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雨季苹果褐斑病易发生,做好综合防治防落叶,生产优质苹果有保障

处在生长盛期的苹果树,正是果实膨大转色的关键时期,却出现大面积的落叶,不但削弱了苹果的树势,还影响光合作用和有机营养的积累,对苹果树的花芽分化、产量、品质都造成较大的危害。每每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果农都是很用心的去防治,但防治效果却不甚理想。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引起苹果树早期落叶的病害有很多种,果农常常误诊。而在这些病害中,以苹果褐斑病侵染的时间最长,危害叶最为严重。因此,笔者结合果园指导经验,详细的来说说苹果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控,只要褐斑病防控做的好,其它病害的防治就变得比较简单,早期落叶的问题也就能很好地得到解决。

苹果早期落叶危害大

一、褐斑病防治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总的来说褐斑病之所以防治不力,关键因素是因为果农没有对褐斑病的发生规律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气候条件中与雨量和湿度的关系,从而错过了最佳的防控时间。而且缺乏预防意识,不能做到看天、看地、看树势,因地制宜地来管理果园。防病仅仅是凭经验、盲目跟风,这样防治效果永远不会太好。

  • 不重视农业措施清园工作:由于近几年苹果价格振幅比较大,导致许多果农疏于管理,特别是清园管理工作,是压低病原基数最为有效的手段。
  • 施肥不合理:不能根据树势施肥,重化肥轻有机肥、菌肥,中微量元素少等,导致后期脱肥,树体抵抗力弱;
  • 剪伤口大:伤口没有完全愈合,抗性低;
  • 超负载:留果多而舍不得疏除,导致养分不足,树势减弱,病害就容易侵染和发生;
  • 套袋前后管理不一致:果农一般套袋前管理和用药都较好,套袋后由于保叶、保果间隔期长,疏于管理,出现“前紧中松后不管”的情况。
  • 重治疗轻预防:这是我们果农的通病,不去了解病害进行提前预防,临时抱佛脚。导致落叶病发生后地上喷药效果收效甚微,地面落叶病菌不断繁殖侵染。

树势健壮、通风透光好的果园落叶病发生较轻

二、了解褐斑病发病症状、诊断特征、侵染规律,是对症防控的前提

要想防控,首先要确定病症,盲目用药会适得其反,贻误防治时间。

1、苹果褐斑病的表现症状与诊断特点

从发病的变化来看,由于褐斑病受品种抗性、各果园之间的生长发育不同变化很大,前期、中期、后期表现症状都不相同。常常不能正确诊断,尤其容易和斑点落叶病混淆,导致用药错误,影响防治。

从典型症状来看,叶片呈现黄色,病斑为中间褐色,边缘绿色,常见于5~7月份的干旱季节。

褐斑病的典型症状:“绿缘褐斑”

从表现形式上又可分为针芒型、同心轮纹型和两种形态交替的混合型。

褐斑病最常见的两种形态(A:针芒型 B:同心轮纹型)

刚开始侵染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将褐斑病误认为是斑点落叶病,不同之处在褐斑病小斑点的中央有褐色的小点,而斑点落叶病没有;另外斑点落叶病只侵染新梢叶片,30天以上老叶几乎不侵染。这是两者最为显著的特点。

褐斑病与斑点落叶病的区别(A:褐斑病,小斑中央有褐色小点;B:斑点落叶病只侵染新梢叶片)

在5~6月份,树势相对比较强健,果实又处在幼果期,因此,叶片生长的比较旺盛,此时褐斑病的侵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在较长的时间都不会表现出病变症状,也就是叶片完好无症状,但实际已经感染了病菌。

褐斑病侵染生长旺盛的叶片并不会很快就表现出病症

进入雨季大流行前,落叶前就会出现典型的“针芒”症状。

进入雨季流行前,落叶前叶片出现典型针状

进入病害大流行后,叶片会变黄脱落,但也有的叶片还没来得及变黄就已经脱落。

病害大流行时,有的叶片来不及变黄就出现脱落

到大量落叶的时候,各种症状的叶片就会出现。

落叶前叶片染病形态各异

秋季天气变凉后,如果叶片长时间没有脱落,病斑能够扩散的很大,和中期相比,叶片呈焦枯状。

后期病斑很大并且叶片呈焦枯状

褐斑病的诊断特点:苹果褐斑病的病斑中央有0.2㎜左右发亮的褐色小点,其实这是褐斑病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这是与苹果斑点落叶病、叶枯病等其它病害最大的特点,也是诊断褐斑病最主要的特征。

2、苹果褐斑病的发生规律

要想有效防治褐斑病,必须要了解清楚褐斑病的发生规律,什么条件下发病、什么时候发生?如何危害苹果叶片?一年四季有哪些变化规律?弄清楚了这些,防治起来就容易多了。

褐斑病的发生规律—越冬与初侵染:病菌在落叶或未落的病叶上越冬,相对来说,10月份之前的落叶,由于地面温度高、湿度大,越冬前容易腐烂,病菌第二年侵染的几率就低,而10月份以后的落叶,不容易腐烂,病菌越冬率高侵染的几率也就越大。如果冬季的气候寒冷干燥,利于病菌越冬,春季多雨有利于病菌萌发并产生两种不同的孢子: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之所以要提孢子形态,是因为它们和褐斑病的侵染方式有密切方式。

  • 拟分生孢子:当气温达到5℃,有5㎜(房檐淌水)的降雨时,病菌就能够产生大量的拟分生孢子。在5月上旬以前主要以拟分生孢子传播,借雨水飞溅近距离传播,主要侵染树冠下部叶片,侵染范围上下不超过1m,水平不超过10m;
  • 子囊孢子:当温度超过15℃,遇到超过24小时的阴雨天时,越冬病菌就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的主要侵染期在5月下旬至6月底。子囊孢子的传播方式为气流传播,因此,传播范围更广,能侵染叶上部叶片,是中后期病害流行的主要侵染源。

越冬病菌产生的两种孢子形态(A:拟分生孢子 B:子囊孢子)

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再侵染:病菌侵入叶片后,一般8~12天出现病斑,在干旱、叶片生长旺盛条件下病菌潜伏期较长。只要叶片不出现脱落,初侵染的病菌就会连续产生孢子,阴雨天气高湿的环境下就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有利于病害的大流行。叶片正面的分生孢子随雨水淋洗下部叶片,传播距离近,孢子着落量大,因此病斑的密度大。

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周年发病动态:病菌的周年发病动态可分为四个阶段:

  • 越冬预备期(上年10~11月):这一时期的果园菌源量直接决定了越冬菌源的数量;
  • 初侵染期(萌芽~6月底):这一时期为病菌的全年初侵染期。其中5~6月为子囊孢子的初侵染期,是褐斑病的第一个关键防治时期;
  • 累积期(7月份):这一时期病菌得到大量的累积,是防治褐斑病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 盛发期(8~9月):是褐斑病的主要发病期,大量出现落叶。

苹果褐斑病的周年侵染循环图

三、褐斑病侵染发病条件和防治策略

1、褐斑病的发病条件

雨水:降雨是褐斑病发生所必须的条件,因为病菌的萌发侵染和传播都离不开雨水。而且降雨还能促进病斑的显现、孢子的产生和病害的扩展。

温度:当温度为5~30℃时都可发病,但最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0~25℃;

侵染条件:当降雨量达到2㎜(叶片有滴水)孢子就能传播到侵染部位,叶面湿润或结露达到6小时,病菌就能侵染到叶肉组织;

病菌侵染程度的预测:降雨量超过2㎜和叶面湿润或结露达到6小时,病菌才能侵染叶片发病。降雨时间越长,发病程度越大。

2、褐斑病的防治策略

病菌在侵染后8~12天左右才开始发病,13~55天出现落叶。因此,侵染7天之内喷施内吸性保护剂是防病的最佳时间,防治时间越晚,效果越差。河北农业大学的曹克强教授曾专门做过研究,在药剂相同的情况下,发病提前1天和雨后12小时补喷药剂防治效果最好。

在连阴雨天气期间,保证叶片不受病菌侵染时是防治褐斑病的核心所在。因此,防治策略是在阴雨天气来临之前,将病菌基数压到最低(病叶不能超过1%)。

其次,在阴雨天来临前喷施耐雨冲刷的药剂,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波尔多液是最耐雨水冲刷的杀菌剂,干旱天气可以保护叶片20天,阴雨天气可以保护叶片15天,这是其它任何杀菌剂都做不到的。

防止苹果树出现早期落叶,是获得高产和优质苹果的前提

四、了解褐斑病的发病原因是有效防控的基础

要想有效防治苹果褐斑病,就必须熟悉引起褐斑病发生的原因。一味的模仿别人的防治方法是收不到好的防控效果。

从品种来看,不同的品种之间对褐斑病表现出的抗性也完全不同,如富士对褐斑病的抗性整体表现不到秦冠品种。

从地域来看,地势高的地区相比地势低的地区发病较轻;小田块较大田块的果园发病较轻。

从气候因素来看,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可以说雨量的多少对病菌是否大流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5月份降雨量达到40㎜以上,病菌就能够大流行造成落叶,6月份的降雨量直接影响后期的发病程度,而从今年的6月份属于一个多雨的年份,因此,后期对褐斑病的防治一定要特别重视。

今年雨水较多,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控一定要重视

从病原菌基数来看,如果清园不彻底、防控不及时、用药不对症,导致果园的病原菌基数高,褐斑病大流行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从栽培管理措施来看,修剪不当,如复壮不及时、枝条冗长、枝组长势弱的果园,更容易发病。另外分枝过多、修剪、环剥中,伤口愈合不好的果园也容易发病;超负载如留果太多,养分消耗太多导致树体抗性差;营养不良如施肥不当,偏施化肥等;果园密闭导致通风透光差、果园湿度大也有利于病菌的繁殖;防治措施不力如喷药不及时、选药不对症、配方不合理等都容易引起褐斑病的大流行。

今年雨水比较多,苹果早期落叶病难防,打几遍波尔多液比较好

五、褐斑病采用综合措施防病效果好

前面讲的许多原理性的知识,都是为了我们最后的防控做准备的。

1、苹果开花前的防治(2~4月)

在开花前要彻底清理果园和周边的枯枝败叶,同时,剪除距离地面50厘米以下的枝条,切断地上部和地下部的联系,降低树上发病的几率,这两点是降低病源基数最为有效的手段,因此,果农朋友一定要重视。

2、苹果开花后雨季前(5~6月上旬)

5月中下旬清除感染的和离地面50厘米以下的叶片,根据降雨情况在5月中旬和5月底各喷一次杀菌剂,雨前喷保护剂(主要成分为代森锰锌),雨后喷治疗剂(主要成分为戊唑醇、氟硅唑、丙环唑、咪鲜胺、甲基硫菌灵)。

要想有效防控褐斑病 ,就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3、雨季的防控措施(6~9月)

这一时期的主要管理是喷施3次波尔多液和杀菌剂。

  • 第1次:在6月中旬连阴雨天来临之前,喷施1次1:2:200倍的波尔多液;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等降雨过后喷1次内吸性的杀菌剂;
  • 第2次:在7月中旬连阴雨来临前,喷施1次1:2:200倍波尔多液,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降雨过后喷施1次内吸性杀菌剂;
  • 第3次:8月中旬,若果园褐斑病的发病超过3%,或8月下旬至9月底出现连阴雨天气的概率大于80%,需要在8月中旬喷第3次波尔多液。

对于雨季药剂的喷施,果农朋友可参考下图进行自检,但要提醒的是这个图是从6月中旬开始进行,一定要记住,别用错了。

从6月中旬开始,每隔5天按此图自查

4、果实采收后(10~11月)

采果后两周内,喷施尿素时,混用内吸性杀菌剂,杀菌补养。在喷施尿素时,要注意浓度由低到高。采摘以后25天之内,在落叶之前喷施尿素溶液有助于给树体贮存养分、增强树势、充实花芽,喷施浓度从1%~5%由高到低逐渐递进,7~8天一次,连喷3次。,简单实用,而且效果特别好。

褐斑病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喷施药剂的作用是延缓进程,要想从根本上防治苹果褐斑病,通过合理施肥、培养强健树势提高果树抗病能力是关键。另外,合理负载、合理修剪,再配合波尔多液和杀菌剂进行综合防治,保叶保果的同时,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就能增加产量、改善品质,从而将苹果卖出一个好价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警告:多产地褐斑病开始爆发,警惕果园大落叶!
苹果褐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苹果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苹果褐斑病
苹果6大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案和技术
果农之友:苹果叶部三种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