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镇新韵
电视片《古镇新韵》解说词
(2011-06-20 15:00:25)
转载▼
标签: 杂谈
这条流淌着民歌小调的小河,叫九道河,沿途吸纳了花溪、赤水河等九条溪流之后,合流为白水,最后流入长江,并在入江口滋养了一座古老的小镇——枝城镇
出片名《古镇新韵》
枝城原名枝江镇,翻检相关史料,可以查到如下记载: “枝城,古属罗国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别名丹阳”。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始设枝江县,所辖下砣市,就是今天的枝城镇。
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枝江县从澌洋洲迁至下砣市(今枝城镇沙砣),开始筑城。从这张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土城的规模虽然不大,但也四门俨然,颇有一点城的样范了。
明咸化四年(公元1468年),对城池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扩建,改土城为砖石,城墙高度厚度均超过一丈,周长增加到五里五百步,共设“迎晖、正东、解阜、拱辰、青云、小西门”等6个城门,从此成为古镇的基本格局一直沿袭下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刚刚从饥饿的阴影中走出来的中国人,为了战备的需要,决定在京广线以西,修建一条纵贯南北的大铁路,也就是后来的焦柳铁路。就这条铁路的过江地点,设计者在东起武汉、西至三峡的长江上进行了反复的踏勘,最后选定了湖北宜都的枝城镇,从此,这个古老的滨江小镇,随着火车的轰鸣声,逐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被白水和长江环抱着的古镇,因为近水,构筑高大牢固的城墙,除了通常意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挡水防洪,直到如今,枝城人依然把这道城墙叫作“城堤”。现在,从北门矶头走过来,看到的也就是一道临江的堤坝。
这道堤坝的另一头是小东门,残破的砖石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这两道深深的闸槽也印证了城墙就是堤坝、城门就是闸口。
古老的临江小镇,历经千年风雨的淘洗,虽然早已经旧貌换新颜了,但在一些残存的古建筑上,依然可以寻觅到历史的影子。
小东门的边上的胡氏老宅,就是一栋百年老宅,上下两层,全木结构,据胡家后人、这位  岁的胡老太太说,当年是一座走马转角楼的大宅子。
[老人同期声]
从小东门走过来,在城堤的两边,可以找到文庙和张氏老宅。文庙也就是孔庙,班驳的墙体虽然无法复原过去的繁盛,但是,透过这些残檐断壁,依然可以品位到古镇的文脉气象。
张氏老宅在古镇的历史上,是最为辉煌的大宅之一,明清交替时期,张家祖先挟万贯之富,从山里来到镇上,建宅院、开商铺,到民国时候,已经是占地百顷、广厦千间了。后来,有名的宁阳会馆就设在这里成。现在能够看到的只是一个门楼,根据附近的居民反映,据说名噪一时的《山揸树之恋》,就曾经来这里考察过外景。
[居民同期声]
曾经是“丹阳八景”之一的丹阳书院,就位于宜都二中的校园内,当年课徒数十人的书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千人以上的县级高中。房子变了,环境变了,唯一没有变的,就是这琅琅书声和人文精神。
沿着白水上溯,无论是九道河还是赤溪河,都可以听到不加任何修饰的民歌小调,千百年来,它们就象这清澈恬静的河水一样,闲适的流传着、回响着。近年来来,枝城人已经开始着手整理这些民歌,《四季望郎》、《想吃石榴等咋口》等经典民歌段子,已经开始登上大雅之堂。
花石桥边的龙泉寺曾经是一座香火鼎盛的古刹,位列丹阳八景,现在正在复建。离龙泉寺不远的地方,还保存着一个传统的手工榨油坊,这是古镇人有意保留下来的,不在乎它的生产效益,只是想做一点传统文化的备份。
九道河流到这里,开始变得开阔起来,这片开阔地叫作宁家畈,清末民初著名的乡贤、学者杨守敬就出生在这里,其先祖因助明开国有功,封为武略将军,镇守枝城,从此杨家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繁衍。
被日本尊崇为“现代书道之父”杨守敬,精于书法、舆地、金石及版本目录等多种学术,是名震中日的一代大家。他的《水经注疏》被誉为中国现代地理学经典,他的书法开一派之先河,成为一代宗师。现在,以他的故居为基础建有杨守敬纪念馆,位于镇西北5公里处的杨守敬墓,也在2006年5月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枝城,已经发展成交通重镇、工业强镇,五十三亿的年度总产值和一亿七千万的年度财政收入让古镇变得举足轻重。古镇人看重经济发展,同时更看重传承历史文化,为了弥补岁月风霜和时代变革对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与创伤,古镇人现在正以各种形式开展着传统文化保护活动。镇政府委托武汉理工大学编制了《枝城镇古镇保护规划》,先后出台了《宜都市枝城镇古镇保护管理办法》、《枝城镇解放路、复兴街等传统古镇区保护管理规定》、《枝城镇解放路、复兴街等传统古镇区保护措施》等。明确划定了历史镇区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的范围。对规划保护区域内的建筑高度进行了严格控制;树立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观念,保护镇内历史建筑,延续古镇区的传统格局和风貌特色,确定了镇内历史建筑的保护等级与范围。
如今的枝城,各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已逐步成为新的时尚:青林寺谜语、民间吹打乐、宜都故事、薅草锣鼓等项目已经分别被纳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端午划龙舟、逢年过节玩彩船、踩高跷、舞狮子龙灯、扭秧歌等传统民俗活动,又重新出现在古镇人的生活之中,全镇现有民间吹打乐队40班、文艺团体3个、民间艺人400多人。
[镇领导同期声]
碧水环抱,丹凤朝阳,这个曾经叫着丹阳的古镇,将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工业经济,打造成两扇绚丽而有力的翅膀,正在迎风起飞!这座千年古镇正在上演一出华丽的时代新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读《枝江县志》
枝城怀古(手册)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18)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
枝江和枝城
杨家聚集地--醉美枝城九道河
枝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