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生平事迹钩沉
我们学习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这一章中,我们主要探讨庄子的主要思想和《庄子》这部书的文学特征,汪洋恣肆,仪态万方。
《庄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文风,主要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庄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它所体现出来的人生观;第二个方面,主要依据《庄子》这本书来揭示庄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第三个方面,讨论《庄子》这本书的文学特征。
首先第一个问题,庄子的生平事迹。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不像先秦时候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那样。因为有《论语》,这部书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和弟子在一起的交流交往。尤其是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之中,用了一个篇幅较长的世家,给我们留下了孔子一生重要的事迹。
司马迁虽然在《史记》中也给庄子留下了传记,但是有关庄子生平事迹留下的文字比较少。在《庄子》这部书中直接的描写庄子生平事迹的文字也比较少,所以今天我们的庄子必须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和《庄子》这部书中一些有关庄子的事迹的片段,做一些梳理。因此上,我们叫庄子生平事迹钩沉。
司马迁《史记》、老子的《韩非列传》中,在老子的后面附了庄子的生平事迹,在韩非子的前面,还有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的一些事迹。有关庄子的生平事迹,通过这样一个片段我们看出来庄子有这样一些特征。我们首先看《史记》之中是如何的描写庄子的。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汪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按照一般人物列传的方式,交代了庄子,他的籍贯,他的名字,以及他的生平中主要的职业。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当然这个生活时代是一个大致的年代,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下面有三句话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其学无所不窥;第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第三,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汪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从这里我们对庄子的生平事迹,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第一个就是其学无所不窥,所显示出来庄子的学识。庄子也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所以司马迁用了这样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叫做其学无所不窥。那么庄子的博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庄子的学说之中,我们可以通过《庄子》这部书和《论语》做一个比较,《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以及当时的人很多的交流。但是《论语》中同样也记载了孔子有很多东西是不说的。
其中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这里的怪神,我们常常会想到先秦时候的《山海经》。《山海经》里记载了很多上古时期的神话。那么对这些神话一类的事迹,孔夫子一般情况下是不予涉及的。不和他的弟子们谈论有些有关这些神话的故事。但是庄子很特别,《庄子》这部书中所显示的庄子,奇特的思想,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上古时候的神话,或者是虚构的故事来表现的。司马迁说到《庄子》这部书,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那就是说《庄子》这部书有很多的寓言故事构成的,庄子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寓言来表达的。预言就是基于章子,其他思想的那些神话故事。或者是庄子有时候自己独创出来的虚构的故事也叫预言。
那么庄子为什么喜欢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来表现他奇特的思想呢?在古代社会,就有人追问过这个问题。宋代理学代表人物朱熹和他的弟子们研讨儒家学派的经典《论语》,也研讨道家学派的经典《老子》、《庄子》。
在《朱子语类》中就记载过,有一个林梦先的人,曾经就向朱熹提出这样的问题。他说,庄子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记载了他与齐宣王、梁惠王同时代;而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也是生活在这个时代,与齐宣王和梁惠王同时。也就是说,庄子和孟子大约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也可以说是两个大师级的人物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是在《庄子》和《孟子》这两部书中,我们看到的情况,好像他们两位彼此对对方似乎不太熟悉。好像生平之中没有见过面,也没有提及对方。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所以进一步会提出一个问题,孟子和庄子到底是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朱熹对老庄和孔孟都是有精深研究的。他对李梦先提出的这个问题做了这样的回答。他说庄子和孟子确实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但是比起孟子来说,庄子可能要年轻几岁。但是不会太多。那么其中特别的涉及到庄子和孟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为什么没有能够见上一面?朱熹说,孟子平生足迹,不曾过大梁之南。庄子自是楚人,想见声闻不相接。
在这里判断朱熹的说法是不太准确的。说孟子平生足迹,不曾过过大梁,但是它是倒过大梁的,跟当时的梁惠王是有过交往的。在《孟子》的开篇就是《梁惠王》。梁惠王和孟子讨论如何自己能够成为春秋时代的齐桓公和晋文公这样的人?而孟子却和梁惠王谈起了如何治理天下,提出了他的老老以及人之老,幼幼以及人之幼的治国理想,也是仁政的思想。
接着朱熹又提出庄子是楚人,想见声闻不相接。但实际上庄子也是到过魏国大梁的。在《庄子.秋水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朋友惠子。他曾经听说庄子要来大梁的时候,对自己丞相的位置就构成了一种威胁。他非常紧张,庄子是曾经到过大梁的。孟子也是到过大梁的,实际上在大梁,孟子和庄子是有可能见面的。但是从孟子和庄子这两部书中我们没有看过他们两个见过面的痕迹。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朱熹对庄子的判断。他说庄子是楚人,大抵楚地便有这样差异的人物和学问。这里朱熹对庄子籍贯的判判断值得我们思考。刚才我们看庄子,他那奇特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很多的神话和故事来表达的,而在处地这种文化和中原地区有很多的不同,其中有一点重要的就是楚国人日常生活之中就有一种对鬼神的崇拜。所以神话在楚地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庄子》书中开篇的《逍遥游》鲲化为鹏的故事。像《秋水篇》中的河伯和海若的故事。这些神话故事表明庄子很可能深受楚文化的影响。从《庄子》这部书中受楚文化的影响这一面来看,庄子和楚国的关系是非常特别的。朱熹也根据这一点,进一步判断庄子很可能就是楚国人。楚国人才有这样独特的人物和独特的学问。可以看出庄子的博学在某种意义上和孔子可以做一个比较。孔子也是博学的,但是孔子的博学大多是有关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和学问。庄子除了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知识和学问感兴趣之外,他还常常对神话的故事特别的感兴趣,而神话是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所以我们说从学问和学术的角度来看。庄子和楚文化的关系非常的独特,这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
现实中他自己的生活不是在楚国,而是在楚国之外的宋地。司马迁说庄子是宋之蒙人也。他在盟地做过漆园吏。七元,有人说是官职,也有人说是一个地名。即使是一个官职的名称,那么这个官员可以从这个名称看出来,试管漆处的园子的。所以地位可能比较低微,俸禄可能也比较低微。那么后来庄子是否一直做着这个漆园吏呢?我们不太清楚,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庄子一生中,他大部分的阶段生活是比较贫困的。就像《庄子.外物篇》、《庄子.列御寇》所记载的。他说,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履,槁项黄馘。文中也难得一见的是对庄子的形象做了一些描写。
说他,槁项黄馘的"槁项"一词,也就是脖子像枯槁的树枝一样非常细。"黄馘"一词,是脸的意思,黄粑粑的面黄肌瘦,就像我们今天说的人物形象"面黄肌瘦"来描写这个人的生活,大概不太好。而他住的地方也比较偏僻,房子看来也比较差,穷闾陋巷,这个住的情况和《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弟子颜回可以一比。在陋巷,为了维持生存,庄子有时候,靠打草鞋为生,所以叫困窘织履。"履"就是草鞋。靠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维持生活,可见庄子的生活是比较困穷困的。在《庄子》这部书中,有关庄子生活穷困的地方不止这个地方,还有几处地方。在《庄子.外物篇》中就直接提到庄子家境贫寒。有时候没得吃了就到达官贵人家借粮食度日。在《外物篇》中,我们发现庄子这一次去向监河侯告贷,借粮食的时候碰了壁,没有能够借到。这是《外物篇》记载的一个场景。我们再看《山木篇》中又有一次描写到,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系履而过魏王。庄子见魏王的时候,以这样一种形象出现。用一块大布这个不应该是粗麻布,看来衣服还是比较破的。所以上面有好多笔补丁,穿了一双鞋子,这个鞋也穿不正,只能勉强用粗麻线把它系起来,以这样一种形象来见魏王。所以魏王说庄子为什么如此疲惫不堪?庄子说自己并不是疲惫不堪,而只不过是贫穷罢了。所以庄子对魏王的疑问做出了这样的回答。他承认自己生活贫困,但是并不像魏王所说的那样疲惫不堪。庄子说,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而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庄子承认自己生活是贫穷的。而在自己的描述中,可以知道,衣弊履穿,衣服是破破烂烂的,鞋子也有很多漏洞。我们再次可以看到庄子生活非常贫穷。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如此的博学而生活如此的贫苦,我们可以想到庄子如何从这样一种穷的生活中能够成长为庄子学派代表人物。而且他的学识是如此的渊博,尤其是《庄子》这部书中所体现出的庄子的人生追求。他追求一种高度的境界?也就是开篇《逍遥游》中所说的自由的境界。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庄子之所以生活如此贫困,而追求一种高超自由的境界,和他的独特的人生观念是有关系的。在《庄子》这部书和司马迁《史记》之中,都记载了庄子对富贵和功名利禄的鄙视。在《老子.韩非列传》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楚威王听说庄子非常的贤能,所以派使者用重金厚币来聘请他做官。许以为相,看起来是做丞相(中原地区诸侯国的丞相)。如果要用楚国的这一个语言来说,应该就是令尹之类的官职。这个官位仅次于国王,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当楚国的使者带着这样一种重金厚币来聘请庄子的时候,庄子断然拒绝了。他给楚国的使者讲了一个故事儿。他说,千金、重利、聊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给楚国使者讲了一个牺牛的故事。这个牺牛就是为了祭祀时养的牛,就是我们古人所讲的太牢之礼。太牢之礼的时候少不了用牛来做牺牲用品。*用来供养牺牲的牛,养了几年以后养的膘肥体壮的。然后到了祭祀的日子的时候,给这个牛穿上漂亮好看的衣服,把它拉到太庙之中用作牺牲用品的。那么这个牺牛发现他作为祭品宰杀的时候,他自己想到做一只小猪行不行?那肯定是不行的。庄子就想到了楚国人许诺给他做丞相,实际上就是让他失去了自由。丞相的位置是非常高的,但是一旦做了这个卿相,以后自己就失去了最宝贵的个体的自尊和人生的自由。所以他宁愿生活在贫困之中,也要保持这种个人的自由。
同样的事情,在《庄子.秋水篇》中也有记载,故事情节大体相当。那是庄子在濮水钓鱼的时候,楚国的两个大夫来聘请他。庄子又一次给他们讲了这个故事,说不想做那个神龟。这个神龟看起来非常高贵,呆在庙堂之上,但是连生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别的东西呢?所以也断然的拒绝了楚国大夫的聘请。这两个故事文字虽然不同,是不同的两个版本,但是道理大体一样,表现了庄子虽然生活非常贫穷,但是它对个人的自由是非常追求的。
尤其是庄子临终之前的那个场景。使我们看得出来,庄子对整个人生持有一种旷达的态度。看的开。《列御寇篇》是庄子的《杂篇》,就记载了庄子临终之前的一个场景。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无葬具岂不备耶?何以为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于此,何其偏也…庄子是一个博学的人,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年轻人去追随他,向他学习。所以庄子临终前,有很多弟子觉得他们的老师一辈子过着平凡的生活。所以来告慰庄子,说老师您放心的走吧,您去世以后我们会给您厚葬的。庄子听了这件事情以后,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而指责自己的学生。你们是白费力气,实际上我的葬具早就准备好了。但是我们从庄子的豪言壮语中,实际上是什么也没有的。以所谓的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玑,万物万物为赍送。好像什么都是他的葬具,实际上什么也没有。那庄子的弟子就很担忧,这不符合我们一般的传统的丧葬习俗。弟子们说随便把我们的老师埋在什么地方,甚至连埋葬都没有,被乌鸢、老鹰吃掉了怎么办?庄子说你们纯粹是多操心,瞎操心。他说,你看放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埋在地下就安全了吗?还不是被蝼蚁啃食了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庄子对待生命看得非常通达。所以我们说庄子的人生态度可以用"旷达"这一词来表达。这是我们从《庄子》、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书中的几个片段来看,庄子一生的值得我们关注的几个场景和细节。我们看出庄子的一生,虽然贫穷,但他是一个博学的人。对人的生命看得非常,也就是非常通达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个组织为什么会突然消失?
屈原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0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必背知识点!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
小升初百科知识大全(附答案),一定要为孩子收藏!
《向庄子问道》1、深度虚无主义(傅佩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