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老行业之二十七】染布匠

染布匠,顾名思义就是专业从事布匹浆染的人。染布机的雏形可追溯到商周时期,人们出于对色彩的喜爱,所以也就有了染布匠。旧时染坊都是土法制靛,糟和石灰的发酵水解蓼蓝,制出的靛蓝,经久不褪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从这里来的。

“要想身强力壮,在家开个染坊。”这是当时农村流行的口头禅,其实反映出来的是染布匠们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大量的布匹浆染,别说在夏天,就是在寒冬腊月,染布匠身上也经常会大汗淋漓。乡村染坊只染简单的蓝色,听到染蓝布的吆喝声,妇女们把压箱底的家织白布,或者准备给小孩结婚做被里的棉布,最急着用的就是年关腊月里,要给小孩子添置一身新衣服过年。

染布是个细心活。过去由于颜料单一,人们多穿蓝色衣服,土法染蓝布特别流行。染蓝布主要是抽靛脚子,用抽水葫芦抽出沉在染缸底的“靛脚子”。再下靛,将土靛放在簸箩里,在缸水中淘洗,使细靛漏下,再把碱和石灰加入水中。接下来是疏缸,下靛后用缸棍子搅动缸水,用缸碗看颜色深浅,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染布,在缸中间悬挂一个用铁丝编成的网状“缸罩子”,把缸水分成上、下两层,把布浸在上层,用手操作,染半小时后取出,叠起来放在缸口上的“担缸板”上轻轻压出水分,摊开晾干,布就由黄变绿、由绿变蓝了。第一次染出的是浅蓝色,晾干后再染一次就深一层,愈染愈深,由浅而深的颜色依次是月白色、二蓝、深蓝、缸青,最深的蓝色近于黑色,称为“青”。

在整个染布行当中,用途最广泛就是老蓝子印花布了。一般所染的布料在制作时,先将白布下水浸泡,用豆面、石膏搅成糊状,用硬油纸制版,刻上花、鸟图案,将版铺在白布上,用刮刀印制,然后投入染缸中洗染,阴干后剥落图案上的附着物。由于刻版和刮灰浆的原因,点线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太大的点或线段,灰浆容易在染色时剥落;太小的点,灰浆又不容易附着。印花布在改革开放前,在农村非常流行,深受人们的喜爱,被作为陪嫁被褥、衣服的必备品。

染匠的手永远是蓝色的染料色,张艺谋拍摄的电影《菊豆》里面,有这样的特写镜头。高高横杆子上晾着成匹染好的布,似一道道屏风;屋里大大小小的水缸,几个工人浆布、染布、漂布,还有一块大大的踹布石,这就是大多数染坊的摆设。

改革开放之前,染布行业很是吃香,那时候一个人民公社染布的就有十几个,生意好得无法形容。每个染坊都是雇人下乡接收需要染的布料,然后再将染好的布料送上门。每逢年关生意好的时候,实在忙不过来,都会上门就地替主家染布,也是立等可取——把颜料注入火水罐搅匀,然后放进布料,大约浸一个小时,主家认为颜色满意,生意便完成了。

如今随着纺织印染工业的快速发展,染布这一老行当逐渐萧条,以至于现在很难找到染布匠的身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留住乡愁】方探春/靛青染出是烟霞
应城记忆——长江埠白布街话白布(三)
染蓝记|入缸染色篇
传统染布
平度旧时民间印染业(博文见报)
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