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宁文昌桥 瑶族风雨桥

西宁文昌桥   瑶族风雨桥


西宁文昌桥

《西宁文昌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是山人8月1日在本公众号发表的一篇讨论西宁文昌桥的文章。文中说到:

为展示西宁文化,山人在《西宁旧事》中曾多次使用下面这幅文昌桥照片,并标注为“西宁文昌桥”。对此,有专家提出:这座桥不是西宁文昌桥。理由是:

一、有徽式建筑元素,不是广府建筑。

二、覆盖桥梁的瓦顶不可能是重檐

《西宁文昌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对持上述意见的专家没有提出任何支持其观点的论据表示遗憾外,还对这两个问题作了正面的回答。本着对西宁文化的热爱,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山人在此还要表明另一个观点:

西宁文昌桥其实就是瑶族风雨桥。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风雨桥(来自网络)

西宁曾是瑶人聚居之地。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卷之一·舆地志·沿革》:

自正统十年来,猺贼盘踞,戕害生民,侵占田土,丁粮虚耗,境内告匮。万历三年乙亥,总督军门殷公正茂疏请大征,适允,而公陟为大司徒,总督凌公云翼继之。明年丙子,大兴师旅,尽捣贼巢,数传侵土,悉归版图。改泷水县为罗定州,兵备道住镇州。由泷水□界,分东、西两山,东设东安县治,置南乡、富霖二所以翼之。西设西宁县治,置封门、函口二所以翼之。东、西各设参将壹员以分守之。

译文:

正统十年(1445)以来,瑶人盘踞在这里,残害汉族百姓,侵占汉人田地,田赋无法征收,境内穷困。万历三年(乙亥年、1575),两广总督殷正茂上疏朝廷请示大征,朝廷刚同意,殷正茂就升任南京户部尚书,凌云翼继任两广总督。第二年即万历四年(丙子年、1576),朝廷派出大军,把瑶人贼寇的据点都捣毁了,很多代以来被瑶人占领的土地全部收回,列入治理版图。于是改泷水县为罗定州,兵备道驻扎镇守在州里。以南江为界,分为东山和西山,东山设立东安县,设置南乡、富霖两个守御千户所来保卫它。西山设立西宁县,设置封门、函口两个守御千户所来保卫它。东山、西山分别设参将1名镇守。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风雨桥(来自网络)

从正统十年(1445)到西宁县建立前,主宰西宁这片土地的是瑶族人,这片土地上的主流文化也是瑶族文化。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卷之一·舆地志·风俗》:

按往时,猺獞窃据,俗皆侏(单人旁一个离)。

译文:

考察过去的情况,瑶族、僮族占据这里,流行的是少数民族的风俗。

罗旁大征后,没有被杀死的瑶人,要么逃到到广西,要么归顺并逐渐汉化,瑶族文化在西宁一度几近窒息,但在广西却大放异彩。距离西宁180公里的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如今就保留大量的瑶族风雨桥就是明证。

因此,康熙九年(1670年),王钺知县动工把文昌桥改成阴桥,与其说是吸收了瑶族的建筑文化,不如说继承了西宁固有的瑶族文化传统。

我们不妨把“西宁文昌桥”与上述广西富川县的瑶族风雨桥作一番对比。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风雨桥(来自网络)

通过对比,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

一、都有门有墙。有门有墙是瑶族风雨桥的定制。

二、门洞造型各异,两个门洞所在的墙,其墙头的造型、装饰比较讲究。这是瑶族风雨桥的风格。

三、重檐几乎是瑶族风雨桥的定制。

基于此,在没有充分、有力的证据否定山人观点之前,山人将坚持自己的观点:

一、《西宁旧事》中曾多次使用的文昌桥照片,是民国期间所拍的西宁文昌桥。

二、西宁文昌桥其实就是瑶族风雨桥。

三、一些专家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认为历史上的西宁文昌桥是两页斜瓦,这是有意或无意矮化西宁的历史文化,是对恢复西宁文化的误导!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风雨桥(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西民族文物苑
富川瑶族风雨桥群 【广西富川】
瑶族是如何成为中华大家庭一员的?从叛乱到归附,明朝是个关键点
(三江纪事)广东历史上第一个瑶族直隶州罗定“特区”(上)——罗定直隶州的建立及“瑶乱”
美丽富川
“世界楼桥之乡”广西三江欢庆新添风雨桥(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