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少年短视频的使用与父母的应对

摄影师:王宏霞

青少年短视频的使用与父母的应对

雷雳
 
一、青少年短视频的使用及其带来的家庭困扰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蔓延以来,疫情中的人际隔离、公众场所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在防止疫情扩散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的心理距离。与群体保持联系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归属需要的满足对其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与同伴的联系受阻显著增加了青少年的心理压力(Longobardiet al., 2020)。
根据“社会补偿理论”,当青少年的现实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可能会转向网络社交媒体以寻求新的社交联系或维持已有的联系,进而满足自己的归属感。对网络社会支持和归属感更高的需求便可能导致青少年更多的社交媒体使用。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短视频类应用(比如抖音、快手等)已成为极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应用(Zhanget al., 2019)。根据我国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看短视频是除网上学习、听音乐、玩游戏、聊天之外,未成年网民最常从事的网络活动,比例达到了49.3%
对于青少年而言,其上网的主要场所是在家庭。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短视频使用存在重重担忧,譬如担心孩子因不断浏览短视频造成视力下降,担心孩子在某些不良视频内容影响下造成价值观脱轨,担心孩子依赖短视频而影响其学业、人际、身心发展等。《研究报告》数据也显示,担心孩子上网时间过长的家长比例达31.8%,直接禁止孩子上网的家长比例为10.1%。父母简单化的戒断干预与青少年强烈的自主需求相悖,他们会因为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而与父母发生冲突。为了回避这种冲突情境带给自己的消极感受,青少年可能会转向网络空间寻求安慰,反而进一步增加了对短视频社交媒体的依赖(邓林园等,2021)。
 
二、青少年短视频使用的心理机制
那么,吸引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的原因有哪些?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呢?
(一)养成使用习惯
习惯是指一个最初有意识的动作,通过对其不断重复而形成的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是一种心理或行为倾向,而不是一种行为。习惯的一个关键特征是自动化,一旦习惯形成,个体就不需要付出过多的意识注意和认知努力便能轻易做出某种行为。
青少年在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中观看热点视频,并进行人际互动(点赞、评论、转发等)而获得巨大乐趣的同时,很可能形成对短视频应用的习惯性使用。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触发技术使用的环境线索(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唾手可得,电子设备使用习惯成为个体社交媒体过度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上,青少年可以制作几秒钟到几分钟的有趣的短视频来收获“点赞”和关注,也可以关注其他人并相互交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各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还为用户提供了许多有趣的功能,比如特效滤镜、趣味贴纸和易用的视频编辑工具,并根据用户的浏览偏好为用户提供定制化内容。这些技术特色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他们频繁使用短视频应用程序(Zhanget al., 2019)
(二)寻求释放压力
正处于“疾风骤雨”特殊时期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诸多压力。经历较多压力性生活事件的青少年更容易将短视频内容视为一个释放压力的出口,而被短视频所吸引。
以往研究者们发现,学业压力、人际压力、情绪压力对学生的过度手机使用有显著影响,并且对于自控能力发展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压力更容易导致手机依赖(Choet al., 2017)。当青少年面临多重压力,且无法妥善处理这些压力时,一种选择就是可能沉浸于虚拟世界以暂时性地逃避现实,而网络本身具有的虚拟性及网络内容的丰富性很容易让使用者在网络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青少年通过使用社交媒体,能够进行即时的人际互动,关系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被吸引继续使用社交媒体。青少年通过使用手机短视频来逃避现实,习惯于借助网络缓解压力,并弥补现实中与家人、朋友关系的不足,会导致过度使用行为的出现。因此,当青少年使用短视频时,缓解压力需求得到越大的满足,就越容易产生对短视频的依赖。
(三)借以满足需求
根据“用且满足理论”,青少年会出于不同目的而使用短视频。例如青少年在短视频平台与相同品味、兴趣的人交流讨论,分享内容,获得归属感,从而实现其社交的目的。
以往研究也表明,娱乐是社交媒体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短视频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娱乐内容,满足了青少年的各种喜好。各短视频平台还通过鼓励用户上传各种有趣的视频激发了青少年对于短视频创作的热情。
更为重要的是,青少年也会将短视频平台视为其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各短视频平台联合知识型创作者,包括⾏业专家、知识⼤V、学术机构、出版社、公益组织、学者教师等,以抖音为例,平台提供了涵盖科普知识、人文历史、安全教育、兴趣才艺等各品类有信息质量、有安全保障的内容源,让⼴⼤⻘少年能够随时观看名师讲座、专家访谈等专业视频内容。除此之外,短视频中还有大量烹饪、办公软件操作、机械操控等知识类内容分享,为青少年提供了轻松、自主、愉悦的学习体验,满足了青少年的求知欲望,使其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有用的专业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
 
三、合力引导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
青少年作为短视频平台重要的用户组成之一,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花在短视频上的时间过长而影响学业。但上述《研究报告》调查结果也发现,部分家长表示自己无力对孩子的过度上网情况进行干预,因为家长自己也不懂得如何使用互联网,或缺乏对孩子上网进行监管的条件。因此,监管既需要依靠短视频平台,也要重视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场所,家长也应当肩负起监管与陪伴的责任。亲子关系是影响青少年媒介接触的重要因素,开放式、互动式的家庭模式以及融洽的亲子氛围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交往、乐于学习的心理,从而降低对网络的需求。当青少年与父母没有有效沟通、没有积极交流的时候,很可能会为了寻找快乐、自尊、满足感而将注意转移到丰富的短视频中寻求满足。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家长与孩子共同使用技术设备时,可以增加亲子互动的频率与质量(Padilla-Walker et al., 2012)
在互联网已经融入并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家长简单化地戒断孩子与手机的接触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其实不用把电子产品也好,短视频也好,视作一种洪水猛兽,当你善加利用这样一种形式,它可以对孩子教育带来很好的帮助。例如,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约定的方式管理其网上娱乐时间,并借助平台的“亲子守护”功能为孩子开启“青少年模式”,运用“时间管理工具”设置每日使用时长。在孩子刷短视频时,经常在旁边陪伴,一方面家长可以随时了解视频科普内容的正确与否,帮助孩子一起学会分析网络上各类信息的可靠程度,提高他的分辨力;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随时回答孩子的疑问,在这种有问有答的过程中增进了亲子交流。
虽然家长认为家庭监督是保障未成年健康上网的有效手段,但大部分家长自身网络媒介素养不足,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和健康使用也有欠缺,这可能对其在引导和监督孩子上网的过程中造成限制。因此组织社区、学校、手机应用平台等机构对家长的网络使用能力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管理青少年上网的能力将是可行之举。
另外,父母自己频繁刷手机的“手机低头”现象也普遍存在,父母自己成了“低头族”,这为孩子在网络使用方面树立了不良榜样。形成“家长对未成年人网络教育至关重要”的共识,引导家长主动承担起教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责任,并提倡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应当是改善青少年健康用网的可行方式。
最后,短视频平台对于青少年的健康上网仍旧肩负着重要的监管作用,应该继续优化平台管理措施。譬如,与公安部等权威单位联动推出青少年普法项目,传播未成年人安全保护理念;运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精准识别青少年用户,并针对性开启“青少年模式”;加强人工审核力度,测涉及特定敏感画面或者语音的短视频内容,努力杜绝不良内容的流出量;通过更具竞争力的用户奖励机制引导用户生产优质内容,冷落不良内容;发挥算法优势,切实保护青少年隐私等。

参考文献

邓林园, 王雨晴,杨雨萌,周楠,李蓓蕾.(2021). 疫情期间父母焦虑/抑郁与青少年手机等电子产品成瘾:一个链式中介模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6, 1230-1236. https://doi.org/10.16128/j.cnki.1005-3611.2021.06.022.

Cho, H. Y., Kim, D. J., & Park,J. W. (2017). Stress and adult smartphone addiction: Mediation by self‐control,neuroticism, and extraversion. Stress and Health, 33(5), 624-630. https://doi.org/10.1002/smi.2749

Longobardi, C., Settanni, M., Fabris,M. A., & Marengo, D. (2020). Follow or be followed: Exploring the linksbetween Instagram popularity, social media addiction, cyber victimization, andsubjective happiness in Italian adolescents.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Review,113,104955.

https://doi.org/10.1016/j.childyouth.2020.104955

Padilla‐Walker, L. M., Coyne, S. M.,& Fraser, A. M. (2012). Getting a high‐speed family connection:Associations between family media use and family connection. Family Relations,61(3),426-440.

https://doi.org/10.1111/j.1741-3729.2012.00710.x

Zhang, X., Wu, Y., & Liu, S.(2019). Exploring short-form video application addiction: Socio-technical andattachment perspective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42, 101243.https://doi.org/10.1016/j.tele.2019.10124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美国青少年在逃离Facebook
调查:若有能力 近九成家长会追踪孩子网上活动
手机沉迷与手机成瘾有哪些区别呢?如何预防、减轻孩子手机沉迷或成瘾的问题?
初二女生沉迷抖音:我能靠它挣钱 为什么还要上学?
身处网络时代,我用三句话告诉你,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离不开手机?
孩子晚一年上学,可能改变一生轨迹!(父母必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