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15

第十九节:有关方剂组成原则及命名方面的补充

一、君臣佐使

【原文】

方制君臣(1)何谓也?

歧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2),非上下三品(8)之谓也。

帝曰:三品何谓?

歧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4)也

帝曰:善。

【详解】

(1)方制君臣

“方制”,即制方。“方制君臣”,即处方中要分君臣。此句是问在制方中如何按排君臣佐使。

(2)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这是对上句的回答。“主病”,即治疗疾病的主要药物。“主病之谓君”,即制方中的“君”,就是指治疗疾病的主要药物。“佐”,即辅助。“佐君之谓臣”,即制方中的臣药,就是辅助主要药物发生作用的药物。“应臣”,即与臣药相呼应。“应臣之谓使”,即制方中的使药,就是辅助臣药发生作用的药物张介宾注此云“主病者,对证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两量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者,谓之臣,味数稍多而分两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量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行君臣佐使之义。”对原文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补充

(3)非上下三品

“上下三品”,即上中下三品。这是我国古代对药物的一种分类方法。在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载药365种。其中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有无及其作用,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可以久服;中品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有毒无毒均有,不可久服。下品药为佐为使,主治病应地,多毒,不可久服。于此可以看出,《神农本草经》上中下三品之中亦有君臣佐使之义。但它与《内经》中所谓的君臣佐使涵义完全不同。所以原文谓“非上下三品”。这也就是说这里讲的君臣佐使与《神农本草经》中所讲的上中下三品含义不同。

(4)明善恶之殊贯也

此句是对上句“三品何如”的回答。“明”,即明确,此处有区分之义。“善恶”,此处主要是指有毒无毒。“殊贯”,马莳注:“殊贯者,异等也”全句意即上中下三品主要是根据药物的有毒无毒、毒性大小来区分,并以此来说明药物的不同等级。

以上这一节是对本篇前述有关方剂组成原则及命名方面的补充,读者可前后参看。

二、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原文】

病之中外何如(1)?

歧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2),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8),随其攸利(4),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5)

帝曰:善。

【详解】

(1)中外何如

“中外”,即内外。关于疾病的内外及其治疗原则问题,前段有关论述中已经多次讲到此次再问者,是补充前文之所未及。张介宾注此云:“此下与前本出同篇,但前篇问病之中外,伯答以标本之义,故此复问者,盖欲明阴阳治法之详也。”

(2)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

“调气”,即治疗。“阴阳”,指疾病的阴阳属性“中外”,即内外,亦即疾病的发病部位。“各守其乡”,即各司其属或各归其属。全句意即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是首先定性,即原文所谓的“必别阴阳”;然后定位即原文所谓的“定其中外”然后综合分析疾病的定性定位情况,各归其所属,即原文所谓的“各守其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根本性的治疗,即原文所谓的“内者内治,外者外治”。这是对前文所述诊断治疗原则的重申,也是对前文的小结。

(3)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

“微者”,即疾病的轻微者。“微者调之”,意即病之微者,不宜用重剂猛剂,根据其症状性质以药物或食物调和之即可。“其次”,是指疾病之较重者。“平之”,是指选用药物作用之较强者,因为药物作用较强者才能对疾病产生平定作用。“其次平之”,意即疾病之较重者,一般用药也宜较重。“盛者”,即邪气很盛,亦即疾病之急重者“夺之”,即夺邪,亦即使邪气迅速排出体外。“盛者夺之”,意即疾病之重笃者,在用药上必须重剂夺邪。“汗者下之”,疑为“之下之”之误。此句是承上句言,上句言“盛者夺之”,如何夺法?此句回答“汗之下之,亦即发汗攻下就是夺邪的一般常用方法。“寒热温凉”,是指药物的药性。“衰,即衰减,此处指使病邪衰减。“属”,即所属,此处是指疾病的性质和所在部位。“寒热温凉,衰之以属”,意即在治疗时,要根据其相应的病性和病位给药。这也是“各其司属”及“求其属”之意。这一节文字很重要。它指出了在治疗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问题,即对疾病的治疗应以调和全身,恢复正气为主,毒药攻邪为辅,只有在邪气很盛的时候,才允许重剂攻邪。这是《内经》的一项基本精神,也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一个重要特点。

(4)随其攸利

“攸”,张介宾注:“攸,所也。”“随其攸利”,是承上句“寒热温,衰之以属”而言。此句意即在用药上根据病位、病性随其所利。高士宗注:“逆治,从治,各随其所利而行之。”

(5)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谨”,在此有认真之义。“道”,即疾病诊断治疗上的规律性。“如法”,即按照上述方法。“万举万全”,即百分之百有效“气血正平”,指人体正常健康。“长有天命”,即健康长寿。这几句是本篇的结束语。全意即如果认真遵照本篇中所论述的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法则去做,那么就一定能够取得治疗效果从而使人们健康长寿。

【本篇小结】

本篇是运气七篇的总结,也是七篇大论中讨论运气学说在中医临床上如何具体运用的专篇。内容十分丰富,十分重要。本篇内容基本上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本篇在总结气候变化与物候、病候之间密切相关的基础之上,提出:由于气候、物候、病候密切相关,所以医者必须认真研究运气学说,必须懂得气候与物候、物候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疾病及疾病变化的规律。这就是原文所述的:“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主,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于此说明了运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根本地位以及学习和掌握运气学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本篇指出了由于气候与物候密切相关,因此不同气候变化有不同的病变部位和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根据这一规律,本篇在对疾病的辨证论治方面提出了“各司其属”和“求其属”的诊断治疗原则。疾病之好发于风气偏胜之时或因风气偏胜而发病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就可以定位在肝,定性为风,诊断肝病、风病。疾病之好发于火气偏胜之时或因火热之气偏胜而发病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就可以定位在心,定性为火为热,诊断心病、火病、热病疾病之好发于湿气偏胜之时或因湿气偏胜而发病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就可以定位在脾,定性为湿,诊断脾病、湿病。疾病之好发于燥气、凉气偏胜之时,或因燥气、凉气偏胜而发病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就可以定位在肺,定性为燥,诊断肺病、燥病。疾病之好发于寒气偏胜之时,或因寒气偏胜而发病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就可以定位在肾,定性为寒,诊断肾病、寒病。由于气候变化有盛有衰,有太过有不及,所以前述的五脏、五气病变也就有盛有衰,有太过也有不及这就是本篇病机十九条中所述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医学脏腑虚实寒热辨证论治体系形成及中医临床中各种术语提出的客观物质基础。于此可以看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正是在运气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3)本篇指出了气候与物候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气候变化会有不同的物质产生,因而各种物质也就有其不同的性能。根据这一认识,本篇认为,不同的药物各有其性能上的特异性,因而运用食物或药物治疗疾病,就要根据其性味特点选择使用。同时,本篇还认为,药物的质量与采药时间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因而提出了“质同而异等”,“气味有厚薄,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和“司岁备物”等问题,在药物的作用方面提出了“五味所入”,亦即药物的性味与五脏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方剂分类上提出了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的问题。在方剂的配伍上提出了君臣佐使的问题。在服药上、进食上提出了“久而增气”的问题。综上所述,都说明了药物和食物的性能与自然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而药物和食物在临床治疗上的各种运用,实际上也就是运气学说在这方面的具体体现。

(4)本篇指出了由于气候与病候密切相关所以人体疾病常常是由于天气偏胜从而导致人气偏胜的结果。由于气候与物候密切相关,所以不同气候变化下所生长的不同药物或食物也就或寒或热各有其性味上的偏胜。由于病气与药食之气各有偏胜,因此在治疗上也就可以利用药物或食物之偏来矫正人体疾病之偏以求恢复其平。根据这一认识,本篇在治疗方面提出了以治胜气为主的治疗原则。这就是原文中所谓的:“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上淫于内,所胜平之,外淫于内,所胜治之。”“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本篇所提出的这些治疗原则是运气学说中“亢害承制”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运用。

(5)本篇指出了由于气候变化有标本中气之不同有客气主气的差异,因此气候变化也就十分复杂。而气候与病候密切相关因此人体疾病也是错综复杂,变化万端。在对自然气候的变化分析上可以或从本,或从标,或从中气。因而在对人体疾病的分析上和治疗上也可以从标本中气的角度来考虑,本篇提出了在治疗上或治本,或治标,或治标本,或治中气,或逆治或从治的问题。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故百病之本,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从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以及“主胜逆,客胜从”等等,中医学在治疗上有关上述标本逆从方面的认识,从本篇中可以看出,实际上是从运气学说中演绎而来。

综上所述,本篇所论述的内容是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它以整体恒动的观点,阐述了自然界气候变化与物候、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了六气的运动变化不断以胜复的形式进行着白稳调节,并且认为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着的规律,所谓:“有胜则复,无胜则否。”“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医对疾病的一系列系统性的认识——对病因的认识,对病机的认识及其分析方法,诊断治疗疾病的许多重要原则和具体运用方法,制方原则,药物的性味、归经、作用、采备等等,从而从理法方药等各个方面较全面地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

运气七篇的原文详解,至此结束了。读者朋友可以看到在运气七篇中,相当系统地、完整地阐述了中医的自然观、生命观。它从人与自然界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中来认识人的生命活动,疾病现象及其本质,从而探求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规律。这种认识方法无疑是科学的。《七篇》对自然界和人体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一系列认识,正是在这一正确方法指导下,通过长期、反复的观察和实践这一认识途径总结出来的,所谓“候之所始,道之所生”。

从运气七篇中笔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医理论体系的渊源和它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它,掌握和运用它。运气七篇中所阐述的对人体生理、病理生理、诊断治疗原则等,已经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从而充分论证了它的科学性。

不仅如此。运气七篇不少天才的认识,随着人们对自然、人体疾病的不断探索和认识的不断深化,还必将给笔者以新的启示,从中发掘出更多的宝藏而造福于人类。这也正是笔者试图详解运气七篇原文的立意所在。笔者想,这大概也是读者不惜时间和笔者一起研讨本书的目的之所在吧!!!

终于把《五运六气》七篇大论给啃完了,感谢新冠肺炎把我们困在家里,才有时间静下心来详读经典。

李昱斌  2020.02.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疾病治疗上应该注意的几个原则性问题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在中医学上的应用
方药中《六元正纪大论》讲解36
五运六气的运用
2017丁酉年时空运气分析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之二十九五味所喜君臣三品各守其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