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夷岩茶的那些事那些人



轻音乐,好心情

喝着喝着,六七年了,一直笼罩在岩茶的氛围里,兜转转也都在岩茶的圈子中。最近考了个评茶的证,听听课,看看书,品品各类茶,似乎这样,才跳出岩茶,在六大茶类里再观岩茶。也许如此,更可明了目前如痴如醉迷恋的岩茶,到底在什么位置,又到底是怎么被玩得这么火热。它的玩点究竟在哪。以前别的茶类,是不是也有这么玩味过,以后是不是也有别的茶类也会这么被玩味。

说实在的,这些问题很切入实质,很核心,肯定也很难回答。知道凭自己的实力肯定回答不了,但我想如果因畏惧,就放弃了思考,似乎不是一个哲学博士的习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经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感受,正如,大海从来不会拒绝千帆竟过,江河从来不会嫌弃百舸争流。我想茶海也是如此。作为小舟,我想也在自己窄窄的视域里感受属于自己的万千世界、姹紫嫣红和独自奥妙。

当岩茶喝得很疯狂的时候,会出现似乎满世界都是岩茶的错觉,可实际上,从产量上看,岩茶仅占中国茶产量的一个非常小份额。在我们十分得意于岩骨花香、岩韵、死去活来、香清甘活的绝艺创作,热衷于三坑两涧、正岩、鬼肉、牛肉、马肉时,其实外面的世界早也是五彩缤纷。

西湖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佳茗之誉;洞庭碧螺春号称“吓煞人香”,素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凤凰单枞素有“味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黄金桂有如兰似桂的幽香,具有“一早二奇”“透天香”的美誉。普洱大叶种老树的陈醇、甘甜、厚重;白茶的鲜醇、豪味香。均是赫赫有名的。

那么岩茶产量这么小的茶类,怎么能赢得市场的吹捧和厚爱呢?个人认为山场和工艺是其中主要的核心要素。

因大自然的恩赐造就了风光绮丽的武夷山水,特殊的丹霞地貌,给武夷茶树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满足了其中一个基础要件。

工艺方面,武夷茶的历史也甚是悠久。汉代,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数以万计的陶器里,有大量茶具、茶壶、茶杯,可以推测汉代闽越国先民有种茶饮茶的习惯,当然,有史料的是,在南北朝时(公元479年),以“晚甘侯”(武夷茶名)著称于世。武夷茶最早采叶作饼,以“森伯之祖”而闻名。到唐时,以研膏茶出现,它是一种不加香料的自然茶。九世纪,武夷茶从研膏转为腊面,而且有飞鹊之饰和加入香料配制成片状茶型,当时已作为高贵的馈赠礼品之用。

至宋代武夷茶在研膏、腊面的基础上,又制作蒸青大小龙凤团茶,部分极品随北苑进贡朝廷。当时就有“茶出武夷,其品最佳”的记载。此时的“石乳”茶是贡茶极品。

至明代洪武年间(1392年),罢造龙团,改蒸青团茶为炒青绿茶。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创制小种红茶,到十七世纪清代达到全盛时期,扬名四海。由于小种红茶制法繁复,红茶逐渐衰弱,于是武夷山茶农又创制“三红七绿”的青茶,即现在所称的“岩茶”,也即乌龙茶(有一说法,康熙年间,武夷岩茶手工制作工艺成形)。到十九世纪初,岩茶已发展到盛期。随后,至民国后期,岩茶又一度衰弱。新中国成立后,武夷岩茶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现已创历史的高峰。

武夷岩茶走到现在这样的高峰,以个人理解,肯定离不开两类人,一类是用心做茶的人,另一类就是用心喝茶、玩茶的人。两者相得益彰,互相推高,形成生产和市场顺畅的回路。

做茶的人在好的自然条件和用心栽培的基础上,力图通过晒青、摇青、杀青、揉捻、烘焙、挑拣等环节,把岩骨花香,岩韵和山场气息表达出来,把香清甘活体现到位。好不好说,当下茶人已经把岩茶的制作手法发挥到康熙年间以来的极致,以个人陋见,肯定不敢定论,但从目前老中青三代制茶人表现的状态,确实是可喜可贺的,他们都“蛮拼的”。

我们来看看都是哪些人。不说远的,就当前。首批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就有陈德华、叶启桐;王顺明、刘宝顺;刘峰、王国兴、吴宗燕、游玉琼、刘国英、黄圣亮、陈孝文、苏炳溪。第二批的是武夷山市政府授予的6个人,分别是刘安兴、苏德发、周启富、占仕权、刘德喜、张回春。当然,还有非常多没有在这名单中,但技艺也非常精湛的的茶制作人,包括在闽南地区早先做岩茶的制茶师傅。当然如果要追溯到这些茶人的父辈、祖辈,那人就很多了。

因工作原因,跟他们中的部分人有所接触。有听过陈德华的课;跟王顺明探讨过“茶随心转”的泡茶技法,也做过专访;因闽南老家茶人的引见,与刘宝顺也有过一席之谈;与游玉琼、刘国英有过较多工作上的接触,他们这些前辈都体现着茶人孜孜以求的精神。与陈孝文这个小年轻,也有过两次的深谈,确实后生可畏,最近武夷山有好几个80后的小伙(制作“远香”的茶人陈志强据说是88年的)在传统工艺的传承上,已上道,有些还是大学毕业生,在传统与创新上走出各自的特色。真是武夷岩茶之福。

那么他们究竟怎么把武夷山茶的树龄、山场气息、品种气息,变成我们喝茶人魂牵梦绕的岩韵、岩骨花香和“香清甘活”的标准呢?大家都知道的某些词,什么看青做青、什么文火慢炖、什么绿叶红镶边、什么死去活来、什么水活火活叶活。确实是要有这些要件,可是真正在每一道工序中要把握这些精神,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制茶人把这辩证复杂的程序搞透了,既保留了传统,也勇于创新,开创了当下武夷茶工艺的较为鼎盛的时期。接下来就是喝茶的人,玩茶的人的事了,怎么把这里面的道道解读出来。最近看了姚月明老先生讲的关于岩韵的解读,颇有感触,他说,岩韵即“淡非薄,浓非厚”确实非常有道理,是好的岩茶该有的共性:绵柔中的强劲,空灵中的饱满,顺滑中的骨感,幽柔中的浓烈,稳定中的灵动。当然,具体到每一款、每一泡武夷岩茶,肯定还有其各自的特性,包括树龄所代表的时间、山场所代表的空间,以及某一茶种所代表的品种气息。

而对于岩骨花香和香清甘活,玩家们又是作何理解。《武夷茶经》上说香基本是花香、花果香、果香,特别以兰香为佳;清则是橙黄明亮的汤色。还有人认为,清还包括香气的清纯正味、茶叶的纯正干净。甘则是有浓浓饱满滋味、持久幽柔又持续变化的回甘。活,除了叶底能活回来,呈现“绿叶红镶边”,还在于香和汤水滋味富于变动。其实个人认为,六大茶类中,很多茶,只要品种合适、产地合适,工艺合适,“香清甘活”这四个标准,都是可以达到的,这或许就是茶会被不断更替,不断被换着吹捧的原因吧。

吃透了茶的技法,玩家们往往会不小心从玩技法过渡到玩心法。把茶与古琴、与太极、与佛学等我们的古文化的某些形式串联在一起。比如古琴大师王鹏先生说过,“古琴之道为天地精神,人文情怀。我们需要有敏锐的感觉,去感知世间所有的情感”,他也提出了乘物游心的观点。心如能被茶这样的好东西占据着,确实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让心为良物所乘,所游,好的自我就透出来、现出来。

这样玩着,不仅把自己给玩进去,把文化也给玩起来,一种光复文化的使命感也往往会油然而生。近日参加了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组织的第四期的茶士班开学典礼,就听了几个同学们的发言,我的小心脏就激动得要跳出来,一种以茶为士、以茶为生、以茶光复传统优秀文化的使命感爆棚,玩出品味、玩出品牌,不断跨界、不断拓展,走向“一带一路”,走向全球。这样玩,就玩得很大,很高深了。可以如庄子所说的,虚己以游世,或者是我们儒家所要求的修己以济世的感觉。

    做茶的拿命做,玩茶的拿命玩,就把茶给推向了某个高点。仅个人陋见,共商榷。


图片:来源网络

图文编辑:林野山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谈武夷岩茶水仙家族,老丛水仙、高丛水仙和水仙有什么区别?
大红袍的岩韵要如何感知?
武夷岩茶有四香,你知道是哪几个吗?
水仙|比尔康还心机的武夷茶
武夷茶岩中的岩骨花香
武夷岩茶汇总:一篇文章快速了解武夷岩茶大红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