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人:读《庄子》笔记

庄子像

1991年11月14日至1992年4月16日,第二次通读《庄子》,于日记中作简略的笔记、感触如下。其时,上大学二年级。

《逍遥游》

大者大力,小者小力,量己而行,不存非份之心,乐则乐矣。

洋洋乎何其欲也?洋洋乎何其畏也?洋洋乎何其顾也?天之为大,天之为小;天之为强,天之为弱。飘然而行,却重而飞,逍遥也!

《齐物论》

彼与此有间乎?敢知此不为彼,彼不为此?敢问此非彼,彼非此乎?朝三暮四而朝四暮三者也。

《养生主》

天意如此,人力何为?依乎天理而行,“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人间世》

有为之为,有为之用而倦于为、用,能者多劳,故也。有用之用。

《德充符》

“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内保之而不荡”。

形全、形缺何异也?德之异也。

《大宗师》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天!

故安贫乐道,“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水不热。

寝不梦,觉无忧,食不甘,不知悦生,不知恶生,其出不,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应帝王》

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则天下治矣。

《骈拇》

“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顺天然之理,依性情之愿,不矫不饰,尽得其然。

《马蹄》

“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偏矣激矣。“山无蹊隧,泽无舟梁”,身为艰苦所累,何来自然之谐趣?不进不展,何谓人生之自由?欲真以此为朴,何如食饮寝动?心止神静,体平肢息,食风餐露,岂不快哉?中乎“道”之纯净。

《胠箧》

摄缄滕、固扃以防盗,盗负匮揭箧担囊而趋,为之奈何?

行仁义以礼天下,而以礼窃天下,为之奈何?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智邪?”

《在宥》

“人大喜,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阳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

“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处乎无响,行乎无方。”“出入无穷,与日无始。”

《天地》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色也” 。

“端正而不知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不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天道》

道无所不利,无所不在,而难以明清。

无为之士,容崖然,目冲然,颡頯然,口阚然,状义然,似系马而止,动而待,发而机,察而审,知巧而睹于泰。

“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

“帝王之道,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要在于主,详在于臣”。

《天运》

天运有常,顺之则治,逆之则凶。

行者南来面北,至郢而不见冥山,行之远也。

仁义天性,淳淳于民,何倡之化之?世之祸矣!

《刻意》

“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之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避世非所能道也。

夫之道,在人为取,在人为有,故人为而己不为。无为之由也。

《缮性》

“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地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古得志者,非轩冕之谓,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轩冕在身,非性命,物之傥来,寄者也,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

《秋水》

天地自有道,万物自有形,黑者不白,白者不黑,勿以黑白论其优劣也。

鱼自游,我何以知乐?子何以知我不知鱼之乐?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相对而已,物有所长,物有所短,各相长短而已。

《至乐》

“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经经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鱼处水则活,人处水则死”,“其好恶故异也”。

天下是非无为可定,“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天为而无不为也”。

《达生》

仅养形不足以存生,存生必以形全精复,内外俱全。纯气之守,潜行不窒,蹈火不热,非智巧果敢,凝于神矣。不内变,不外从,足以达生。

《山木》

乘道德而浮游者,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山木以其不材得以全生,雁以其材而生,若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则全生矣。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似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田子方》

形具非尽俱实也,名具未免实具。片面强调形式,表面的具备而不注重心的修养,非真人所为也。真善者,平夷善射,临百仞之渊,履危石,亦善射尔。其称为善射者,名也;其真善,实也。善射者,不以颂名而有其实;有名善射者,未必真如其名。名实之辨也。

《知北游》

道无所不在而难言,至道者不知道之所存,知道者非真知也。

《庚桑楚》

无誉则无毁,无明则无灭,“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至。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

《徐无鬼》

食贪衣薄不是忧,所忧者酒肉富贵者也,能者以能而丧,愚者以愚得存,“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心”,是果。

《则阳》

“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阻。”“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无穷无止,言之天也”“无为而无不为”。

《外物》

外物之利,人之用也,然“木与木相摩则燃,金与火相守则流,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絯”,奈何舍本求末,舍生南明求物也。“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鱼不畏网,而畏鹈鹕。”

“静然可以补病,眦媙可以沐老,宁可以止遽。”“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虽求物用,非在于物也。

《寓言》

欲言不言而托寓言论之,非吾之罪,人之罪也。人“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故阳子居因睢睢盱盱而先受恭,后“舍者与之争之席矣”。

道者不悲不喜,“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不求其终,不求其始,因其无以知无,不虑不知,乐其天命。故“似之而非”,“彼来则我与之来,彼往则我与之往,彼强阳则我与之强阳”,与物同化矣。

《让王》

不为君者,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故许由不受、子川支伯不受、善卷不受、石户之农不受。人得以饱暖足矣,奈何以物累形?“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盗跖》

世之所高者,黄帝、尧、舜、禹、汤、文王、武王而皆以利惑其真,强反其情性。贤士之人,多非终而死,忠臣之人,皆因忠误身。盗跖害人,人所共知;仁义害人,人所不知也。盗丘甚于盗跖。

“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

《说剑》

此文以利说王,绝王之所好,非道家见解,纯儒生之说也。

世有大利、小利,大利者泽,可为无子;小利者穷,误国殃民,何舍大利而趋小利哉?

《渔父》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

“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

道者,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

《列御寇》

“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伴君者不足为幸。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彼故使彼”,鸟尽弓藏、兔尽烹犬,人君之好也。

臣知此而不知彼,故莫作博智之臣。得君主宠,不足为功,奚知非诈巧之术乎?奚知非王之睡乎?使王而寤,则粉矣。

王礼贤者,有图也,若衣文绣之牛,太庙之用也。

此文隐晦之作也,隐当政者之耳目,明里言他,实则痛斥帝王之狠毒也。鸟兽尽,良弓藏,国家安,贤臣亡。臣与君可同患国之难,不可同享世之平矣。伴君如伴虎,谨之,慎之。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自居,激流勇退,人臣全生之道也。

《天下》

评述各家,非庄子作品。

(作者:吴钊,笔名“远人”,安徽肥东人,现在合肥市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大宗师》《天道》全文译注
庄子不二新教编之 全要作国师
庄子:天道、天地、天运
天道无为
天道注
16-南华真经口义卷之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