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音乐考研干货】室内乐、交响诗、组曲、序曲

室内乐

定义:产生于古典主义时期,一般指几个独奏者合奏,每个乐器担任一个独立声部,各个声部地位均等的器乐演出形式。古典乐派的大师海顿、莫扎特,尤其是海顿对室内乐的发展和形成,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特征:古典主义室内乐的典型特征是以二重奏鸣曲、三重奏、四重奏和五重奏为主导,以奏鸣曲套曲为结构原则。

种类:从古典时期以来,室内乐逐渐形成一些固定组合,这些组合成为以后100多年室内乐的常规样式。最常见的有:

弦乐三重奏:两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或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一把。

弦乐四重奏: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

弦乐五重奏:两把小提琴+两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

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大提琴+钢琴。

钢琴四重奏:钢琴三重奏+中提琴。

钢琴五重奏:钢琴+弦乐四重奏。

交响诗

定义: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管弦乐体裁,在性质上属于标题音乐,常以小说、诗歌、戏剧、绘画为创作题材,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在形式上是单乐章的,这与交响曲相区别。交响音画体裁,与交响诗的性质相同,只是在内容的描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

发展:

①交响诗的创始人为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1854年,他的《塔索》在德国魏玛演出的时候,李斯特首次使用了“交响诗”这个名称。李斯特一共创作了13首交响诗,其中最著名的有:以拉马丁的诗为依据的《前奏曲》,根据歌德的同名戏剧而写的《塔索》,根据雨果的同名诗创作的《玛捷帕》。

②19世纪还产生了其他不少交响诗作者。如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纳、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及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斯美塔纳的《我的祖国》由6首交响诗组成,讴歌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光荣历史。理查·施劳斯作有《唐·璜》、《堂吉诃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9首交响诗。

③到了20世纪,交响诗这种典型的浪漫主义体裁走向衰落。

组曲

定义:一般是指一种结构自由的多段并置器乐体裁。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发展:

①巴洛克时期的组曲。通常由不同的舞曲组成,常见的是钢琴演奏。法国和德国都出现了组曲的伟大代表。。库泊兰代表了法国的观念,他把16世纪的朴素舞曲,变成巴洛克式精雕细琢的、具有贵族宫廷气息的舞曲。德国的代表人物巴赫写出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除钢琴组曲外,在巴洛克时期其他形式的组曲也很流行。巴赫有四首《管弦乐组曲》和六首《大提琴组曲》,亨德尔有《水上音乐》组曲和《烟火音乐》组曲。

②19世纪,钢琴组曲盛行,作曲家喜欢写成一种套曲的形式。著名的有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狂欢节》;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柴可夫斯基的《四季》等。

③此外,19世纪管弦乐组曲也盛行一时。这类组曲很多是根据戏剧配乐,歌剧、舞剧选段组合而成的组曲,往往与戏剧的故事情节紧密联系,常被称为标题性组曲。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根据易卜生戏剧配乐改编的《培尔·金特》组曲,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根据歌剧《卡门》改编的《卡门组曲》,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根据舞剧改编的《天鹅湖组曲》等。

序曲

定义:一种器乐体裁,常常是管弦乐形式。

发展:

①序曲最早是歌剧、清唱剧等声乐体裁的器乐引入段。

②19世纪公众音乐会形式的增多,人们常常把一些优秀的序曲放在音乐会作为独立器乐曲演奏,脱离了歌剧的序曲比原来更容易得到传播,如韦伯的《魔弹射手序曲》甚至比歌剧本身流传更广。这种情况激发了作曲家写作一种与任何戏剧场合无关的管弦乐,这导致了一种新的管弦乐体裁——独立的音乐会序曲的产生。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留下了不少这样的序曲,例如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勃拉姆斯的《学院庆典序曲》等,大多属于标题音乐的性质,带有着用以说明乐曲思想内容的标题。序曲通常为单乐章的形式,在结构上常采用奏鸣曲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音乐启蒙篇
交响乐的人文关怀
走近“交响音乐”
古典音乐知识简介
巴赫《d小调二重协奏曲》丨协奏曲赏析系列(17)
这些实际上是存在的15个最好的大提琴曲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