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帖 皂友必看贴

https://www.0067.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058&extra=page%3D51

我做皂已经很多年了(从2005年到现在),大部分都是送朋友和给自己用。做皂多了就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了。下边是我做皂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小经验,也许对做皂的大家会有些帮助。 
1.关于加热。教材上都是讲油与碱的温度要一至才会做成功,几年前我也是拿着两根温度计来测温度,到40度才会混合。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做皂的时候,不加热油,两边温度不太一致也是可以做成功的。 
现在我做皂,不考虑两边温度一致的问题。 
加热:只融化例如乳木果油,可可脂这样的油,兑入其他油中,保持室温。 
碱水,自然冷却到不烫手的时候。两边混合即可。你的手就是最好的测温计,都是室温就刚好。冷一些也没问题。 
这样搅拌的时候有可能会延长搅拌时间,但是成皂也很细腻,并很少有失败的风险。 
2、关于水碱的比例。教材上的水碱比例,一般都是水是碱的2.5~~2.6倍,好像前田的配方更多些。我基本用1.7倍水---2.3倍水之间。 
是否大家做皂的时候用2.5倍水的时候,做好会发现,皂皂的PH值测出来是10?也就是试纸是黑色的。有时候,温度高做出的皂皂也会有很高的碱性。 
但是目前我做的皂,刚出来就是绿的了(8)。做好入模,清理盆子的时候也不用带手套,因为油碱反应的相当好,不会烫伤手。在做皂的时候我也不带手套,控制好每个步骤就好了。 
用水少的好处是:碱中水的比例少,能促使油更好的与碱反应,这样可以使T的速度更快,皂液更稳定,不容易产生皂粉。实际上水在做皂的作用只是融合碱。所以水的量刚好融掉碱即可。有资料显示1.5倍水是最适合的。不过溶解碱的时候也会挥发些水,我就基本用1.7倍了,有时候少1滴跟多两滴都是没问题的。控制水量不少于1.5倍碱量就可以了。 
这里,有的朋友担心水少会让皂皂出来不够细腻。目前经过实践,水少的皂皂不会不细腻。可能皂皂外观干爽一些,使人觉得会不细腻。但是使用上是不会有差异的。加水少的皂皂,不会因为在晾皂的时候水挥发而引起皂的变形,所以会更美观一些。 
喜欢看起来更滋润一些的皂,可以在快T的时候,添加一部分水,到2.5倍左右就好。 
(PS:2月4日补充 
今天把最近做的皂都测了下ph值。果然,加1.7倍水的皂皂试纸都是绿色8左右,刚脱模洗手也是很滋润的,加2倍水的皂皂虽然也是绿色,但是刚脱模洗手却有点涩涩的感觉。加2.5倍水的皂皂试纸都是深蓝色(9-10),只能晾1个月以后再测测。所以,水越少的,碱与油的中和越充分,皂化反应越快。) 
做皂的水量也需要根据季节与配方进行调整。 
如北方的夏天,比较干燥,水分会挥发的比较快。另外温度高的话,也会使皂发热更快,水少的话容易导致皂体有裂痕。适合2倍水以上制作。 
水量少会引起T速增加,所以速T的配方也不适合水少。有些配方因为硬度较高,所以水少可能引起皂皂在晾的过程中干裂。 
比较保险的水量是2.0-2.3倍之间,既不会引起严重的变形,也能让皂皂顺利做好。 
3.关于皂粉:有些油做出的皂比较容易出皂粉,比如白油、红棕榈油、纯橄榄油、酪梨油等。为了让做出的皂更美观,控制水量减少皂粉,1.5倍水的皂。几乎不会出现皂粉,即使不保温。2.5倍水的皂,出皂粉的几率大一些。需要入模后保温。 
另一个小经验:脱模后减少与空气的接触。我脱模后直接放到食品袋中1-2天。再拿出来,肯定不会有皂粉。 
4.关于油:做时间长了自然会摸索出油的比例,硬度适合的皂。我不喜欢软趴趴的皂,有很多做皂者在宣传皂的时候说自己的皂皂很软,因为用了很多好油。大家洗的时候开始还能保持形状,半块后基本就在盒中趴趴了,很难看也难用。 
开始的时候,我做的也这样。INS不超过140。但是皂用到最后的时候基本心情很焦躁,最后不得不把那些粘糊糊扔掉,还是很浪费的。 
现在我做的皂基本控制到INS145左右,这个是我觉得比较适合的硬度,既能保持形状,也能保持洗感。当然纯油皂不在其中,硬度只能靠晾皂。使用的时候要记得放在容易干燥的地方,保持不长时间浸泡到水中。 
另外:用了珍贵的油也是可以有方法保持硬度的。比如加乳木果油,少量可可脂、芒果脂或者用棕榈核油代替一部分椰子油或棕榈油。 
纯橄榄油及茶花籽油的皂,虽然INS比较低,但是成皂并不会软,因为密度较大,比较坚硬并耐用,但是泡沫很少,大部分都是可以拉丝的。添加了米糠油或者蓖麻油的皂,比较容易软,皂体比较容易吸水。添加蓖麻油的皂避免过软,可以增加点可可脂。 
其他的一些自己的体会: 
1、纯皂比较容易腐败(尤其是纯榛果皂),做过几次后,我就基本少做了。平时不做加了蔬菜,蔬菜汁的皂,只是噱头,肯定会很快的腐败。 
2、加了某些花瓣的皂,出来后花瓣会变黑。皂皂比较难看。比如玫瑰花。喜欢的话,可以加一些研磨的花草粉。虽然可能也会变色。但是比大片的黑黄色花瓣好看多了。 
各种花草入皂的颜色变化,大家可以去看我的日记里面转的花草粉粉入皂效果那篇文章。 
3、加牛奶,羊奶的做法是鲜奶放冰箱冻成冰块后打碎入碱水。不能直接加,高热的碱水与奶混合会发生反应出黄沫沫。其实我个人认为,用鲜牛奶,皂还是有腐败的风险。这样对皮肤反而不好。如果想做奶皂的话,可以加无糖的全脂奶粉。补充:有皂友的方式是T后加入牛奶,这样也是OK的,这种可能更容易腐败。 
牛奶在入皂后,由于升温较快,因此牛奶皂的颜色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变化。温度低,奶皂就是自然的白色。温度高,就会呈现乳黄色到褐色不等的颜色。所以,千万不要误认为,牛奶皂就应该是白色的。 
如果对用冰块溶碱没有信心,又想保持牛奶皂又漂亮使用度又好,可以用少量的水溶碱,跟油混合,在搅拌的过程中一点点的添加牛奶参与搅拌。这样成皂既保持了牛奶的效果,又不用担心溶碱发生问题。 
乳制品添加进皂皂,使皂皂成熟后非常的细腻。并自然散发着奶香。使用感比用水入皂更加的柔和。 
当然,如果喜欢添加一些蔬菜,豆浆,牛奶,鸡蛋等入皂。那么请尽快用完。用不完的放在冰箱中保存,以延长皂皂的寿命。 
4、米糠油,因为这个油比较便宜,所以刚开始做皂的人大约会屯很多。用起来也比较舒服。但是最好不要超过总油量的5%,加了会加速T。10%以后,成皂容易软(即使没有珍贵的油,用大量米糠油也能做出软皂)。并且会使皮肤感觉到干燥。 
5、可可脂用量不超过5%,基本3%,只是增加硬度,超过5%的硬度会很好,但是洗感也下降了。洗后会觉得皮肤闷闷的。再高的话,皂皂容易碎裂。 
6、椰子油,棕榈油,加起来最好不要超过30%,多了会感觉洗脸完比较干。 
7、蓖麻油,是一款很纠结的油。不要超过5%,否则很难脱模。成皂比较软,但是洗脸也会使皮肤柔软。可以做出有透明感的皂。 
8、红棕榈油,超过20%,能出现漂亮的金黄色皂,多了会变橘红色。少了无色或淡黄色(显脏)。成皂容易出白粉,要控制温度或少接触空气。配合乳木果油,洗脸比较保湿。 
9、不减碱,这样可以使油与碱更好的融合。但超脂,有些珍贵的油,成分可以更好的保留下来。有些可以延长皂的寿命。在夏天做皂,尽量不减碱也不要超脂,这样皂皂可以保存的期限会更好一些。 
10、最喜欢的油:买了很多油,尝试很多皂,最后剩下来自己最喜欢的油。无论是洗感与营养,兼备。 
a、甜杏仁油:可以做出抗敏感皂与小bb皂,曾经给一个超敏感的妹妹做了用甜杏仁油的皂,她表示不会过敏很舒服; 
b、未精致酪梨油(墨绿),洗完很舒爽,同时做出的皂皂天然的淡绿色,很美。比添加了石泥的皂更讨喜。我自己用肯定会做酪梨皂。但是这款油,也比较容易出皂粉,所以做好需要保温。 
c、山茶籽油跟橄榄油,这个算基础油了,几乎每种皂都会加。两种油的硬度基本一样,但是洗感不同。山茶油会更柔和一些。但是山茶油的保存期没有橄榄油强,所以推荐在冬季使用。在夏天,似乎它的保存期限还没有榛果油时间长,所以要谨慎入皂。 
d、小麦胚芽油,做超脂,可以延长皂的寿命,同时营养丰富。 
e、米糠油,不超过5%的用量可以加快T的速度。同时会使皂有点透明感。 
强烈推荐月见草油,虽然这油容易坏,但是用来擦脸,绝对可以去掉皱纹,鱼尾纹以及使皮肤感觉平整。买好一些的及少点,平时不做皂的话,可以用一点来擦脸,作为晚上的精华来用最实惠了。 
不太喜欢的油:白油(只做了一次。觉得皂皂的洗感一般,这油有点闷)。荷荷吧油(超脂,成皂比较软)。蓖麻油(难脱模,成皂太软)。红棕榈油(洗感好,但是容易起白粉) 
f、马油及鸸鹋油,动物油都有比较好的硬度,如果对动物油的味道没那么敏感,可以采用动物油入皂,可以增加皂皂整体的硬度,并且适肌性很好。马油入皂比较清爽,鸸鹋油算中性的一些。使用后都能使肌肤略微变白一些,可能是动物油的特性。另外有朋友尝试过用猪油入皂,成皂也是白白细腻的,并且起泡度也良好。所以初学者可以直接在家里用大豆油,猪油等手头可以找到的油来做家事皂。 
11、平等对待每一款油。。。虽然有自己喜欢的油品,但是我还是认为应该平等对待每一款油脂,就像精油一样。每款都有它自己的特性,不论贵贱。合理的搭配组合,一定会有想不到的惊喜。 
对于以上的油量建议,只是我的个人经验,不一定非要参照那些比例,只不过按照这样的比例来做皂,比较没有风险性。其实大家也可以尝试自己来写配方,并且调整油品的比例来看看皂皂的特性,在台湾的皂书中,有很多配方也可以来借鉴。 
-------------------------- 
南方与北方的气候不同,所用皂皂的配方也需要适当更改。 
夏天湿热的地区,适合高比例椰棕的配方,使用起来感觉比较舒适,并且由于硬度高了,皂也不容易出现融化的状态。 
北方干燥的地区,可以用低比例椰棕的配方,皂体感觉比较柔和。 
同样的一个清爽配方的皂,低椰棕,INS在135-140之间的皂,在北方用刚好,但在南方的夏天,会觉得比较滋润。所以需要调整。 
-------------------------------- 
豆浆入皂:与牛奶一样,把豆浆过滤好冻成冰块,慢慢溶碱,这时候豆浆尽量加多一点。1.7倍的量就不适合了。可以采用2.3-2.5倍的豆浆溶碱。溶解完毕后,变成了膏状,直接用这个类似糊糊的东东加入油中搅拌即可。 

豆浆入皂在搅拌的时候碱味比较大。用黑豆浆或者其他豆的时候,溶碱可能会变色。但是不要担心,做好的豆浆皂还是蛮好看的。

转帖  汉宫秋月  2021年8月22日(星期日)18: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古的手工皂入门教程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冷制手工皂制作与如何计算(值得一看)
轴承钢的锻造及热处理工艺
冷制手工皂制作与如何计算
手工冷制皂
50款打开你思维的丹麦面包造型(附3款丹麦面包配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