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大多数意外险不赔猝死呢?

引言

       猝死,生活中一种并不少见的死因,很多平常身体健康的人,短短几小时就不明原因死亡了。可是在保险里,很多消费者遇到关于猝死的悲剧时都发现更悲剧的是意外险并不理赔。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本期我们来讨论一下意外险与猝死的问题。

 划重点:保险语言里的意外


在我们的生活中,“意外”通常是指意料之外的事件。但是保险语言中,“意外”有属于自己的专门定义:

“外来的”

“突发的”

“非本意的”

“非疾病的”

在老式的保险条款中,也许还出现过诸如“不可预测的”等定义,但近几年各家保险公司已基本统一了关于意外的定义。

01

 猝死该不该算作意外险责任?




先说结论:猝死不该算作意外险保险责任!

原因如下:

1. 从保险定义上看,猝死不属于外来的,非疾病的

猝死,是人体的一种自发的变化导致的死亡,

其中约75%为心源性猝死,

剩下25%包括呼吸系统引起、脑疾病引起等情况。

虽然健康的人也可能猝死,但猝死仍可以视作一种自身的“急病”,而非一场“事故”。

2. 从发生率看,猝死风险远超意外

据统计,近十年我国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车祸,

大约有180万人死于猝死。

也就是说,保障猝死的保险费率应该为保障交通意外身故保险费率的18倍才符合保险原理。

3. 从保障类型看,猝死更应归属于寿险责任

意外险并不是单纯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产品,

在意外险的理赔中,伤残责任的发生率很高。

但是猝死本身不存在伤残的情况,一旦发生就是死亡。与意外险设计的初衷不一致。

相反,传统的人寿保险正是以死亡和全残为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产品,更符合猝死的特点。

4. 猝死的风险相比意外风险来说更不均衡

虽然猝死也属于不可预测的风险之一,

但还是有据可依的,

饮食、睡眠越不规律的人越容易猝死,

脾气越暴躁的人越容易猝死,

心功能、血压异常的人更容易猝死……

相对于意外风险对每个人的公平性,

一旦将猝死纳入意外责任,较高的发生率会产生猝死风险低的人为风险高的消费者买单的情况,让产品不够公平。

但是,有需求就有市场,

市面上已经有含有猝死责任的意外险了,

基本都是以附加险形式存在的。



02

 要不要选择提供猝死保障的意外险?




说了这么多猝死与意外的差别,

那么到底要不要选择附加猝死的意外险产品呢?

要,但保额视需求而定.

保险存在的意义是杠杆,

用更少的钱保障高额的风险,

但是这个杠杆力度越大,

保障的风险范围也就越小。

不要迷信所谓的风险发生了就后悔没有保障了,

因为很无情地说,

保障责任最全面的保险,叫做储蓄。

那么具体怎么评估投保需求呢?

保险行业有一句话,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如果意外险保额是300万,

普通的人寿保险保额可以设置在100万,

猝死保额可以设置在50-200万,

一碗水端平,从来就不适合规划保险。

有人说我身体健康,壮得像头牛,不会猝死的,我就不投保猝死。

投不投保猝死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我们只能说,健康的人也可能猝死,

就真是头牛,也有猝死的。



03

 什么情况算猝死?




从定义上来看,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对猝死的定义是: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这个“出乎医疗的短时间”,WHO解释为6小时。

但是,一贯权威的WHO在猝死的时效解释上并没有被广泛采纳,

具体的量化时间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

分别有人认为其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

有人认为也包括48小时之内的死亡者。

也就是说,在选择带有猝死责任的保险时,要看清保险合同如何定义猝死,以及猝死的时效。

此外,猝死的死亡结论可能来源于四个渠道:

医院、公安机关、地方政府、鉴定机构。

在投保时,还要看清保险公司究竟认定哪些渠道的猝死结论。

最后,猝死要认清哪些是“自然疾病”:

比如触电、溺水、中毒、低温、高温、暴力、失血、外伤、麻醉、手术引起的“短时间死亡”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畴。

总的来说,猝死险目前尚处于不够成熟的发展阶段,

即使投保了猝死险,后续也可能产生纠纷。

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消费者再投保猝死险的时候一定要更加仔细地阅读保险条款对比。



事件点评


猝死,是一种比“保险意外”更常见的死亡原因。但相对于传统寿险,猝死的保障费率仍要更低。

由于是以身故为给付责任的险种,更加适合在承担家庭责任的青壮年投保。在自己遭遇不幸的时候,仍然能够通过保险来继续履行自己的家庭责任。

目前,猝死在保险行业仍然更多地出险在理赔纠纷中,而非投保时。希望在保险行业的努力下,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合理、更完善的保障方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意外险可以买多份吗?应该怎么搭配投保?
【声明】本文无毒无害,不具备“洗脑”功效!
3张图教你读懂各种保险
男子心源性猝死,保险公司拒赔100万意外险,法院:限十日内支付赔偿!
猝死越来越多,你买的保险赔吗?
​再过3天,小蜜蜂、大护甲意外险投保要变难,有必要抓紧买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