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人:巢县等三地的《小孩子快快长》民谣

(巢湖市烔炀河老街)

岳父老家位于现巢湖市烔炀镇,1954年初中毕业后考上合肥师范学校,毕业分配至合肥市第十中学教书,1961年调入地矿部门工作,1965年由山东调到青海, 1984年才又带着全家回到合肥。

 “文革”期间,现巢湖市还称“巢县”,属巢湖行署管辖。岳父母亲一个人住烔炀河,岳父每年都从青海回去探亲,在烔炀河听到这样的民谣:

小伢子

快快长

长大当队长

先入团

后入党

你妈在家把福享

“小伢子”是合肥及巢湖地区对小孩子的昵称。那个年代,县下设公社,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大队下设生产队,普通农民称为“社员”。安徽省在县和公社之间,还有“区”一级管理机构,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对所在区域的管理责任。1992年撤区并乡,区一级管理机构撤销。

农村生产大队简称“大队”,现在农村的村级组织就由大队改革而来,村民组由生产队改革而来。生产大队干部原先有大队党支部书记(简称“大队书记”)、大队长,上世纪70年代,好像已取消了大队长这一职务。生产队干部中,权力最大的是生产队长。

当时,农村地区没有分田到户,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中于生产队,农村劳动人员也在生产队从事农业生产和生产队举办的渔牧等副业,个人不能外出务工、经商。生产队长如工厂里的车间主任一样,管理生产队资产,管理农户,安排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分配粮食、柴草等生活物资,权力很大,一般农民不敢惹,也不愿意惹。生产队长的亲属,有的沾光,也成为别人不敢惹和奉承的对象。小徐村有老人说,有一次天热,生产队长的妻子坐门口乘凉,村里便有相同年龄的女性帮她扇扇子,她受之自若。

对于那个年代发生在农村部分干部身上的不正之风,邻近的庐江县和芜湖也有类似民谣。

庐江县的类似民谣,应该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大跃进”时期,农村地区大办食堂阶段,对小孩子的称呼还是“小伢子”:

小伢子

快快长

长大了

当队长

当了队长吃食堂

油炒饭

粥放糖

社员馋着口水淌

芜湖的类似民谣,内容更加直接,而且要当的还是大队长,反映出农村生产大队长身上可能存在的不正之风。芜湖对小孩子的称呼是“小家伙”:

小家伙

快快长

长大当个大队长

荷包的钱

哗啦哗啦响

毛呢裤子搭肩膀

巢湖市和庐江县现属合肥市管辖,都曾属巢湖行署管辖,地缘相连,文脉相通,芜湖与当时的巢湖行署相邻,区域文化差异不大,三地对部分农村干部身上的不正之风不满意,出现内容相似的民谣也就不奇怪了。

(作者:远人,安徽肥东人,合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集体时代的记忆
我记忆里70年代的农村
乡村往事漫忆(37):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直至消失的生产队
七星高照    舟自横 作品
鲁旭 | 吃派饭的故事
【庙东轶事】首台缝纫机 连载3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