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论蔡襄之君子风范

蔡襄石像(来自枫亭蔡襄酒业)

浅论蔡襄之君子风范

作者:李

蔡襄(1012—1067年)是北宋名臣。据清乾隆《仙游县志》记载,蔡襄生于慈孝里赤湖蕉溪(即今枫亭镇九社村荣林坑)。不久,他随父母迁牛山下青泽西溪仔岸边之“牛肚破”(即今之枫亭镇九社村头寨自然村)。他幼读于乡庠(塔斗山会心书院),后得县尉陵景阳提携,13岁入县学,15岁入郡学。他从小聪明又好学,18岁得荐上开封府参加乡试得第一名,19岁殿试登进士甲科第十名,20岁起从政,授漳州军事判官,26岁权知洛阳县令,32岁知谏院,得赐五品官服,33岁知福州,36岁任福建路转运使,41岁知制诰,43岁权知开封,44岁知泉州,50岁权三司使,54岁知杭州,56岁积劳成疾病逝。他一生为人刚直正派,信义照人;为官清明廉洁,爱国惠民;书法当朝第一。他是一位主张改革的政治家,著有传世之作的思想家、农艺家和书法家。著名理法家朱熹称赞其为“前无贬词,后无异议;芳名不朽,万古受知”的能臣、贤臣。

    毫无疑问,蔡襄的丰功伟绩已载入史册,他的精神风范也流芳万古。蔡襄是其故里人的骄傲,更是仙游、莆田市地方文化中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根据增强文化自信之要求,我们有责任擦亮这一文化名片,把蔡襄文化予以发扬光大,更好地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那么,蔡襄文化指的是什么,有何内容呢?首先我们应明确什么叫文化。从广义上讲,文化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它是一个地区或民族或国家的人们共同创造并积累和认可的思想及行为、习惯等,具正面的道德之特性。人的知识常常是无法选择的,但人的文化素质却是可以选择。无知识的生活可能导致不富有,而无文化的生活则必将造成生活无品位,甚至可能降格为普通动物的生存而已。因此,文化对人的生活意义重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因此,一个国家的文化即是一个国家的国格,一个人的文化也就是一个人的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也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从此意义上讲,研究蔡襄文化,即是研究蔡襄的人格,讲的更具体些,即是研究蔡襄在当时社会中所处地位上按其行为方式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取得社会效果,是蔡襄一生生命价值意义表现。我们弘扬蔡襄文化实际上就是弘扬蔡襄为实现其生命价值而采取的思维方式方法和行为习惯。

纵观蔡襄一生可以说是成功的,但又是曲折的,其命运是坎坷不平的,甚至可以说用艰难困苦来形容。他的仕途三上三下,家庭又遭多次重大变故。但最终他的人生价值是成功的。仕途上曾任三司使,虽只有三品官,但却享受了副相待遇。他在地方的政绩如建成洛阳桥等,他的诗书及《茶录》《荔枝谱》留芳千古,而他忠国惠民、勤政廉政的政治品格尤为历代人们所敬仰。

然而,由于其耿直、独立不羁的性格,令人不无遗憾地错过多次升迁的机会。33岁在谏官任上,上疏挽留欧阳修在朝为官和反对陈执中入朝任参知政事不被皇帝采纳,而愤然申请到福州任知府。43岁开封府任上因一案件涉及宰相陈执中而被皇帝左右无法公正断案,又愤然辞职不干,而主动要求到泉州任知府。54岁在三司使任上因母老无法正常上朝及被新皇帝误解又被贬到杭州任知府,使本可迁进参知政事(副相)的机遇失去了。但是正是这些在凡人眼中的所谓遗憾,才真实体现出蔡襄身上的那种淡泊名利,正直、无私、卓尔不群的君子人格。

做一个君子,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和信仰。中国文化没有沦丧的最终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溃。所谓君子人格,乃是经典儒家提出的做个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的标准,要求是有“无终食间违仁”之高尚品德;有“博学于文”,学富五车之济世才学;有较高审美意指的生活雅趣。既有外在审美要求:温良恭俭让;又有内在素质要求,修身只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自强、慎独、宽容、不忧、不惑、不惧乃为其特质。由此可见,君子是一种高标,一种不可轻易抵达的存在。然我们纵观蔡襄的一生,从其身上表现出理想、追求和担当,浑身洋溢出一种卓尔不群的气质,一种遗世独立的风景。在仕途中他不惮前驱、百折不挠。不忘初心,决不随波逐流,始终做到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在生活中做到忠于家庭,忠于自己,懂得生活情趣的真人。可以说他一生一以贯之践行君子之道,时时处处展现了其君子风范,这就是蔡襄一生成功所在,也是蔡襄文化的精魂所在。蔡襄者,真君子也。以下略举数例可证之。

一、立志有高度

当蔡襄还是13岁时,有一天,凌景阳县尉带他游塔斗山时,手指塔边小松为题,叫蔡襄作诗,他随即作《咏松》诗一首,其诗曰:谁种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时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此诗富有哲理,他以青松自喻,树虽小,但志存高远,相信自己最终会超越塔的高度。也正因为蔡襄年少就胸怀大志,终身如松一样自强不息,任是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而成大器。

蔡襄25岁时入京候任,所作的《四贤一不肖》诗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君子道合久以成,小人利合久以倾。”称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四贤人为君子,赞他们能为道义而同进退的高尚品质。从中可以看出,蔡襄入仕之初就能以古人君子品格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追求正人君子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二、为人有宽度

蔡襄一生以经典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厚德载物的君子风度要求自己,始终做到对上恭敬,对下不傲,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如在朝为官时,忠君忠国,对上十分恭敬。但若出现忠与义方面冲突时,宁可放弃高官而申请到地方当小官。而在地方任上,尽心尽责,以德化民,在福州任上作《五诫文》,促使民风得到很大好转,治下民众安居乐业。在回乡探亲时,不是耀武扬威的衣锦还乡,而是十分的低调,入里威棱减,宁亲喜气饶”蔡襄还是一个十分仗义讲信用的人。他在三司使任上,仗义为同僚故旧的冤错案平反昭雪,如“奏为故崇信军节度副使尹洙沉冤事状”,“乞叙用吕溱状”,“乞叙用孙沔状”及保举黄、卢個等官复原职,还有他履约纳聘,要求儿子迎娶家道中落的故友刘异之女刘氏为二儿媳等。由此体现了蔡襄之信义昭人之品格。

蔡襄不但是一位中规中矩的严肃清官、好官,而且又是一位性情中人,十分懂得雅趣、追求生活品质的高人。他能诗善书(法),是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同时还是一位制茶、品茶的大师,人称为“茶仙”。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是一位能喝、敢喝的“酒”,49岁在泉州任满回乡待命时,到友人家聚会喝酒,直喝到半醉半醒,临近半夜才回家。有诗为证醉得归来月满衣,重重花影帽檐欹。行人路畔休相笑,未似山翁倒接离。此诗描写蔡襄酒醉的神态与夜归情境,这充分表现出他生活的豪情与气概。由此种种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蔡襄,他的洒脱与成功,乃得益于对人生意义——君子生活气度的精准理解与把握,以及锲而不舍的践行。正是蔡襄为人处世有宽度,促使他不但不虚度一生,而且还名垂青史。

三、为官有硬度

蔡襄一生既辉煌灿烂,又曲折多难,三上三下,但不管官大官小,都能做到宠辱不惊,競业其事,勤政为民,政绩颇丰。诸如福州植榕(榕城)、泉州筑桥(洛阳桥)、建州制茶(小龙团),桩桩件件,均有盛名。更难得的是为政清廉,刚正不阿。正如他自己所说:臣力指奸邪,世人以臣不思后患,为臣寒心,笑臣愚鲁,臣自知甚明。苟利国家,岂顾后患哉?其最突出的表现有:

告诫皇帝胆天大。庆历年间,时有旱蝗、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他上疏直言:“灾变之来,实由人事”,“致灾之本,由君臣上下之阙失也。阙失之事,臣等敢次第而言之。陛下不专听断,不揽威权,使号令不信于人,恩泽不及于下,此陛下之失也。”这种不怕触犯君上,敢于直接批评皇帝老子的无畏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以至于奏疏一出,“闻者皆悚然”。至和元年(1054年),张贵妃死后,宋仁宗要制作温成皇后碑,命蔡襄书写。蔡襄说:“此待诏职也。”不肯奉诏。

    弹劾权贵眉不皱。庆历三年(1043)四月,蔡襄知谏院,任谏官,做到知无不言,无所畏惧。当时,吕夷简老病罢相,但宋仁宗仍然十分器重他,犹敕令商量军国大事,宰臣亲至其邸,榻前议事。蔡襄忠于职责,不畏权贵,上疏“乞罢吕夷简商量军国事”,言吕夷简为相20年,压制忠良,排斥异己,进用朋党,专事姑息,大坏纲纪,导致内忧外患,建议仁宗罢其商量军国大事之权。此疏振聋发聩,气派非凡,吕氏畏惮,不得不奏请并获准撤去其商量军国大事衔。

参知政事王举正,软弱无能,无所作为。当时“羌虏为患,兵戈未宁,生民穷困,国赋贫蹙”,王举正庸庸碌碌,无补于时。庆历三年(1043年)5月,蔡襄上了《乞罢王举正用范仲淹》的奏章,要求罢免无能的王举正,提请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后来王举正的参知政事被罢。

宰相晏殊在国家内忧外患之时,不思为国尽心竭力,而是终日饮宴,营置私产,蔡襄为此上了《乞罢晏殊宰相》的奏章,列举了晏殊的一系列罪状,“宰臣晏殊,自登枢府,及为宰相,首尾数年,不闻奇谋异略,以了国事,唯务私家营置资产。见于蔡河岸上,托借名目,射占官地,盖屋僦赁,以宣借兵匠外,多占外州军人,日夕苦役,怨讟之言,闻于道路。”在蔡襄和其他正直大臣的弹劾下,晏殊终于在庆历四年(1044年)九月被罢免相职。

陈执中于庆历四年(1044年)被仁宗任命为参知政事。陈执中这人刚愎自用,不学无术,因此,陈的任命引起朝议喧然。蔡襄为之上了《乞罢陈执中参政》的奏章。奏章列举了陈的一系列错误,如于建储之事自以为有功,在处理与西夏的关系时屡次失误,“西事之始,处置乖方,如要排墙杀元昊使人,又明降宣命,令边臣人界打虏,致得元昊来攻延州,覆军杀将,为国大耻,皆执中之过也。兼执中秉性强狠,不容同列商议,遂致如此败事”,要求罢免陈执中参知政事一职,另用有才干的人。

蔡襄还揭发了一批无才无德而又贪得无厌的官员,如相互勾结,亏损国体,“罪当诛戮”的冯承用、王守淇;“窃弄威权”“其罪甚重”的刘式;专用谗言陷害好人的高若讷等等。这些被弹劾之权贵不是权倾朝野的宰相、副宰相,就是与之相勾联朝内有人的大贪官,由此可见蔡襄之赤胆丹心。

铁腕治贪手不软。蔡襄在知泉州时,他根据群众反映,依法惩治不法贪官晋江县令章拱之。章拱之仗着伯父章得象是宰相、弟弟章望之是秘书省校书郎,因而欺压百姓,致令晋江一带群众对他恨之入骨。蔡襄深入群众,掌握章拱之的罪证后,劾奏送往京师法办,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在任开封府时,当朝宰相陈执中的宠妾张氏将女婢殴打致死。引起群愤,案送开封府,他穷究不放,虽为陈执中所仇视,但他泰然处之。

以上这些不难看出蔡襄为官之一身正气和硬骨头精神。

四、理家有法

蔡襄谨守道德规范,对父母慈孝,对子女严格要求,理家有法度,宽严适度,他用言传身教,缔造出良好的家风。据史料记载,蔡襄奉母至孝,曾奉敕书写《孝经》,令宋仁宗十分满意,以致意外获得仁宗御笔亲书“君谟”二字,还说:“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因此,蔡襄母亲卢氏获得朝廷特赐的冠帔。当蔡襄到泉州为官时,他为母还愿,留下了“蔡母发愿,端明造桥”的佳话。

为教育下一代,蔡襄作了《安静堂书示子》:勿学异世人,过常不可琛。勿学慢世人,倾身随浮沉。白日当青天,难破是非心。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大暑苦烦恼,清泉流高岑。烈士无恋缪,至理须推寻。”后又作《过箴》《怠箴》《择友箴》《嗜箴》《谨箴》等告诫子女要努力勤奋,做人要讲道德和谨慎处事等,充分体现出蔡襄理家既爱护又严格要求的宽严适度之良好家风。

正因为蔡襄治家有方,所以其后裔子孙仅在宋代近200年间,共传承八代,除进士25名外,还有70多人出自叙荫、封赠、举荐的各级官员,尤以第三代至第七代先后有10人担任过知州(知府、知军),遂有“五世十知州”之誉。

五、治学有深度

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知名的农学家,他在任福建路转运使任上,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无怪乎有人将蔡襄的一生用精练的语言总结为“一座桥,两部书,三品官,四大家”,其中“两部书”“四大家”属于治学之范畴,堪称懂得蔡襄治学之深度,可知蔡襄此人之一半也。

洛阳桥头蔡襄祠(摄影:夏天)

总而言之,蔡襄已逝千年,但他的一生既忠于国家,忠于人民,鞠躬尽瘁,为社会作出了极大贡献,其功绩已名垂青史,而且又忠于家庭,忠于自己,倾心聚力,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真正表现出一个古代君子应有的高尚品德。我们赞扬蔡襄高风亮节,敬佩他刚正不阿的无畏勇气,仰慕他出类拔萃的才华等等,就应当学习他的立志有高度”“为人有宽度”“为官有刚度”“理家有法”“治学有深度”的君子品格,弘扬这些蔡襄文化的精魂,汲取其人生智慧,做一个有理想、有操守、有担当、有才学、有雅趣的新时代君子,以实现成功之人生。事实上,这些与蔡襄酒业公司所秉持的企业文化宗旨——“品蔡襄酒,做有度人,不谋而合。愿我们大家都能尽力做到这“五度”,“生活把好度,人生更精彩”;更愿我们都能“品蔡襄美酒,成正人君子”。

2020年国庆于枫亭

附:

蔡襄真迹(摄影:夏天)

泉州洛阳桥(摄影:夏天)

文章作者:李庆华(摄影:夏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范仲淹家世考
释读中国历史261:暮气沉沉的宋朝需要改革,可惜庆历新政不到1年就失败了
欧阳修告诉你:摊上个猪队友有多可怕
历史,大多由奸臣“谱写”(完结)
《龙川别志》宋 苏辙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