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例学习】肝血管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程描述

男,45岁,主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病变。

影像描述

肝脏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肝左叶及右后叶可见稍低密度结节影,部分邻近肝缘稍显膨隆,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左外叶结节边缘可见结节状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结节呈渐进性填充强化。
胆囊形态正常,囊壁未见增厚,囊内未见明确异常密度影。
脾脏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内部未见异常密度。
胰腺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胰管无扩张,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
所示肾脏、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
腹膜后未见明显增大的淋巴结。

检查结果

印象: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考虑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建议随诊复查。
与15个月前CT片对比,病灶大小、范围、周围结构情况均未见异常变化,根据影像表现及对比情况考虑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多见有包膜,间质水肿,血管扩张伴纤维结节,血管瘤多为肝动脉供血,瘤体内富含血管当增强扫描时,表现为瘤体内不同程度的增强现象。薄壁型海绵状血管瘤,腔隙扩张显著故造影剂进人较多,由于瘤壁内一般并无肌肉组织,进入腔内造影剂停滞较久,且逐渐弥散,故在延迟扫描中可表现为高密度,最终为等密度。动脉期出现结节样或环状、片状强化,强化程度与腹主动脉或肝动脉相似。有学者认为肝动脉期边缘强化,结节样密度增高与腹主动脉相似为肝血管瘤诊断的可靠依据。

鉴别诊断

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多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史,有肝功能异常和AFP升高,对于AFP不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可通过病史、体检以及超声、CT等检查来鉴别如CT平扫为低密度灶,无包膜,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增强,均支持原发性肝癌,如大病灶中心坏死出血也可致密度不均转移性肝癌,多为多发,有消化系统原发灶。

2.肝非寄生虫囊肿 孤立单发肝囊肿易与肝海绵状血管瘤鉴别,只有少数多囊肝有时可能与肝海绵状血管瘤混淆,多囊肝50%以上合并多囊肾病变自开始即为多发性,大多满布肝脏,超声CT示病变为大小不等、边界光滑完整的囊腔可能有家族遗传因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脏血管肉瘤
【C059】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肝脏病变(八)
【医说漫画】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