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介今何在 袈裟挂日边

云窝庵遗址的挡土墙

离开天竺庵遗址,我们驱车下山,车到山麓,向左转入另外一条山路,奔向云窝庵遗址。

据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九《古迹志·寺观》介绍,云窝庵在西宁城西面的马鞍山,距城8里,旧名福莱寺,顺治三年(1646)修建。众多的山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窝,因此叫云窝山。云窝庵在马鞍山、石蛤塘、茶山岭等地方有水田28亩,这些水田的租金都是用来维持寺院日常运作的。

康熙六年《西宁县志》是最早记载“西宁八景”的典籍,“西宁八景”中有一景与佛寺有关,叫“龙井疏钟”。康熙八年,王钺担任西宁县知县,他在任内搞了一个“新六景”,用“云窝落梵”取代了“龙井疏钟”。云窝落梵,是指从云窝山飘落的和尚念佛诵经声、各种佛教法器的撞击声。王钺评出“新六景”后,与一班文人骚客一起写诗吟咏,大力宣传。王钺的《云窝落梵》诗是:

一峰高处独参天,

贮得闲云供老禅。

有声空外发,

寒灯无焰夜堂悬。

鹘栖古树经翻后,

僧定乳岩花雨边。

却愧宦情输野衲,

烟霞窝里住年年。

“清有声空外发”,云窝的落梵太吸引人了。“烟霞窝里住年年”,高高的云窝庵简直就在烟霞中!连王钺这位进士出身的知县也不想做官,而想到云窝庵出家做和尚了!

儒士萧士浚的《云窝落梵》诗为:

孤峰特耸众峰环,

老衲为窝霄汉间。

一锡撑来明月大,

诸天拥入白云闲。

灯传室内流星晦,

花雨岩边障雾斓。

独有梵音藏不住,

随风听得落前山。

“独有梵音藏不住,随风听得落前山。”这是云窝落梵最好的注脚。

金光绶的《云窝落梵》诗为:

花宫高峙白云封,

仙梵沉沉聚一峰。

人在上方翻佛号,

鸟啼深谷隐寒钟。

岩边细瀑流当石,

天半微风响入松。

夜静小楼频徙倚,

满山清籁月溶溶。

“夜静小楼频徙倚,满山清籁月溶溶。”如果那一天重建云窝庵,我真的好想到庵里住上几晚,体验一下“夜静小楼频徙倚,满山清籁月溶溶”的意境。

广州府学生员劳烺的《云窝落梵》诗为:

教演南宗重慧能,

小逢形胜即藏僧。

一窝以外流云形,

半夜之中照佛灯。

林转法轮空是月,

经翻贝叶语皆冰。

只留余梵人间落,

谁复篮舆问上乘。

“只留余梵人间落”,这也是云窝落梵最好的注脚。

写云窝庵的诗,让我最为陶醉的,是倪珑的《云窝庵》(二首):

古寺寄崔嵬,流云湿绿苔。

游人行屐到,老衲笑颜开。

并蕊篱边菊,孤根石上梅。

放怀欣极目,不尽远峰回。

峭壁为精舍,迂回路更长。

定知钟磬里,时见雨花香。

一碗忘机饭,三秋绝顶凉。

白云吹不去,多护老僧床。

云窝庵遗址不远处的柱础

“并蕊篱边菊,孤根石上梅”,篱笆边上栽种菊花,衬着石头上露出一条古根的酸梅树,云窝庵这位老和尚,竟是这样一位富有诗意的出家人!“白云吹不去,多护老僧床”,这究竟是仙境还是人间?

云窝庵的环境很美,云窝庵的风水很好,但云窝庵最让人神往的,是诗僧中介。中介原是鼎湖山庆云寺的和尚,成鹫《鼎湖山志》卷五《耆硕人物第九·诸方阐化耆宿》载:

中介和尚,阐化于西宁云窝禅院。有《语录》。

中介和尚从庆云寺到西宁的云窝庵阐扬教化,是在康熙初年。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五《人物志(四)·梵释》湛慈传:

同时与湛公分扬佛化者,云窝山有僧中介,龙华寺有僧无尽。

同时与湛慈大师一起在西宁弘扬、发展佛教的,有云窝山和尚中介,龙华寺和尚无尽。湛慈、中介、无尽,还有龙井寺的博峰,他们都是从庆云寺来西宁阐扬教化的。

关于中介,《西宁县志》和《旧西宁县志》记载不多,成鹫《鼎湖山志》卷六《登临题咏第十一·名人诗》:“云窝传聚,字中介,嗣弘觉。”说传聚的字是中介,他的继承人是弘觉。如此看来,传聚是中介的法名。成鹫《鼎湖山志》卷六《登临题咏第十一收入了中介的《礼云顶先老和尚塔》诗,诗的最后一句是“瓣香聊供我师前”,则中介的师父是鼎湖山庆云寺的云顶老和尚。

康熙十八年(1679),成鹫从南海来到西宁,跟随湛慈、中介、无尽等高僧学佛。成鹫曾经写了一首《游云窝赠中介大师》,在成鹫的诗中,中介和尚是这样一位高僧:

平阳师子高高坐,

万仞峰头一个僧。

引水入房分绕药,

磨刀临涧不饶藤。

枯椿谷冷花先雪,

冻雨檐孤溜易冰。

却笑昨宵低处望,

也将残烧作禅灯。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体会到成鹫笔下的中介是一位什么样的高僧,我把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平阳师子般的您坐在高高的云窝庵,

万丈高的山峰上面有中介这位僧人。

把山泉引入屋后再引到种花的地方,

涧边磨刀是要砍掉那些缠绕的长藤。

山谷寒冷枯了的椿树在下雪前开花,

冷雨从屋檐滴下结成了冰条一根根。

昨天晚上我在山下远远看着云窝庵,

把中介聚公取暖的残火当成了佛灯。

悟林万仞峰头一个僧

“师子”是佛家语,用以喻佛,是形容佛的无畏和法力无边。中介挖沟引泉、浇灌花卉、涧边磨刀,砍去长藤,是一位爱美、勤劳的老年僧人!

中介更是一位诗僧,成鹫的《鼎湖山志》收入了中介的《礼云顶先老和尚塔》诗1首,陈华封、何梦瑶、彭沃的《三泷诗选》收入了中介的诗36首,分别为《冬日登径山》《夏日偶作》《泊湖》《钓台》《登灵山寺》《和吴镇台怀云窝作》《飞来重修》《惠阳丰湖作》《友人过访》《游四会龙华古寺》《云窝庵和黎春元韵》《附云庵病中翘首有赋》《舟过若耶溪》《阅江楼》《贺黄石重建新庵》《石室龙床》《普陀夜月》《星岩拥翠》《霞岛飞琼》《紫竹禅房》《方塘鱼跃》《仙掌秋风》《阿坡泉涌》《思乡曲》《龙井》《辞世》各1首,《山居小作》10首。在西宁佛教史上,在诗歌创作方面,应该没有其他僧人能出其右了。

中介很懂得养生,长期服食山中的黄精。李时珍曰:黄精,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从现代中医角度说,黄精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关于中介喜欢吃黄精,他的《山居小作》其十是这样写的:

池栽莲花香,手缝荷叶袄。

黄精服不厌,乐以足吾老。

中介在顺寂前写了《辞世》。《辞世》是修行者在临终时赋咏偈颂或诗歌,以述说其情怀的辞世语,又称辞偈、遗偈、示寂偈,唐代以后盛行于禅家或净土行者之间。中介的《辞世》为:

临崖撒手任飘空,

断岸携筇过别峰

眼底更无些子事,

只从云水与孤松。

那意思是说:

人至绝境另作选择任由身体飘在空中,

如在江边绝壁拿着手杖登上另一山峰。

眼前并没有一点点需要我牵挂的事情,

只希望与我作伴的是白云绿水和孤松。

按照中介只从云水与孤松”的遗愿,中介顺寂后应该就葬在云窝庵附近的山地,只是不知道如今还能不能找到。

我对云窝庵一直十分向往,在今年二月份的郁南寺院行中,当我听说云窝庵遗址还在,我当即表示希望不久可以寻访云窝庵遗址,同行的X先生说:“五一吧,我也没有去过那里。”如今,寻访云窝庵遗址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爬坡,从车窗望出去,群山起伏,连绵不断。我对X先生说:“《西宁县志》说'邑在万山之中’,我今天算是有切地体会受了!”车子走了好一会,我们来到了白天村委会前。本来约好在白天村委会喝茶的,但我们却不见悟林法师他们。原来他们在白天村委载上支书后,继续前进了。

悟林万仞峰头一个僧

我们的车也继续在上坡的山路前进,一会,来到一个变压器前面,悟林法师的车停在了那里,我们的车也跟着停在了那里。大家下车步行,此去山路,据说有2公里多。我们一家三口天天运动,走在这样的山路,年过六十的我和妻子,完全没有输给建城镇的那位领导、白天村委支书和年轻的悟林法师,儿子就更不用说了。倒是X先生和Q先生,一会就被我们甩在了后面。

走了1公里多,村支书让我们回头看看,但见前面近山远山都在我们的脚下,而远山之外,是一段如练的西江,映着春日的阳光,闪闪发光。西江的北岸,则是“西宁八景”之一“华表江声”的华表石。面对如此美丽的山水,我不由得赞叹道:万历五年(1577)建立西宁县,把县城建在这里,一定是风水大师广泛勘察,全面论证的结果。

一边赞叹家乡山水的美丽,一边继续向上登攀。过了好一会,支书指着前面的地方说:“这里就是云窝庵遗址了。”

沿着支书所指的方向看去,我们看见了一堵1米多高的挡土墙,同样是用山上的石头所垒砌,同样是垒砌得整整齐齐的。如果这是顺治三年(1646)建寺时所垒砌,那么至今已有357年了。我们大步走了上去,发现云窝庵的地盘,大约分为三级,除了我们在下面看到的一堵挡土墙外,还有两堵比较矮的挡土墙。这里如今种着黄皮树,是有核的还是无核的,我没有考究。大家站在黄皮树下,对云窝庵旧址两边的山形收得如窝(笸篮)那样赞叹不已,都说这地方比天竺庵又胜一筹。我则补充一句:“更有文化底蕴。”

大家站在云窝庵旧址上,眺望前面的景色,无奈被树木遮挡得严严密密的。我说,这里肯定可以看到西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介的《云窝庵和黎春元韵》写道:

云藏窝谷庆登临

虎迹岩前曲径深。

山色遥观江水净,

溪声不歇雾霞侵。

湫池石室添新意,

修竹松风别有音。

胜地泉香高士至,

忘机坐对万峰岑。

“山色遥观江水净”,这就是云窝庵可以看到西江的明证。从中介的诗中,我们可以知道,当年云窝庵终日云霞飘渺,有老虎出没,溪水潺潺,泉水芳香,池栽荷花,山满松竹……

在云窝庵遗址,如今有一个村民抹了水泥的水池,水池贮满了水,这是用来浇灌果树和稀释农药用的。水池旁边有一块大石头,大石头旁有一段木桩子,穿着蓝色僧袍的悟林法师,撩了撩僧袍的下摆,默默地坐在池边的石头上,拿出随身的折扇,一摇一摇挥舞着。我独自走上第三级台地看挡土墙那斑驳的石头,当我回过头来,看见坐在第一台地水池边石头旁的悟林法师,竟然是如此的飘逸!直觉得成鹫大师的万仞峰头一个僧”,写的就是悟林法师!

看得出来,悟林法师没有在天竺庵遗址时那么兴奋,好像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从第三级台地走下来,我悄悄地给悟林法师拍了一幅照片。

悟林:万仞峰头一个僧

悟林法师11岁出家,至今已出家20年,是一位年轻的老和尚。不管悟林法师喜欢不喜欢这里,看着这幅照片,我觉得悟林法师与云窝庵遗址似乎更有缘分,人与环境是如此的和谐,可以说,云窝庵遗址的环境因为悟林法师的到来显得更有生气,悟林法师则因为云窝庵遗址的环境衬托显得更为飘逸……

在云窝庵遗址流连徘徊,怀古凭吊,大约20分钟后,我们下山了。

我是郁南人,对郁南的每一座寺院,我都有不同的感情。上次到西竺寺,我觉得这里远离凡尘,十分幽静,特别是高觉住持乘坐我们的车到龙井寺,连寺门也不用关,颇有古代遗风。令我在后来写的文章里说:如果有一天我皈依佛教,我会选择西竺寺。如今看了云窝庵遗址,我要否定我之前的说法了,应该是:如果有一天云窝庵重建,如果我有一天皈依佛教,我更愿意选择云窝庵!我佛慈悲,未知其许我否。

这次“五一”寺院小住,我在“泷西山人”公众号发了多篇文章。5月4日,我发表了《一杯龙井水 千里曹溪波》后,悟林法师在微信问我:“云窝也会写吧?”然后是一个合十的表情。我说:“写,会更加详细地写。”悟林法师说:“我更期待云窝这篇。”

如今,我终于完成了这篇4000多字的《中介今何在  袈裟挂日边》了,文中充满了对云窝庵遗址环境的喜爱,对云窝庵高僧中介的敬仰。但此刻,我依然情不能已,于是再赋五言律诗一首以写怀:

云窝寻落梵,三月众花妍。

岭树歌黄鸟,尘襟拭紫烟。

僧诗应屡读,芋火可重燃!

中介今何在?袈裟挂日边。

“僧诗应屡读”是说中介留下了近40首诗,我应该反复诵读,以为自己所写的诗注入一点禅意。“芋火可重燃”语出自中介《山居小作》其二:高峰石室内,寒雪未曾融。终日煨芋火,常思懒瓒翁。”中介常常学着唐朝的懒瓒和尚,把芋头放在火中煨熟来吃。我相信,只要我们没有忘记中介这位诗僧,中介煨芋头的柴火一定可以重燃,云窝庵一定可以实现重建。中介今何在?袈裟挂日边”是想象之词,那天我们在云窝庵遗址,艳阳高照,我仿佛看见中介的袈裟挂在太阳边晾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兴于盐道 衰于匪患的灵鹫山宗教寺庙群
追求他的人络绎不绝,富二代也不能留下他的心,最后选择皈依佛门
惟有袈裟披最难
朱军东乱评杨万里诗(中)
你为谁披上袈裟
原来佛祖并没住在灵山!这里只是他一个办公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