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脏通五窍原理!

本文将会提出一个医学逻辑的范畴,接上文,五脏与五液的关系,本文说的是五脏与五窍,只是能够知道的简单联系,请读者自己完善吧,实在没有精力写的那么细,有建议也可以发送到公众号!抱歉~

内经脉度说,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榖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合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

这段说什么呢?这是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中医的研究是属类研究,就是把能够具有同步作用、同步逻辑的物质都放在一起(一起开花一起结果就是同一属类),形成一种病因和基本规则,这就是中医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审查物质和现场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中医是一种逻辑医学,

而西医采用的是指标体系,采用的方法就是对比,对比在现代医学占有统治级的地位,实验就是一种对比体系,这种体系简单方法,就是“照葫芦画瓢”!这不是先进的医学,而是一种僵化体质,因为人体是多种能量体系组合体系,这种照葫芦画瓢会产生非常大的偏差,这也是为什么中医不能够进行双盲实验的缘故,因为体质和能量体系本身就存在偏差,同一种药物不一定产生同样的效果。所以实验体系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研究手段的高明会产生高明的医学,现代医学也只能形成低智商的表象医学。这种医学很有问题,指标不能适合逻辑,然后采用进行指标化分类,然后又形成了很多的指标,所以,也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所以,现在医学这么庞大,这与理论问题错误有关,这点要加入中医的逻辑体系,那么小医院解决大问题。目前的医学就在乱治病,大多数问题解决不了。

回到主题,这几种通窍的问题,实际上是,两种能量体系的问题,有下丘脑控制的大脑体系与五脏生产体系的联系问题,这是两种能量生产体系,二者有共同的属类,并实现调节,大脑具有虚拟五脏的功能,而现代医学就认为这些都是非受控的,本能行为,而对这种本能行为的研究颇少,而这是中医的研究重点,今后还要告诉大家迷走神经并不迷走。看看这几种属类管理:

1、什么是肾开窍于耳呢?联系点就在耳蜗毛细胞,这个也是一个保钠排钾的细胞,与肾功能基本一致,肾功能差,毛细胞保钠排钾功能同样失常,耳朵相应不好。这与肾虚而清稀唾液减少导致口干是一致的。耳朵是一个生物电生产器官,将机械能转变为生物电能,主要作为电势能储藏。耳外淋巴液的高钠结构是声音传导的关键,而肾则是电解质回收的保证,也是水钠平衡的点。所以起到关键作用。

2、什么肝通于目?视觉传递信号依赖谷氨酸,如果肝功能不好,兴奋性的因素谷氨酸、乙酰胆碱都是减少的,那么就会导致视觉信号传输不利。

3、什么是脾气通于口?脾气通于口实际上是粘液质和胶质,粘稠的唾液属于脾,这种对嘴是一个保护机制,如果粘液质运行不利,口部就会出现问题,例如口干,嘴唇起皮都属于脾不好范畴,而更多的意思是脾代表食欲,摄食中枢的问题,摄食中枢与脾具有同步作用的,原来我说过脾的功能实际是二次消化,所以,两者消化功能是一致的,这个是较难理解的,而摄食中枢判断依据就是体脂与葡萄糖,脾(含胰腺)的降糖和降脂等功能直接控制摄食中枢,这是通用说法,我认为主要来自胶体渗透压,这个也是判断食物的依据。

4、什么是肺气通于鼻?肺鼻的结构基本相同,纤毛细胞和鼻毛细胞,鼻窦与二型肺细胞也有相同点,二者是同步运动。肺部弱则鼻子弱,肺部热则鼻干,肺部通畅则鼻子通畅,所以肺部好,嗅觉就灵敏。插一点,肺脾同属太阴,他们对摄食中枢同样归类,这里还包括杏仁核参与,也包括嗅觉。

5、什么是心通于舌?舌头就是肌肉区,心脏也是肌肉区,同样舌富含血管,一种可见的判断血液状态的办法,无论是颜色还是肌肉的灵活性都决定了心脏的质量,而舌部的活动能力非常强大和精细,这个活动好坏包括钙质多少、钾钠泵循环等等,都是心脏活动指标,有舌判断心脏运动能力是非常合理的,而供血也是不可忽略的,血液质量直接关系到心脏自身灌血,舌紫代表血液粘稠度高,含氧量低,那么势必会引起冠心病等循环障碍。这是心脏能力的体现。

所以说,这些中医的理论是靠的属类判断,也是来自于对逻辑同步性的观察,并不是说舌就是舌,心就是心,而是他们之间有相关联的关系,这是通过照葫芦画瓢的西医,不敢判断的,这是一种实验性体制的缺失。让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成了玄学,所以医学还是需要解放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全集
五音与中医诊疗体系
不懂病、证、症,想学好中医,没门!
中华医道 | 基于阴阳二分的四象河图医学理论体系的发掘
如何认识中医中药
如何理解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