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弱冠出道却又英年早逝,奇才任伯年何以领头“海派”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任伯年进入亿元时代不算早也不算晚,2011年西泠印社杭州春拍以1.6675亿元天价落槌,敲出已知人物画独幅最大件,高2米多乘1米多尺寸,《华祝三多图》受上海富商方仁高七十大寿所托。题材巧取庄子《天地》中历史典故,古帝尧出巡至华封古地的深山丛林,当地百姓们向尧帝三祝,而尧帝行三次辞谢礼。“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任伯年既抓住了通俗文化的核心寓意,又充分展示人文画的古典魅力,可谓雅俗共赏。他承自家学,父亲是民间肖像画师,十五六岁单闯上海偶邂名家任渭长,后跟随其习画,接触传统正宗派路。十多岁出道给人画肖像糊口,凭借超高悟性和勤奋好学,很快便名震上海,在广东商圈人士的追捧下逐渐成为海上画派核心人物。如果说,史上比他名气更大的后来者吴昌硕是第二代海派领袖,那么奇才任伯年够称得上第一代“创始人”角色,现代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视他为“仇英后第一人”,这赞誉对民间画师来说可谓光宗耀祖。任伯年何以领头当时最大画派“海派”?他有什么过人之处,能继曾鲸、丁云鹏、陈洪绶、八大、华喦、闵贞、费丹旭、任熊等人物画大师之后,而开启徐悲鸿、蒋兆和的新一代画风?此篇寻经查典,以切正题。

图1 任伯年《华祝三多图》212.5×106.5cm 绢本设色41岁力作 西泠印社杭州2011春拍1.6675亿元

一、家传写真

任伯年之所以具有独特的绘画风格,与他家传写真术有重要关系。任伯年家境并不殷实,父亲开米店,没有记载他读过私塾或者请过家教,从儿子任堇叔的记述得知,他十岁左右就承父任鹤声写真术衣钵。据说父亲为人低调,很少人知道他会画肖像,并以炫术为耻,直到晚年才将一身本领传授给任伯年,并且教导有方,很有一套民间习画的方法。家里只要来了客人,就让任伯年默记临写,画出客人相貌特征。一次家中有客来访,碰老父亲不在家,待父亲回家后,询问来者何人,任伯年不知姓谁名谁,只好凭记忆画下那人样貌,父亲一看便认了出来,这种练习速写抓事物特征的习惯,伴随任伯年一生的创作生涯。正是自小练就“观察”的童子功,因此下笔如行云流水,根本不在乎形象问题,早已胸有成竹,这在人物画的生动性上十分显著。之后拜师学艺中,他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造型学训练,以达眼疾手快的超高境界,后世称他“曾波臣后第一手”。曾波臣即明代最著名肖像画大师曾鲸,他画人如镜取影,十分逼肖,任伯年在人物面容渲染与勾勒处理上,很有波臣派风格,以凝练精准的线条勾出人物骨相,每一根线既要造型正确又要助于传达人物内心,可谓惜“线”如金,形神兼备。其难度在于,多一线弃真,少一线不似,如此看来任鹤声之家训对任伯年的画途生涯起到奠基作用。

图2 任伯年人物画 出处不详

图3 任伯年《蕉荫纳凉》121×53cm纸本 1880

少年任伯年不仅善于抓住人的样貌与性格特征,还很乐于观察动物的性情。有次他在家里画画,忽然听到门外传来“牛打架了”,便立马跑出去观赏二牛斗的有趣场景,迷恋绘画的伯年一边看牛激烈运动,一边用手指在手心默画其动态轮廓,抓住每个瞬间的典型特征,骨骼、肌肉、动态、情绪都笔下一一刻写,回家后草稿速写出刚才二牛的激烈场面。“二牛图”不仅生动形象,还不失韵味风采,这功夫不仅练手上技能还练大脑速记能力,任伯年有着超与常人的天赋。此外,波臣派汲取西方素描透视法,人物五官凸显立体感,设色渲染按照骨骼与肌肉的形态而进行,这在任伯年肖像画中尤其体现,连衣服纹路都结构分明,视觉上达到二维半的空间效果。任学过西方速写,必然也接触过素描体系,但学习程度和体系性没有详细记载,只知道他与上海土山湾画馆主任刘德斋交情甚好,而这个馆主通熟西洋素描与写生,任伯年在此有过短暂学习,他的速写稿有3B铅笔完成的,成品起稿痕迹清晰可见。而土山湾画馆也就是传说中我国“西洋画的摇篮”,超强的洞察力再加上西方速写那套画法,对人物画塑造方面简直如虎添翼,任伯年也有了外出随身携带铅笔的习惯,走到哪里看到感兴趣的景、人、物,都迅速尽收笔底,锻炼一副落笔快、思想快、构思巧、顿挫节奏、章法有序的绘画技能。陈半丁在评论任伯年时,说他会用“套笔”,就是主笔下去,连带二笔三笔至四五笔的勾画技巧,连绵不断,笔断却意连,这种画法非临摹能达到,而是观察、练习,再观察、再练习,没有持续二年的素描、速写功底,根本做不到这程度。因此当今即使中国画系学生在选择院系前,也必须老老实实学习素描造型基本功,并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笔者此时想到另一个速写高手——黄胄,也是这般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同样作为人物画大家,对马、驴子等动物刻画也达到手到擒来的程度。古语“传神写照,尽在阿睹中”,并非人物外在体态不甚重要,而是形似基础之上,神似的讨论才有意义,黄宾虹大师在“形似”和“神似”上做过通俗理论,绝似与绝不似都是欺世盗名,中国画追求绝似又绝不似。当然,聪明过人的任伯年必然在父亲教导时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的画并不全然继承西方那套,但对传统文人一脉,又持批判性继承的心态,因为他笔端保留着最淳朴的民间风格与图真精神。虽然后人也很多评之传统系薄弱的言论,这是任伯年不得不面对的遗憾,一来家境因素不允许,二来社会环境受限制。想想原本就动乱年代,我国宝贵书画资源基本集中在乾隆内府,还有当官、贵胄、富人手中收藏一部分,好字画基本秘不示人,贫穷少年哪里弄到一张来观赏,普通百姓家根本触及不到教育资源。况任伯年所处晚清,四王和董其昌遗训腐朽固化,文人们抱着祖宗传下的宝贝不肯撒手,找不到创新方向,又没足够勇气蔑视旧序公式,于是在徐悲鸿、林风眠现代教育大家高呼棒喝之前,任伯年聪明地做了一个自我革新之士,这位志士不仅改良了绘画,还翻新了艺术市场。(任伯年在当时上海画界润格最高)

图4 任伯年《测字图》纸本167×94cm 1873

图5 任伯年《五方进财图》纸本150×82cm 1874

除了至关重要的民间肖像画本领,还有个经历需做提及:太平天国抗大旗。据前后经历推测,当时任伯年十五岁不到的样子,身材消瘦,本来就与父亲离开绍兴逃往诸暨包村亲戚途中,吃不饱穿不暖,一人鼎抗农民起义军的大旗,这可累惨了少年。当时李荣发在攻打杭州、绍兴,父子二人失散,任伯年稀里糊涂就被卷进残酷的战争,加入革命军行列,但这段参军经历并不长。任堇叔后来在他49岁所拍摄照片上记录了这段史实,语言悲切,用词苍然而有力,亲笔记载父亲那段人生苦难,不仅风餐露宿,还在战争炮火中忍受同胞离世和随时牺牲之可能。“阵敌弹丸,挟风嗤嗤,汰旗掠鬓,或缘干坠,坠处触石,犹能杀人。尝一弹猝至,撼旁坐者额,血濡缕,立殆!”观者仿佛看到人间惨剧,听到耳边威风凛凛,子弹穿野而来,不小心一代大师就命陨硝烟弥漫的战场。太平天国撤离杭州后,任伯年趁机脱离军队,逃回家乡萧山,而父亲早已在逃亡途中遇害,年少的任伯年内心受到沉痛打击。提到这场农民起义,笔者又想起另一个可怜人,历经家族多年逃难,终于战后第五年找到了失散家父,而家族中人也死伤参半,此人就是小任伯年4岁的吴昌硕大师。二人不仅是师徒,还为挚友。

图6 任伯年《麻姑献寿》125×63cm纸本 1892

二、古为我用

1861年天津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任伯年无家可回,只身一人沦落宁波靠父亲的老本行混饭吃,开始画仕女、梅花、佛像等民间题材,灵活聪慧的任伯年从拿起画笔那日起,就不是一介文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天真理想,笔墨是他谋生的工具。因此他很早就研究市场,懂得什么画好卖,怎样在市面上“讨喜”,像市民阶层喜欢的世俗小说、故事传说、民间文学等再现图像,都是他自始至终的拿手好戏。宁波木雕的传统为任伯年绘画注入新鲜活力,据说他后来还根据记忆为父亲捏造很多塑像,还画父亲立、坐、侧、窝等生活形象,从沉稳凝练的笔墨中,透露对死去亲人的无限忧思。据说任伯年就住在清代大文人姚鼐的旧筑大梅山馆,并创作了很多世俗人物画作品,包括“小侠江话别”、“风尘三峡”、“二十四孝”等传统题材。四年后的1864年,25岁的任伯年辗转进中国最富庶繁荣的魔都上海,面对这座通商口岸的商业大都会,外国商人、本地富绅、官僚巨贾云集,更是考验任伯年绘画经验与市场契合度问题。市民阶层有独特的市民文化,接地气、生动活泼、地方风俗,百姓需要的并非阳春白雪,而喜于积极健康的美好寓意,热衷有趣风流的故事传说,这在学院派中是难以逾越的鸿沟,科考制度并不为人间烟火和下里巴人提供审美的梦想。但这些通通都被任伯年领受过,上至文学典故、历史传说,下至乡野村士、凡夫俗见,只要市场喜闻乐见,他便笔熟能详。在这特征上,也看到海上画派的共同风格:通俗,写实。

图7 任伯年《钟馗》132×65cm纸本 1891

图8 任伯年《麻姑献寿图》纸本149.5×80.5cm 1889

拜师任渭长这件事,有很多趣闻记载,但相对真实可靠的属徐悲鸿《任伯年评传》,文中具有情节虚构性,但大概不出格。说是任伯年在上海地摊卖画,此时任渭长已名遍南方,画价格很高,伯年为谋生不得已伪款任渭长,以低价出售。某日渭长经过地摊旁,忽然看到自己款印的扇面,细审佳作,觉得不差于自己的功夫,便问:“这扇面谁画的?”任伯年说:“任渭长画的。”又问:“任渭长是你什么人?”回答:“是我叔叔。”又追问:“你认识他吗?”伯年心里胆怯,不好强答,便说:“你要买就买喽,不要就算了!”渭长匪夷道:“我就想知道这扇子谁画的。”伯年说:“两角钱哪能买到真的任渭长画扇。”渭长又追问:“你到底认不认识任渭长?”任伯年这下心里没底了,眼睛都不敢直视对方。渭长笑着说:“我就是任渭长。”伯年羞愧难当,不知所措,渭长看出眼前青年的窘迫,没有为难他,“没事,我就是想知道这扇面出自谁之手。”伯年局促答道:“是我自己画的,为了糊口而已。”任渭长看着二十出头的青年,画功如此不俗,心中也生喜欢,便问起姓氏和家庭,任伯年说自己在父亲那里听说任渭长的大名,知道是画界高手,因为年龄上是叔叔辈,便谎称“叔父”。任渭长就此收伯年为徒,但出于任伯年生活贫穷,便将他送到苏州堂弟任熏(字阜长)那儿学画,阜长的人物画学陈老莲,伯年便跟任阜长一起学习前人陈洪绶(老莲)遗法,传得宋以后画学正宗。也有记录说,任熊(渭长)提前定制五把仕女扇面,三天后取,没想到任伯年竟画毕,也考验了模仿者超快的作画速度。

图9 任伯年《钟进士像》132.2×65.6cm 1891

任伯年对陈洪绶的研习,陈半丁有过形象描述:“任渭长学陈老莲做到了炉火纯青,而任伯年学陈老莲则一变其法,比任渭长出格,所谓'入范围而能出范围’,有自家面目,能独树一帜。他思想快,构思巧,比渭长出格,是很了不起的画家。”半丁先生用“出格”一词点破伯年相比族叔渭长的厉害处,他将陈洪绶那套家法吸收进自己的家法中,它法为用,我法为体,在大师面前始终没有丢失自己的面孔。在任伯年人物画和花鸟画中,我们还能嗅出哪些曾经的面孔?仕女画的古典又不失洗练,有费丹旭笔下美人的骨相风情,却又多了分洒脱俊逸,笔墨纵舒而写意;人物造型奇特,情节性强而夸张化,有陈洪绶的造型遗韵,但更加丰富人物内心和情绪,与高古节制的陈老莲相比,任伯年放开些许真性情,夹杂民间淳朴的诗意;钉头鼠尾的线描风格便直接来自任熊、任熏的二位亲授,尤其任熊力量般的铁线描、蚂蟥描、折芦描等混描参差手法,对伯年传授显而易见,但后者没有刻板地继承,而将线描个性化甚至人格化表达,墨色干湿浓淡层次胜一筹;晚年时意识到美学思想重要性,上追恽寿平墨骨、华喦笔意和八大超逸,渐入“写”之佳境,受八大启发“得八大山人画册,更悟用笔之法,虽极细之画,也悬腕中锋”,“新罗山人(即华喦)用笔,如公孙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一时莫与争锋”;还有扬州八怪市民风气与古趣幽默,任伯年跨过民间审美雅俗共赏的“门槛”,书写群众百姓的寓意和寄托;有设色绚丽多样和表情丰富形象之特色,没有抄袭曾鲸只表现面部而忽视衣纹绮罗之异风,或者禹之鼎不同寻常地将屋室器具毫末毕现,任伯年不走任何极端,也不驻足于哪位大师的风采。据吴昌硕后来回忆,任伯年曾到过山东济宁武梁祠,深究汉代画像石,因此作品中金声玉振之妙或来此灵感,笔墨灵魂更上一层楼。观览尽数他学过的前人大师,基本都具有某种现实主义,这种现实风格要么表现在形似,要么深入精神之真性情,总之“图真”思想贯穿整个创作生涯。伯年还擅用“双勾”,双勾必须充分了解事物本质规律,透视理解不能含糊,任伯年高超的观察力和熟记于心的本事,使他能胜任这个技法,王雪涛曾看到学生临写齐白石的虾,便让学生试着用“双勾”画一只虾,学生就不会了,可见技法的难度,与肖像写真术有着同样的高技能诉求。色彩运用上,任伯年花鸟画贡献更大,以焦墨钩出骨相,施以重彩,虽然文人清气输给吴昌硕、齐白石这种超级大师,但明媚向上的姿态更讨人喜爱,但后期接受恽寿平没骨画法,重彩赋色法被“稀释”了浓度,连花鸟世界也一副仙姿道骨,撑起古典法理步入现代风气的一座津梁。

图10任伯年《桃源问津图》177.5×47.4cm 1886

图11 任伯年《茂陵秋雨》29.4×18.4cm 1885

任氏画风在当时的上海最称尚,并且影响之后一个多世纪,即使现在学院派技法学习,也常以任伯年人物画为重要参考坐标,线描训练的模范。成名后的任伯年不忘师父渭长的提携培养,也慷慨授艺与徒,传说倪田跟王氏师父学画常受到严厉指责,后来偶遇任伯年,任指导了几番,并招呼家中面授画艺,倪田受到很大影响,回去后潜心学习,终于有一天超越了王氏师父。所以史话有“今之学任颐者皆倪田别派”的说法,意思任颐学子众多,各路门派中都有愿拜师者,也说明他授徒有方。任颐即伯年。

三、海派台柱

任伯年跟随任熏学画时间不过半年,便重返上海卖画,但意想不到的是,再回上海便成为市场宠儿。一把扇面卖到200铜钱,且门庭若市,当时普通画家扇面也就几十文钱,消息很快传到师父任熏那里,任熏便从苏州赶到上海,也尝试卖画,但一把扇画最多100铜钱,且市场惨淡。这让任熏有点尴尬了,但没办法,据传一气之下将砚台丢进了黄浦江。后来任渭长将儿子任立凡也交给任颐学画,看出对亲学生的足够信任。任伯年在海派初成期,画的标价最高,且很多商人抢购,订单接憧而来,一天十几件甚至几十件,任氏后期根本无法完成硕大工作量。可惜又可悲的是,大师晚年染上鸦片毒瘾,生于鸦片战争之年的任伯年,却没战胜这场诱惑,不仅因鸦片耽误作画工夫,还在56岁的中年生命因肺病戛然而止,在艺途巅峰之前画上了休止符。

图12 任伯年《公孙大娘舞剑图》出处不详

徐悲鸿在评传中提起任伯年嗜爱鸦片,烟瘾犯时无心作画,克制不了鸦片的引诱,但只要猛吸上几口,精神气立马来了,如生龙活虎,一次连续作画好多幅,元气淋漓。因此徐悲鸿将任伯年这类画家比作明星、抒情诗人,而非严肃的学究、史诗,这是出身影响和职业所限,才华近于李太白而不近杜甫。任氏不仅为人低调,也天生疏傲,生活方面不拘小节,头发有一寸那么长了不剪,有时懒得作画,画商增加润资,他也不为所动,反而不屑,在自己的“春风得意楼”自在地品茶,看着楼下养的鸡、羊、猫等牲畜,一个好不自在。因此成名后的任伯年,家中时常堆满纸绢,画案被垒成小山头,有些画商气愤不过,时常跑去要画,看见任伯年竟在吸食烟,怒从中来,任伯年却不紧不慢地,拿起笔不一会就作完一幅画,打发了画商。据说有个画店小学徒来按时取画,任说没有画完,回去等几天,学徒就回店了,结果被店长骂个凶狠,学徒顿时吓哭,这时店里有两个认识任伯年的朋友,问其缘由,不禁失笑,带着小学徒去找任伯年索画,任见朋友光顾,只好临时现场作画,完成了约定件。

图13 任伯年《大士像》1883 绢本墨笔

任伯年的市场人气主要由广州帮商人推崇起来的。任伯年经由画友胡公寿介绍,受到“古香室”经理胡铁梅的赏识,并单独给他开路,在扇笺店作画并销售,由此任也认识了很多大商人和富绅名流,对其事业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之后每年12月,任伯年都不忘到胡铁梅的画店作画,不忘胡的知遇之恩,因此留下很多藏品。大商人章敬夫订画,三年后才索得《五伦图》,九华堂店主朱锦裳、银行家陶浚宣等都是热衷粉丝,还有些外地商人甚至老外,都从任伯年那里求过画。商人们四处经商,把任伯年的名声传播到很多地方,南方一带都知晓任氏为当代名家。《海上画语》有一记事:一个广东商人前来买画,任伯年当时住在城北,由于交通工具不便,多次想见却未成,后来干脆守株待兔,发现任回家后便紧跟其后,还迈进了室内,任伯年无奈只好让他止步,商人便怯生生地离开。此事件流传开来,足见任伯年的名声大噪。

图14 任伯年《贵妇出游图》纸本设色 1885

1890年,刚50岁的任伯年身体出现病症,知道自己常年吸食鸦片而元气渐衰,便将自己积攒的三万金交给表姐夫,代他回乡置地办产以备晚年生活,可谁知那赌徒姐夫很快就将庞大的资金挥霍殆尽,还弄了一张假田契骗任伯年。任得知后悲恸懊悔不已,但为时已晚,肺病此时又加重,没有体力继续作画养家,生命最后一年的秋天,用遗墨完成《送子观音》、《洗耳图》、《竹涧流泉图》。1895年11月4日,一代人物画大家任伯年病逝,他的离去是书画界的惋叹,吴昌硕做挽联:北苑千秋人,汉石隋泥同不朽;西风两行泪,水痕墨气失知音。如今,世人将他与吴昌硕、蒲华、虚谷齐名为“海派四杰”,与任熊、任熏师徒三人合称“海上三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画师任伯年的商业奇迹
任伯年:海派巨匠,雅俗咸宜(下)
徐悲鸿为他画像,被誉为海派佼佼者,他到底有何能耐?
被鸦片毒害的海派大家,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能!
认识任伯年
【觅画记】任伯年: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