice,一个是theory,是完全英文环境。

 “适应”这个地方的生活在我看来更像是“活得像个当地人”,比如说你所吃的东西,你每天接触的人,你所讲的语言,你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从一个没有长时间在国外生存过的人,到搭建了当地朋友网络,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04

Xiao:你在伦敦也有类似的感觉吗?

Wendy:伦敦融入进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生活经历的积累,它不是移民城市,这也和英国的移民政策有关。老牌的传统资本国家,有它自己的历史文化,而且伦敦非常贵。

05

Xiao:我所理解的伦敦,是一个比较multi-cultural的地方,各种文化冲突、碰撞、交融,各色皮肤、各种信仰都共存,为什么它不好融入?

Wendy:可能是历史殖民问题,加拿大不是这样,你可以随时移民。你在伦敦看到各种皮肤的人,实际上这些人都在英国长大,算是英国人,他们文化code是一样的。而且我觉得不同种族的人在哪里都可以见到,加拿大看到不同皮肤的人,文化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加拿大没有本土的文化,没有强烈的国家标志或者色彩的原因。

06 

Xiao:所以你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选择加拿大和英国?

Wendy:选择加拿大是因为我当时对专业还没有太深了解,选地方主要看是否宜居、舒服,毕竟是要生活四到五年的地方。来英国是因为读了建筑之后,觉得英国包括欧洲的很多建筑都引领潮流,想学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相比美国来说,我更喜欢加拿大或是英国,因为之前去美国的一些经历,让我觉得不是很友好,种族问题是个虽然不说但是很严重的东西,我可能对这方面的东西比较敏感。

07

Xiao:那么你觉得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学习方面有什么不同吗?

Wendy:一是时间上有区别。加拿大本科4-5年时间,英国相对会短一点。二是教学内容有区别。我觉得建筑专业不能统一来说,每个国家建筑教育系统一定是不一样的。加拿大的教育体系是北美的教育体系,它也是从开发思路方面开始。英国的教育相对来说比较technical。三是英国包括欧洲的建筑属于在引领设计界,可能美国也是,但加拿大不是,它是属于在后面慢慢跟的。

08

Xiao: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几个项目。

Wendy:我比较喜欢的学校项目比如origami library,设计源自于折纸,整个思路,空间推导,说明图也是类似感觉。

From : Wendy

研究生拿奖项目叫“Assembler Assemble”。我们的设计理论主要有两个:一是Digital Technology能给建筑带来怎样的帮助,二是discrete的东西如何影响建筑的下一个发展阶段。

具体来讲,discrete指的是tile, Digital Technology指的是机器人。整个建筑可以通过tile搭成,同时tile也能define很多关系,比如灯、水电暖气。机器人可以抓取tile来搭建不同的空间。根据机器人的行动方式,推导它搭建tile的过程,也设计了一系列joint来确定延展方向,用一比一模型材料做了测试。我们做的app,允许使用者设计自己的program,根据program生成一些空间,电脑会计算房子怎么生长,机器人路线(参考了最短路径,机器人走台阶形)。在未来,我们设想机器人之间可以互相沟通,和设计师的电脑形成流水线的运输过程。项目内容比较多,简单来讲是这样。

From : Wendy

09

Xiao:学习过程中有发生过好玩的事情吗?

Wendy:我比较喜欢认识当地人,或者说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交流中因为文化碰撞会发生有意思的事情,可以知道他们的习惯、风俗,饮食。有时候虽然融入不进去,但我可以享受很多未曾学过或者听过的东西。

10

Xiao:那你觉得和当地人交流,对理解当地的建筑风格有影响吗?

Wendy:这个不会,我觉得对理解工作思路有影响。因为现在一个城市的建筑,可能由各个国家的office设计,不一定是很local的。但是像我在荷兰公司,就会接触荷兰人的工作思维,ZUS是非常友好的,很容易交朋友,公司设计城市、建筑景观,以鹿特丹当地的黄色天桥出名吧。

luchtsingel rotterdam | ZUS

11

Xiao:可以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建筑师吗?

Wendy:MVRDV的Winy Maas, Renzo Piano, Kengo kuma. MVRDV是个很敢做的公司,有什么想法就去试,就去实践。我不是特别欣赏那种只是做她自己,建立自己的风格,完全不考虑周边情况的建筑师,我喜欢的设计一定是要有逻辑、合理的,比如Renzo Piano,和Kengo kuma,他们大的设计和周围环境融合的很好,突出的可能是非常个人的一小点,让人眼前一亮。

parco della musica | Renzo Piano

crystal houses | MVRDV

Portland Japanese Garden Cultural Village | Kengo Kuma & Associates

12

Xiao:最后,你有什么想对看这篇采访的人说的吗?

Wendy:我发现学校学的东西在工作中能用到的大概占10%,甚至5%,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习,所以要去实习,要把学习分成多个阶段,会有不同的体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11大壮观银行建筑
导师说 09 | 我在英国的十三年:从建筑师到中国命理研究者
英国建筑师打造云端建筑 飘浮3米
Ian Ramsay建筑水彩画
创意公交站台 · 让等待成为一道风景
桥比水面低不科学?这座神桥背后竟隐藏着另一层含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