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知失调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被称为"认知失调理论",它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提出的。他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有维持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一致性的需要,以保持心理平衡,如果人们的观念出现了前后不一致或相互矛盾时,也就是出现了所谓的认知上的失调,这时人的心理会出现紊乱或不安,就会力求通过重新组织或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认知上的平衡。这一理论成果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理解认知失调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很有参考价值,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 将认知失调理论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
费斯汀格认为,认知失调是人的认知系统的一种正常状态,由于不同的认知元素各有其相对独立性,所以认知矛盾或认知失调是不可避免的。正因为在众多的认知组成的认知因素集合中,相互处于失调关系的认知因素普遍存在,并且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各种影响,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应加强对认知失调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探索人们在不同时机、不同场合可能出现的认知失调乃至活动异常的规律,把认知失调的问题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范围,预见到认知失调可能对人们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使认知失调处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掌控之中。从另一个方面讲,每个人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求,重视人的心理感受既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基本要求。人的心理在承受自身或外界压力时,往往会因紧张、焦虑、抑郁而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关注个性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失调的理论,缓解因认知失调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这是新的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的职责。把认知失调理论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应重点把握产生认知失调的以下几种情况:
(一)决策或决策后;费斯汀格认为,失调是决策不可避免的结果。这是因
为当一个人在两个或更多的事物中做出一个选择时,必然面临着内心的冲突,因为选中的事物有其不足之处,未选中的事物也有其优点或可取之处,所以在决策或决策后会产生认知上的失调。
(二)是在强迫服从的情境中;即虽然公开服从但内心观点没有改变。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对自己做出公开的行为的认知与内心的观点之间必然产生失调。如慑于纪律规定的约束和严明的奖惩制度,往往是外在的行为上服从了管理和约束,内心却没有真正地认同和接受。
(三)是在接触到新信息的情况下;尤其是与新生事物相关联的信息所对应的认知同一个人已有的信息之间往往存在着不一致。如新的思想、理论、观念为人们所接受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它必须打破旧的东西的抵制和束缚,才能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
(四)是在缺乏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认知失调;当一个人了解到其周围的人与自己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时会产生认知失调,周围的人数与自己的比例越高,这种失调程度越大。
二、 消除或减少认知失调,是群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动力
当出现失调时,人们会有心理紧张和不和谐的感觉,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人们会通过种种途径努力消除或减少失调,缓解因失调造成的心理上的不适和行为上的失常。消除或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有:
(一)改变与行为相对应的认知元素,即改变自己的行动使之与环境元素相协调,例如因为知道吸烟损害身体健康,那么把吸烟这种行为戒掉,就可以消除吸烟这种行为与吸烟损害身体健康所形成的认知失调。
(二)是改变与环境相对应的认知元素,即改变对环境的看法或改变环境使之与行为元素相协调,例如改变吸烟损害身体健康的认知,认为吸烟不会损害身体健康,这样与吸烟的行为就不会失调。
(三)是增加新的认知元素,消除或减少原先所产生的认知失调,使认知得以协调一致。例如“认为我很聪明”,但“考试不及格”造成认知失调,可以增加“考试时我状态不好”使原先的认知得以协调。
个体具体接受并采取哪种方法消除或减少认知失调,具有不确定性,思想政治工作要认识到人们有消除或减少认知失调的内在需求,人们有形成正确认知的趋向,根据认知失调的程度,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形成有效的应对机制,对个体施加积极有益的影响,引导个体对自身做出客观的评价,找准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增加其正确的认知,纠正其错误的认知,从而消除或减少认知失调,使认知协调一致。
三、认知失调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因为认知失调是普遍存在的,人们的认知总是处在失调-平衡-失调-平衡的变化中,所以深入研究认知失调对人们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具有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领域。
(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有消除或减少认知失调的内在需求,为此会采取各种途径努力使自己的认知协调一致,并且主动地避免可能增加失调的情境和信息。由此可以看出,认知失调理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从个体内部认知元素间的不一致入手解释社会行为的动因,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研究人的思想、行为的一门科学,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以实现自我教育。
(二) 加强环境氛围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利用环境,并创造更有利于工作对象转换思想或行为的环境,以求取得情境交融、相得益彰的教育效果。 加强环境氛围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个方面,通过改变对环境的看法或改变环境达到改变态度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营造有利的信息环境和氛围。尽量使人们多接触积极有益的信息,避免接触消极不利的信息,从而使人们更多地形成正确的认知,抛弃错误的认知,形成有益的认知集合。例如营造群体氛围,发挥社会群体在消除或减少个体的认知失调方面的作用,认知失调理论认为,社会群体,是个体认知失调的主要来源,也是消除或减少可能存在的失调的重要条件,通过获得群体对某些观点的社会支持,一个人增加了同群体相协调的认知元素,由此消除或减少了整个失调,而且,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越大。群体中个体的认知失调就越容易被消除或减少,群体的意见分歧就越容易减少。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费斯汀格认为,不协调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具体地说,它取决于两个方面:(1)不协调的程度同某一认知元素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成正比,比如我要养家和丢掉工作造成的不协调程度是非常高的,而不喜欢吃菠菜,但又多少吃了一些菠菜产生失调的程度却不会太高,因为养家和丢掉工作在个体的认知结构中占重要地位,而不喜欢吃菠菜和吃了些菠菜在个体的认知结构中相对来说就不那么重要。(2 )不协调的程度取决于一个人所具有的不协调认知的数目与协调认知数目的相对比例,例如,主张和平和参战是两个矛盾的认知,会导致认知失调,但个体参加战争可能与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认知一致,因而可以减少失调程度,或者根本不会产生失调。可用公式表示:
不协调认知项目数量×认知项目的重要性
不协调程度=        --------------------
协调认知项目的数量×认知项目的重要性
正因为认知失调的程度不同,个体的表征和倾向也不同,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掌握人们可能出现的认知失调的性质和程度,针对个体的实际情况,考虑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产生逆反心理,确定适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奖惩适度的原则
认知失调理论研究指出,太大的奖励或惩罚只会产生很小的失调。所以说在奖励和惩罚过重的情况下,从改变个体内心观点的角度来讲效果并不理想。而奖励和惩罚较轻时,常常更容易发生紧跟着公开服从之后的内心观点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公开服从之外,如果我们还想使说服对象的内心观点得到改变,那么,最佳的方式就是:提供的奖励或惩罚既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要掌握一个度,足够引发外在的服从刚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借鉴认知失调理论的研究成果,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时,制定奖惩制度要适度,使人们真正在思想上有所转变,做到表里如一,取得既治标又治本的理想效果。
欢迎订阅知远防务电子报
我们在第一时间抢先报导全球最新防务动态,关注世界热点事件,追踪防务发展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费斯汀格
学理论受益匪浅
图说社会工作理论丨(2)认知行为理论
2018财务部个人剖析材料.docx
当预言失败时
认知协调——这个时代是什么让我们惶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