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 | 衡正安 · 东西方文化视野下的高校美育

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与高校美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衡正安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衡正安。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探讨高校美育这个话题,我觉得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这不仅是学生的需要、大学的需要,我认为也是这个时代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东西方文化视野下的高校美育——以中国书法为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观点:

    一是在东西方文化的视野下,关照美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艺术;

    三是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有传承之危;

    四是书法,是高校接受美育教育的最好入口。

    下面讲第一个观点:东西方文化视野下,美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为什么要强调在东西方的视野下?因为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天下观,没有世界观,在传统里我们没有必要,也不需要这样的视角。但1840年之后,我们已经融入了这个世界,必须要有这个视野,也必须在这样的视野下谈论有关问题。

    早在150年前,李鸿章在给清廷的奏折中讲到:“(当时的)中国,已处在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时期。”他清醒地意识到当时的中国已经到了危难之际,已经来到了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可见,李鸿章对时局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而今天,我们又来到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这个变是全方面的,其中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紧迫地提醒我们如何审视现代文化、如何对待固有的传统文化,以及如何走向未来的文化,这些问题具有高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百年来,我们为了民族的存亡和国家的富强苦苦追寻,从挨饿、挨打,到今天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这既是中国发展的奇迹也是世界发展的奇迹。然而,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脉没有中断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这百年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中文化的核心部分美育之承传也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目前我们完全被现代审美思想所包裹,现代审美思想说的具体一点就是西方文化的美学观,甚至我们处在“集体无意识”之中。看看我们所学的,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和传统文化没有太大的关系,即便是语文中的诗词歌赋也是被“现代化”了的,这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

    第二个观点,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艺术

    毫无疑问,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博大精深,不仅是一枝独秀,而且还创造了独特的东方艺术,中国的老庄思想、禅学境界以及儒家的仁厚宽爱,无不是中国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文学的空灵和禅境,绘画的枯寂和灿烂、书法的宽博和疏密,无不是中国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美学思想的物化。还有音乐、舞蹈、建筑、民间工艺等传统艺术都深深地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美学精神,使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取得了独特而辉煌的艺术成就,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百年来,我们对西方美学思想的传播与学习,更加清楚的看到中国文化的“技术体系”,其直觉、非逻辑的思想底色,是孕育中国审美思想的基础,具有极为鲜明的东方个性。与西方“哲科体系”理念论思想的内在推动下,重知识、讲逻辑、善推理等形成了显著的对比。从东西方文化的高度审视两种不同的文化,可以清楚的看到,以中国农耕文化所孕育的“非科学”的审美理想,似乎更能抵达艺术精神的真谛。

    第三点,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有传承之危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美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运用到我们的艺术创作和日常审美之中,也很少产生以传统美学为主体,具有普遍影响的艺术精品,这和我们的美学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传统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断层的话,我想实不为过。我们常常很骄傲的认为四大文明古国唯有我们没有中断,而消亡的三大文明古国有的国家已经不存在了,有的甚至人种都被置换了,这不是正严肃的告诉我们:文化是可以中断的吗?这不正是严肃的告诉我们民族是可以消亡的吗?而且文化的中断和消亡往往是悄无声息的,是不知不觉的。试想,如果民族的核心文化被改造了、甚至不存在了,那么这个民族存在的意义何在?如果这种文化的审美核心被替换了、性质被改变了,那么这个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有多少?

    第四个观点,书法,是高校接受传统美育最好的入口

数千年来,由于传统文化中“学以致用”思想的根深蒂固,我们更重视有用的专业知识,忽略了美育等看似无用的文化修养,殊不知有用的知识往往是由无用的基础知识所决定和承载的。高校,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枢纽,一方面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一方面也培养着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所以,在高校中大力普及、宣传和传播美学思想和美学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承传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这是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使命。而传统美育教育最好的切入口,我认为是具有独特东方文化代表的书法。

    近年来,国家对书法教育极为重视。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将书法从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对学生书法的美育教育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最近书法又升格为一级学科。可见,书法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典型意义逐渐被社会所公认,书法文化在塑造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性质和审美气质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我们高校的美育教育,要抓住这一良好的契机,广泛的开展书法美育教育,承传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那么,书法究竟在传统审美思想中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我想,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体性。书写或欣赏书法作品对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的接受,是图像、声音、会意以及艺术感受的立体全息信息,这是汉字和其它文字相比所具有的天然属性。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汉字书写被敲击、拼音、拆解笔画和语音所代替,汉字的书写已逐渐被异化、边缘化,失去了汉字书写的社会背景,从而也失去了文字在交往中整体性的特征。恢复书法的学习、书写和欣赏,对这一走向的纠偏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写意性。书法的“写意”之特色不仅作为自身艺术的特性之一,而且还影响到中国其它艺术的塑造和发展,甚至有的学者认为书法的写意性,奠定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是我国艺术“意象”思维的来源,与西方“写实”审美有着本质的不同,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典型代表。这种以经验技术为基础的非“知识体系”,不需要理性、推理、观念和推导,可以直达艺术的本心,与艺术的本质靠的更近。

    三是时间性。书法的书写具有时间性、不可重复性,这些特征不仅需要书写的一次性完成,而且还大大地增加了书写的难度。由于它是一次性完成,又不允许有所增减、描摹,所以它又具有线条的特征。线性,造就了中国审美的基本精神,在绘画、音乐、建筑、文学、诗词等方面,无不具有线的思维方式,成为中国艺术的最大特征之一。

    四是简约性。这一特性高度地的表达了中国的哲学精神,特别是道家以自然、无为为指归,融入了禅的空性的思想,将简约之精神推向极致。这一审美特质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而且具有后现代的意义。向内、含蓄、收敛、中和等,是一种用最少的物质、形式和笔墨,力图去表达最多的精神内涵、最深刻地审美思想。

    五是崇古性。书法的崇高思想尤为明显,也更具有独特的价值,在看似“保守”的思想理念中,包含着极为深刻的人类生存法则和后现代思维方式。到了清代乾嘉时期,书法的碑学兴起,追求古雅、金石、三代之气,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崇古思想体系,不仅对书法是一场革命,而且对整个艺术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是中国艺术美学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目前,我们对这种美学思想挖掘、阐释以及发扬还很不够,这是极为超前的思维方式,具有巨大的阐释空间和思想价值。

    六是空间观。上面我们说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以经验技术为基础的实践系统,不是以西方理念为前提的知识体系,所以她不强调透视、结构和拼贴等空间构成。特别是书法以二维的纸面书写,利用浓淡、枯湿、飞白、粗细、轻重、转折等水墨、用笔的变化和方法,展现出丰富的意象之态,其碑学的融入使金石的立体感在纸面上呈现,甚至具有三维的艺术效果。非常独特而难得的是,这些艺术表现形式是在一次性中完成,还要达到中国传统美学所追求的艺术境界,这是非常难也非常罕见的艺术形式。

    七是色彩观。计白当黑,是中国色彩美学思想的独到之处,也是东方艺术色彩观的典型代表,在书法创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书法墨的黑和宣纸的白,产生了一种既对立又相容的关系,在水墨和宣纸的碰撞和交融下,不仅具有墨分五色的笔墨效果,而且天然的具有一种禅和道的意味,在材料和色彩上将我们的审美指向于色像之外,将人们的心引入,用心像去感知物象,淡化外在炫目色彩的干扰,将哲学的意味嵌入我们的艺术审美之中,形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空灵的色彩艺术形式。

    综上所述,我们确实来到了一个百年不遇之大变局时代。回望百年,我们以一个伟大民族的不屈精神和奋发图强的意志,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以迅猛的经济发展令世界所震惊和赞叹。然而,百年来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和惨痛的教训也值得深思和反省,特别是对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的继承和阐释还严重不足。在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没有深入的了解,对现代文化没有全面而深刻的甄别的前提下,大谈创新、大讲融合,显得草率而浅薄,所以,艺术界出现了诸多的审美混乱,就不足为奇了。文化是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与其它知识体系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她更需要多元和丰富,所以我们认为,当前亟需对传统美学作深入而客观的研究和普及,慎谈创新,多谈一点继承,是当前高校美育的重要工作。

    好,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学术简历:

第十一届全国文代会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委宣传部首批紫金文化艺术英才。现工作于江苏省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言恭达文化基金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文艺评论、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150余篇。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九届中国文艺评论奖,第二届江苏文艺评论奖,首届江苏紫金文艺评论奖等。

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孝祥:中国近代美学的四大特征
中国现代美学的“审美功利主义”传统
高校美育涵濡大学生文心
浅谈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儒家传统美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