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疗颈椎病时,牵引重量是多少?角度是多少?每次牵引多久?

近来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放在牵引方向、牵引力量和牵引时间是牵引术的基本技术要素:这三个要素的把握程度将直接影响牵引的效果。

首先,牵引方向问题:

颈椎枕领带斜角牵引牵比垂直牵引效果要好.张希利等的临床观察结果证实不同角度牵引对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垂直牵引组。

大多数学者主张颈椎前倾位牵引,前倾夹角以15一20度为宜。

邵建萍认为不同的颈椎病类型应选择不同的牵引角度: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牵引体位取颈前屈20一30度,此体位牵引可以使椎间隙距离拉大,颈椎弧度变直,使扭曲的椎动脉变直,钩椎关节骨赘远离椎动脉;

脊髓型采用中立位牵引,能顺应原颈椎的生理弧度,比屈曲牵引疗效突出;

混合型以偏重于某一型而采用相应的牵引角度。

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也是选择颈椎牵引角度应当考虑的因素。

邓志坚认为,动态斜角牵引过程中能充分松解已变性狭窄的椎间盘和关节软组织粘连;扩大椎间隙,增加椎间盘负压,有利于椎间盘还纳;使各小关节是处于开与合的活动状态,纠正关节错位。

但是,邓氏所介绍的通过患者自身前后左右摆动来改变牵引角度的方法有一定的危险,临床运用须加以注意。

周章武等对牵引过程中脊髓,椎间盘,肌肉等组织的变化进行分析后,认为颈椎后伸位的牵引牵通过颈椎及其周围组织的均匀布散,较集中地作用于中段颈椎,更能直达颈椎病好发部位的中段颈椎,比前屈位更有利于颈椎病的治疗。

力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结果表明,颈椎牵引角度应视颈椎病的部位、类型、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而变化,不应固定不变。

陈禾丽等的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颈椎牵引的最大应力作用部位与牵引的角度有关,牵引角度小时最大应力位于颈椎上段,随着牵引角度的增大,最大应力的位置逐渐下移,提示应根据颈椎病的病变节段选择合适的牵引角度,以取得最佳疗效。

这一观点也得到临床实践的支持。

其次,牵引力量大小   

枕领带牵引所需牵引力量大小与患者的性别、体重、病程,以及颈椎病类型等因素有关。

李恭等认为牵引力量大小以牵引过程患者自我感到舒适为度。

目前确定牵引力量的方法有模糊估计法和定量确定法。

模糊估计法是以患者的主观感受作为选择牵引力量的参考标准。

邓晋丰教授认为,适宜的牵引力量当使坐位牵引患者的有欲离开座位之感,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体重对抗牵引的作用。

定量确定法又有绝对数值法和体重相对数值法之分。

至于具体的牵引力量大小较为悬殊:有学者认为牵引力量等于体重或超过体重;也有学者主张牵引力量以超过头颅重量为佳;

何慧等在临床观察到3一12kg的牵引重量对各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

目前一般认为,颈椎牵引合适牵引力量为5一15kg,或体重的15%一20%。

最后,牵引治疗时间:

间断牵引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牵引时间一般以15一30min为宜。

构成脊柱的椎骨、椎间盘和韧带等是具有粘弹性的材料,在恒力拉伸载荷作用下,发生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蠕变现象。

陈禾丽等用Kelv如粘弹性模型理论拟合脊柱等蠕变实验数据,用所得的蠕变曲线确定颈椎牵引的时间,结果表明颈牵时间以10一3O分钟比较合适。

何慧等观察发现牵引治疗中的10秒间歇期对颈椎病的疗效显著性优于3秒间歇时间,认为稍长时间的间歇更能使颈部肌肉紧张、松弛交替的运动符合肌肉的生理功能,而不至于发生颈部肌肉疲劳。

间歇型牵引被认为能模仿肌肉的舒缩生理功能,使椎间盘负压变化而产生吸吮效果而有利于突出椎间盘的还纳。

倪国新等的临床研究发现,在牵引开始的5分钟内应变增加迅速,此后逐渐减慢并保持稳定,大约18分钟后,应变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认为颈椎牵引时间不应太长,可能以15一20分钟较为合适。

孟庆明在X线片上观察到,60分钟和30分钟的牵引对椎间隙拉开程度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认为没有延长牵引时间的必要。

智能或自动牵引机能提供设定时间的牵引、歇息交替的间歇型牵引。  

 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有效的;

操作时要注意:牵引方向、牵引力量和牵引时间。对个体患者而言,要综合考虑其年龄、体重、颈椎病类型和疾病情况等诸多因素,制定合理的个性化牵引方案:

a、方向:颈椎枕领带斜角牵引牵比垂直牵引效果要好;

b、间断牵引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牵引时间一般以15一3O分钟为宜;

c、一般认为,颈椎牵引合适牵引力量为5一15kg,或体重的15%一20%'

牵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对其力值、角度、时间等仍无定论,且多集中于颈椎病的应用。

林斌等利用新鲜尸体建立完整颈段脊柱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前屈、后伸0一30度共11种不同牵引体位下的钩椎关节应力分布及横突位移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正常钩椎关节所受应力主要为纵轴上的压应力,力值以C 5,6、C 6,7钩椎关节为较大,横突间距离稍有减少;

在牵引作用下钩椎关节压应力可转变为拉应力,横突间距离可拉大;前屈位牵引下,除C 3,4外,横突间距在纵轴上随牵引角度的加大而加大:后伸位牵引时只有C 3,4横突间距随牵引角度的加大而加大。

认为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理主要有:减少钩椎部的压应力,变增大的压应力为拉应力;加大横突间的距离,以促使拉长、迁曲的椎动脉变直,增加有效血流量。

建议早期应在0-10度范围内牵引,治疗后期应结合临床、影像学诊断选择合适的角度。

但对于病变或有颈曲改变的颈椎,许世雄证明各种牵引方法疗效差别不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概况
颈椎病牵引讲究
颈椎病—牵引竟没达到预想的效果???
脊椎病诊疗思路
颈椎病
颈椎间盘变性伴轻度突出如何自我牵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