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文化研究应该迈出第一步了!

2023年7月7日,我在本公众号发表了《说说南山公园正门入口处的〈石艺南山〉》,文中引用了1995年《云浮县志》第九篇《石业》第一章《资源与开发》第二节《开采》这句话:

清代咸丰年间,本县已有人在富林连塘一带采石料进行加工。

1995年《云浮县志》

我对这句话是充满质疑的。“清代咸丰年间,本县已有人在富林连塘一带采石料进行加工”,这个说法究竟出自哪一本历史文献?

我认真阅读多今存的康熙十一年、二十六年、起来六年、道光七年《东安县志》,里面根本没有这个意思的记录。如果是出自东安县民间的家乘族谱,那为什么不注明出处?我认为,这多半是当年编修志书的人的杜撰。

1995年《云浮县志》杜撰的地方多了,这里随便举几个例子。《大事记》说:

万历十六年(1588),知县郭濂始修《东安县志》。

顺治十六年(1659),知县吕鼒续修县志。

是不是这样呢?只要看看流传下来的这两本志书的序言,就知道这是在胡说八道!(详见文后相关链接)

又如第十九篇《军事》第五章《战事》第一节《罗旁山区瑶民起义》:

划罗旁山以东为东安县,以西为西宁县。

其中的罗旁山是杜撰出来的,以至于市人民广场大型花岗岩浮雕背面的序文也跟着杜撰出个罗旁山来(详见文后相关链接)

公元一五七七年,明廷划罗旁山以东为东安县。

云城云石遗址公园(来自网络)

那么,是不是今存各本《东安县志》就没有关于石材加工的记载?非也,是我们没有认真读这些旧志而已!

乾隆六年《东安县志》卷之四《物产志》,把“石器”作为“货类”中的一种,货类,就是商品类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乾隆六年(1741)前,东安县利用本地石材资源制作的石器,已成为了本县可以卖钱的商品!

关于乾隆初年东安县开采本地石材的场面,乾隆初年庄大中知县在他的《纪俗》也有形象生动的描绘:

裹盐蛮女出,斫石峒丁屯。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东安县这个南方边地的风俗,是女子用青箬竹叶包着盐巴出门而去,村里众多男子聚集一起开采山上的石头。

“清代咸丰年间,本县已有人在富林连塘一带采石料进行加工”,多半修志者的杜撰,乾隆六年前,东安已经用石材加工成的“石器”,峒丁已集中起来开采石头,这是记于史书的事实,而且比咸丰年间至少早110年!

云城云石遗址公园(来自网络)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云城的石文化。多年前,官方已提出“石文化”的概念。应该说,如今云城区的石文化是非常繁荣的,涌现出了国家级、省级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国家级、省级的艺术殿堂。但“三代才能成贵族,百年方可为豪门”,如果连云城石文化的起源也找不到记载,对云城石文化的历史模糊不清,明、清、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每一阶段的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包括石材产品、代表作等等,也不知所以,那么,云城的石文化是没有底蕴的。

不可否认,云城石文化研究,这些年来仍然是一片空白。人家云安的陈璘文化,虽然是只弄出一堆传说,形成了托洞腐竹、河口肠粉、茶洞豆腐和擂茶粥与陈璘有莫大关系的观点,基本上不可以当真,但人家好歹是有研究“成果”。

这么多年了,如今的云城石文化研究,无论如何也应该迈出第一步了!

相关链接:

最早的《东安县志》始修于万历十六年?

吕鼒的《东安县志》并非修于顺治十六年

人民广场浮雕序文硬伤(上)‖ 罗旁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权俞通生肖神术排盘
十二水口吉凶断法(看阴地)
最后的长城:帝国的遗产,民族的象征
藏身躲影法古书籍
中国国学经典四书之《中庸》-【第二十六章原文与译文解读】
读诸葛亮文集方知-------宁静的力量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