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朗读与朗诵、诵读的联系与区别

朗读与朗诵、诵读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皆以知识传授为基点,以理性分析为核心,从学习字词到段落大意的分析,从主题思想的归纳到本文特点的分析,然后做思考与练习。这一系列惯用的对文章肢解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训练得机械、教条、无人生激情。学生既体会不到祖国语言的美、情感的美,也体味不到生活的美,结果导致语文天天上,学生心里天天烦,形成语文学习兴趣消失了,写作能力下降了,口语表达能力也降低了的现状。为什么?主要源于应试教育语文教学策略的根本性失误。我们多么希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人朗读教学的经典方法融入今天的课堂。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E,希尔斯所言:任何改革都逃脱不了过去的掌心。朗读能让学生品味美的情感,美的声音,美的语言;能启发学生的思路:能激发学生对美好图景的想象;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分析能力。正当广大的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举步维艰之时,新课标下《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了。它的出现,为语文朗读教学带来了改革的春风,加速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朗读教学积极探索的进程。在学术界,更多研究的是朗读目标的设定、朗读方法的探索、朗读过程的设置、朗读指导的方法、朗读评价体系的制定,也有不少研究者紧密结合具体篇章谈朗读教学经验、体会。但很少有人研究朗读、朗诵、诵读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在研究界,常常把朗读、朗诵、诵读三者混为一谈,而且互相解释。有的作注之后又前后意义矛盾,有的干脆避而不谈。其实,三者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它们有联系也有区别。为了使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有必要澄清一下三者的关系。

      《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朗读,即“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朗诵,指“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对《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这两个定义,我们不敢完全苟同。朗读仅仅做到“清晰响亮地”“念”,而不强调语义的完整,那只能是机械地“念”文章,而不能算是完美的朗读。念,读也。因汉字字字独立的特点,“念”文章时必然会产生断义现象,从而破坏朗读效果。我们认为对“朗读”这一概念,科学的定义应该是:清晰响亮地语义完整地把文章念出来。因为朗读并不强调情感的融入,所以它是最低层次的朗读课教学。对“朗诵”概念的定义,强调“大声诵读诗或散文”也欠妥当。按照传统四分法划分,“诗和散文”以外的文体——小说和戏剧也应归到朗读内容中去,因为朗诵的文体只有诗或散文,面未免太窄,何况语文朗诵的文章篇目也并不只限于诗或散文。另外,多数研究者认为“朗诵”即“背诵”,这也是理解上的误区。事实上,在权威词典里,“朗”的含义很明确:《现代汉语词典》为“声音清晰响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为“朗,明也。”;《古代汉语词典》里,“朗”为“响亮、高声”。总之,声音洪亮为朗。这在学术界看法基本一致。而对“诵”的含义理解在研究领域分歧较大,工具书对此解释也不一致。《古代汉语词典》里,“诵”的第一个义项为“朗读”,第三个义项为“背诵”;《现代汉语词典》中,“诵”的第一个义项为“读出声来”和“念”,第二个义项为“背诵”;《说文解字注》是“以音节之日诵”“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音节”;《辞海》中也没有背诵的义项。这里应明晰的是,在朗读课教学中,朗读决非“背文”,而应是照着课文有节奏有感情地大声念出来,我们倾向《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朗诵”概念后半部分定义的提法,即“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我们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感情,只要有了感情,就有了美感,从这个角度看,朗诵是朗读的高级层次。到此可以得出:朗诵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朗诵只有在朗读的基础上才能完善情感表达。

      “朗读”中的“诵”,若理解为“背文”,那么“诵读”一词便不成立。因为“读”一定是看着文章念出声来,而“背”则一定不看文章,所以,“诵”与“读”背道而驰。因此,这里的“诵”决不是“背文”。很多朗读教学研究文章把“诵读”解释为“背诵”,显然不合适。在此,“诵读”取“朗读”义更为恰当,但又应是有感情地读,所以,“诵读”又不同于“朗读”。“诵读”虽有“诵”,但又因与“读”联姻,所以,“诵读”的感情不如“朗诵”强烈。“朗诵”中的“诵”应理解为“背文”,因为“大声地背,有感情地背”是完全行得通的,两者并不相互矛盾。既然是“背文”,就具有声情并茂的特质,既然声情并茂,那么朗诵所表达的情感一定高于诵读的情感,因为放不下书本的手的“诵读”,动作、神态一定不如朗诵自如、放得开,这必然影响情感表达效果。从此意义看,“诵读”又不同于“朗诵”。据此我们可以得出:朗读是海底的基石,诵读是基石上的层层涟漪,朗诵就是涟漪之上的巨浪和丰富多彩的世界,就是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朗读为第一级层,是朗读教学的根基:诵读为第二级层,是朗读教学情感顺畅的表达:朗诵为第三级层,即朗读教学的最高层次,是情感传神的表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也说“泉香而酒洌”
“二典”系列辞书编纂专题研讨会召开
品文学言,言随文动 ——基于“言文结合”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探讨
《一次成功的实验》问题探讨
语文教师最该说的四句话-----让文言文和现代散文教学
散文教学策略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