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昨夜今晨哈佛GSD放榜,北美院校录取结果已揭幕过半 ▎一格深度解读哈佛GSD录取核心技巧

3月刚过,美国方向就有不少学校开始发布OFFER,其中最惹人眼球的还是耶麻普哈那几所排得上号的名校。美东3月2日晚上,万众瞩目的哈佛GSD开始发大规模发榜。所有申请的同学都在翘首以盼,名校OFFER花落谁家。昨夜今晨,我们共收到两位数的哈佛OFFER,涵盖了建筑/景观/城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众多方向。恭喜这部分得到录取的同学,这些荣耀都是你们辛苦付出应得的。

除哈佛之外,MIT、耶鲁、普林斯顿几所学校也将会在近1-2周内发布录取结果,我们的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面试并且得到了Early Notice,恭喜先行上岸的同学。除了几所大U名校外,美国方向的大部分院校,包括但不限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哥大、宾大、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密歇根、弗吉尼亚、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都有各类专业放榜,我们之后也会完成统计,并公布2020申请趋势报告,敬请同学们期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常年霸榜的哈佛GSD设计学院
到底应该如何申请?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格范老师对哈佛GSD的王牌MArch. II项目的深入解读,从课程设置到Studio的成果,全面地来看下,到底常年霸占榜首的建筑名校是怎么样的?我们又该如何准备申请,完成名校录取逆袭。


申请解读人


范昉

哈佛大学建筑设计 MArch II
雪城大学 B.Arch
美国超高铁设计团队贡献者

本科毕业设计获得James Britton Memorial Awards -Faculty Prize。在美国学习建筑七年,接受的设计风格和理论多元。曾从师于自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建筑学院,普林斯顿以及清华建筑系等教授,收获了许多来自不同学术圈的设计思想。擅长聆听学生的兴趣和总结学生的特点,突破传统作品集的套路来为学生打造具有个人色彩的作品。对于作品集本身,擅长设计概念的启发,以及图像表达和制图细节的推敲。建筑之外对于科技和艺术审美有着浓厚的兴趣,目前是美国超高铁设计团队的远程贡献者。Fan 老师在一格常年开设一对一授课和小组课,参与设计的Mid-term 和Final Review。

GSD整体上是一个多语言、多种族,多文化,非常多元化的平台,相比于其它建筑学院来说,它走出了传统建筑教育的窠臼,着重致力于拉近设计与真实世界的距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实践。GSD MArch2每年大概有30-40的招生名额,其中中国同学的数量这两年大约保持在5-10名左右,背景为国内院校与国外本科的同学差不多各占一半,但是这几年的数量每年都有所下降,不太稳定。另外的30名同学除了个别美国人外,绝大多数都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有希腊、英国、西班牙、印度、法国等,亚洲还有2-3名韩国同学,所以GSD虽然位于美国,但我感觉它更像是一个世界文化共享的平台,GSD的老师也是来自全球各地,流动性也很大。限于篇幅,我今天主要概括六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GSD MArch 2的概况以及申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1

关键词解读

为了首先给大家一个整体印象,我列出三个关键词来描述我心目中的GSD:

  • 全球性实践与调研

  • 多元化平台

  • 高自由度

▲ From:Fang Fan

与其用学院或者教育机构来描述GSD,我感觉倒不如将它称之为一个多元化的平台更为贴切。因为当你入读以后,可能会发现它带给你的不是一种纵向的、垂直的学术体验,反而是一种无限延申的感觉。GSD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网络的中心,不断向外扩展,并在这个延展、交流的过程中,帮助每一位同学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我读书的时候,身边也有不少同学跟我讲,觉得自己可能不太适合GSD,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学院了,也就是说,纵使这个学校自由度很高,平台也非常包容与多元,但如果你进去的时候只是冲着它的排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话,那你很可能会在这个诺大的平台迷失,就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将要往哪一个分支继续走下去。每年GSD都会开几十或者上百门课程,如果你对自己想要什么没有一个基本概念的话,那你可能会无所适从。而且每个人的精力与时间都是有限的,面对如此多的选择,你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话,你也许就不会清楚该把自己宝贵的时间花在哪个方面,从而把时间都浪费掉。所以相对来说,GSD会比较适合那种已经比较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同学。



2

专业细分

GSD建筑专业分两部分,MArch I 与 MArch II,其中MArch I 又分3.5年的 MArch I 与 2.5年的MArch I AP两个类别,MArch I AP针对的是本科3-4年建筑的同学,不过大多数本科3-4年建筑或者非建筑专业的同学都会入读 MArch I, 2.5年的MArch I AP录取的人非常少,要求也非常严格。

MArch II 的申请条件是必须拥有5年制建筑本科的认证,学制是2年,这两年可以选择一口气读完,也可以先读一年,然后去gap,实习、旅行、工作,最后再回来继续第二年的学习。
3

课程构架


MArch I 是三年7个学期,MArch I AP相当于是从MArch I 的第三个学期开始,所以MArch I AP的学业压力还是很大的,相比之下,MArch II 的课程构架就要轻松愉快很多,MArch II 只要四个学期就可以毕业,MArch II 最后也可以选择是否做毕业设计,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不做的,因为五年制的本科的同学基本上都已经做过毕业设计了,所以GSD的MArch II专业可能是全美最自由、最没有限制的一个专业。虽说GSD MArch II 的录取非常严格,但一旦入学以后却非常轻松自由,而且选择非常丰富,两年需要修满的80个学分中只有4个学分的课是必修课,其他几乎所有的课都是可以私人定制的。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MArch II 的课程设置,大概可以分为四类。

1.必修课

给所有学生预置的必修课只有一门讨论课,其余所谓的必修课都是模块自选的课,共有三个模块,但是模块内的课程选择非常丰富,必修课与三个模块以及相应的作业形式分别是:

  • Proseminar 讨论式理论,必修--讨论/论文

  • Technologies of Visualization and Fabrication 设计探索--设计/展览

  • Professional Practice 实践与职业发展--作业/研究/论文

  • Discourse and Tchniques 课题式理论--报告/论文/设计

下面分享一下我自己两门课的作业,第一个来自设计探索模块,当时是想探索传统建筑制图之外的可能性,我们当时是利用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去描绘建筑的真实尺寸,也就是描绘建筑的三位框架。下图是一张长曝光的摄影照片,虽然这张图上只呈现了简单的几条线,但这张照片其实花了大概几个小时才完成的。

▲ From:Fang Fan

第二个是来自一节课题式理论模块的课,这节课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已有建筑理论的基础上研发一套自己的设计理念,最后作业就是每个人写一篇论文并做一个设计,我当时的想法是所有的建筑都应该像狼人那样的怪兽一样,可以随着周围环境等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许我这个想法的槽点很多,但是当我去深究这个理念的时候却发现历史上已经有很多建筑师产生过相似的想法。当时课上其他同学还有很多更加天马行空的观点,比如有的同学认为建筑应该像云朵一样,没有形态,还有的同学认为建筑应该像寄居蟹一样,寄居在别的环境中。

▲ From:Fang Fan

2.选修课

选修课是要求至多一半的选修学分可以选择GSD以外的课,而且这些课程可以不与设计相关,也就是你可以选哈佛其他学院的课,也可以选MIT、塔夫茨大学等其他学校的课,哈佛所在的剑桥本身就是一个大学城,周围有很多其它院校,选择范围会非常广泛。

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MArch I的同学是必修的,MArch II 的学生可选可不选,每年大概有60多为老师可以提供毕设指导,每个老师大概会带大概2-3个学生,我没有做毕设,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我同学的毕设情况,从图幅与模型数量上大家也可以看出,毕设工作量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每当有人办毕设答辩的时候都比较热闹,会有不少同学会来围观。

▲ From:Fang Fan

▲ From:Fang Fan

4.特色课程 设计课 Option Studio

我重点分享一下我个人觉得最有特色同时可能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设计课,每学期有超过20种不同的课题任选,设计范围横跨世界多个国家和城市,通常都有为期一周的Field Trip。

我个人认为设计课是最有趣的,你不仅可以选择建筑方面的Studio,也可以选景观和城市设计方面的Studio,虽然GSD下面细分了城市、景观和建筑等不同专业,但是在Option Studio下学生专业背景的概念是模糊的,有的课题就是专门为建筑+景观的同学开设的,所以在这些Studio上,你通常都会与景观或城市设计的同学一起合作。

以19-20年GSD的Option Studio为例,有少部分Studio是GSD的常驻老师开设的,大量Studio是由来自全球的优秀设计师开设的,其中有两个从中国来的建筑师,上海的如恩和北京的张轲。


▲ From:Fang Fan

我在GSD的四个学期,分别去了分布在全球的四个地方,美国的洛杉矶,中国的景德镇,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以及日本的濑户内海

第一学期的Studio是去了洛杉矶。

▲ From:Fang Fan

这个Studio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感觉这门课让我一入学就重塑了自己的Design Thinking,也就是说这门课上完全挑战了我本科时候学到的设计方法,让我不再仅仅关注设计结果,开始重视自己设计模式的培养。洛杉矶有一个特点就是城市里面建筑排列都非常松散,但这种松散中也夹杂着紧凑的地方,英语中有个单词lose fat,我觉得用来形容洛杉矶的城市形态或许是恰如其分的。我们当时的设计任务是在洛杉矶设计一所银行,银行在美国大都以独栋建筑的形式存在,尤其是像洛杉矶这种对汽车依赖度很高的城市,它的银行一般都有一个Drive through的设计,通过它人们可以不用下车,直接在车上就完成存取款等一系列操作,所以我们这次的设计也是想做一个Drive through的银行,然后在设计的过程中去挑战传统银行的尺度,最后我们做出来的是一个跨越3个街区的巨型结构,但它的外形却看起来像是一个domestic尺度的house。


▲ From:Fang Fan

第二个学期我选择了一个中国老师的设计课题,就是现在中央美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老师,我对这个Studio的field trip印象特别深刻,我们去了景德镇。

▲ From:Fang Fan

当时我们去中国考察的时候是2月份,正值春节期间,刚好跟来自各国的同学一起在中国过了个年。景德镇的设计场地也很特殊,是一个元、明、清沿袭下来,目前废弃的陶瓷作坊遗址,也是国家的一个保护项目,遗址旁边还另外有50年前建国初期的厂房以及烟囱。我们的设计任务是在这个场地上建造一个陶瓷博物馆,因为这个地方地形比较复杂,而且很多地方不允许下挖或者打地基,再加上当时场地上还有考古人员正在进行发掘研究,所以这个设计要求我们对地面环境的处理非常谨慎。我们最后的设计是采用了一个类似Canopy的形式,建筑物有一个自我承重的外壳,这样就可以比较巧妙地避开多处建筑遗址,同时又能达到一个通风的效果。


▲ From:Fang Fan

第三个学期是去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我们的指导老师是UN Studio的老板Ben和他的一个项目经理。

▲ From:Fang Fan
荷兰是一个高科技的农业大国,虽然它的耕地有限,但每年向世界各地输出大量果蔬产品,当然荷兰也大规模地从国外进口一些食品。我们经过调研发现,荷兰虽然非常提倡可持续发展,但还是在食品健康等方面有一些不足。所以我们这次的设计主题就是去探索未来阿姆斯特丹这个城市的食品健康及其循环利用等问题,我们设计的切入点主要是以想象为主,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食品生产以及运输的软件,从个人的角度考察城市食品以及能源循环系统。

▲ From:Fang Fan

这个Studio是同时面向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同学,当时有一半的同学来自MUD,城市设计与建筑的同学互相学习交流,我感觉最后的结果可能受城市设计同学影响还大一点,当时我们设计了一个有点类似于心形的食物系统,分别有三个尺度:住宅、街道、基础设施。

最后一个学期我毫不犹豫地选了日本的Studio,因为我很喜欢日本的建筑与文化。

▲ From:Fang Fan

当时Studio的老师美国著名的日裔女建筑师,森俊子(Toshiko Mori),我们的设计任务是重新改造丹下健三在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香川县立体育馆,这座建筑目前已经停用,作为建筑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

▲ From:Fang Fan
为了重建这座建筑的模型,我们去哈佛的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关于这座建筑原始的图纸以及文献。我们当时在现场考察的时候还被当地的媒体采访过,我们的设计在当地也受到了一定的瞩目。我的设计提案是将这座建筑改造成一座Youtube,也就是一个社交媒体中心,我采用了一个有点类似于Inter-locking的手法将旧体育馆的结构加固并且可以更好地向外延展以至于与外面街道连接。

▲ From:Fang Fan

5

学院设施

GSD在硬件方面非常齐备的,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 CNC Router

  • Laser Cutting

  • Wood Shop

  • Robotics

  • 3D Printing

  • Metal Shop

  • Zund Cutter

  • 3D Scanning

  • Lab Store

▲ From:Fang Fan
▲ From:Fang Fan


6

申请须知

 Deadline 

GSD大部分申请截止日期是1月2日,MDes是1月9号,MDE是1月16号,因为GSD允许同时申请三个专业,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在1月2号前完成申请。

  • 申请材料

  • 成绩单

  • 3-5封推荐信

  • TOFEL推荐信

  • 文书(1000字)

  • 作品集

    ▲ 图片来自网络

  • 对于经济困难的同学,GSD允许申请就学补助金,大概1万美金/年,需要提供父母的收入证明。

  • 最后推荐一下GSD每年的一个出版物,也叫platform,翻译为平台,这个词也正如我开头提到的,GSD正是一个丰富多彩、海纳百川的平台,在这里汇聚了全球顶尖人才,各种思想交流碰撞,互相砥砺切磋,共同成长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今年的哈佛文书申请要求,你真的看懂了吗?带领你进入顶尖院校GSD!
任天:在实践中去塑造自己的语言
Mullet住宅 设计精品
16个关键词读懂GSD的设计课
2015年世界最好的室内设计
“贝聿铭与包豪斯”竟有如此深的渊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