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熙宁进士王回

王回,字景深,仙游大济(后裔迁居榜头)人。少事亲至孝,登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历任江陵府松滋县令、陈留县监酒、濠州鹿邑县令、宗正寺主簿、睦宗宅讲书、泉州监税(武骑尉),至擢监察御史未任而卒。他处事公正,爱民如子,不畏权贵,直声亮节,世称“元祐名臣”。

一、官宦子弟

王回,祖籍仙游大济,因其后裔迁居榜头,传衍极盛,遂讹为榜头人。他是王寻之孙,王惠之子。其中,王寻曾经担任驾部郎中,该职在北宋初期为五品寄禄官,不预司务(元丰改制后,始为职事官,从六品);王惠曾经担任大理寺丞,亦属于寄禄官。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初期,官名与职务分离,官名如尚书侍郎中书舍人、给事中等皆有名而不任事,仅为叙迁之阶,称寄禄官,非有皇帝特命,不管本部门事务,另以差遣如判吏部尚书知制诰等治事,称职事官。神宗元丰改制,以原寄禄官为职事官,以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正议大夫朝请郎等为寄禄官。由于王回是熙宁年间进士,距离元丰改制还有一段时间,那么,不管是王寻的驾部郎中,还是王惠大理寺丞,都只能算是寄禄官,有官名待遇,无实际职事。即便如此,也不能否定王回是官宦子弟的优越地位。

二、事亲至孝

王回生在簪缨世家,至少是官宦门第,其家教甚严。因此,王回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学读书。相传,王回少时博闻强识,知书达礼,名闻乡里。与此同时,王回还十分孝顺,晨昏定省,必定恭恭敬敬,风雨不改,邻人经常以其为榜样,教导自己的孩子,竟使乌台地区乡风为之一变。

三、喜登进士

宋神宗熙宁二年,为了改变当时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王安石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经济、军事、科举、教育改革,史称“熙宁变法”,这是我国中古历史上重要的社会变革,列宁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王回生在庆历末年,长大后要参加科举考试,恰好经历了“熙宁变法”的阵痛。

宋初科举制度沿袭唐制,科目有常科和制科,其中,常科“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制科无常科,由天子亲自测试,所以考试内容不一。此外,还有童子试、武举等项目。有研究表明,在仁宗朝以前,科举考试的形式以死记硬背的帖书和墨义为主,而人气最盛的进士科实际上是以诗赋定去留。当然,宋代和唐代不同,士子科举一旦中榜,不需要吏部考核而直接授官,遂有雄于考试而疏于视事的低能儿出现了。因此,王安石成名后,曾作《试院中》予以嘲讽道:“少年操笔坐中庭,子墨文章颇自轻。圣世选才终用赋,白卷来此试诸生。”

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后,建议神宗皇帝改贡举制度。神宗皇帝深知贡举之弊,就下令众大臣议论科举改制一事。不料,此议一出,反对的呼声极高。如直史馆苏轼就反对兴学及罢诗赋改经义,认为兴学浪费民财,改考经义违反旧法,不宜改制。然而,王安石力主改制,并有诱人的说法。因此,神宗皇帝听从王安石的建议,下诏更定科举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熙宁四年后,王安石又陆续推行科举改革。熙宁六年(1073年)三月,诏进士诸科并试明法注官,又规定选人,任子必须试律令,进士自第三人以下试明法,这次实施贡举改革后,第一届考试结束。王回与仙游人陈次升、许巽(许稹之子)、陈开、余授等人同登余中榜进士第,一时乡人荣之。当年,登进士第者400人,明经、诸科登第者196人。

对于熙年六年进士结果,神宗皇帝非常高兴地评价说:“今岁南省所取多知名举人,士皆趋义理之学,极为美事。”同年,神宗下诏“举人对策,多欲朝廷早修经义,使义理归一。”遂令王安石置经义局,主持修撰《三经新义》,此为后话。

 

元祐名臣王回神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十八回 弃边城抚臣坐罪 徙杭州名吏闲游
【食货志·王安石变法之四】除不得也
宰相的女婿,奸相的弟弟,他蔡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北宋军事家、政治家王韶年谱简编
宋·王介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交谊典 第八十八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