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渐鸣:读陈忠康先生《中国书法源流十讲》,当代学书人的一副清醒剂和营养方

陈忠康    

著名书法家,当代帖学代表人物,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博士生导师



我看到袅袅香烟中炯炯的目光

——读忠康先生《中国书法源流十讲》

王渐鸣

较之以前,近一年多来,忠康师在大通堂群里露面发声大为减少,直至不久前新著《中国书法源流十讲》出版的消息投诸群里,顿时红包雨落,镭鼓震天——这也终于印证了我的猜想:老师一定在干一件大事。果不其然,现在终于可以舒舒气了。

自北京求学归来忽忽五载,许久未聆先生高论,购得此书,快意一读,字字句句,他略带温州方言的男中音仿佛又萦耳际。《中国书法源流十讲》是根据先生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口语化极浓,平易平实,没有“吊书袋”之累,也无故作高深之玄,一如先生平日生活和写字的风格:清爽、平和、实在。

《十讲》中的许多观点,我都曾听忠康师谈过,有些话,甚至还记得当时讲课的情景:他吸着烟,或弹着烟灰,袅袅香烟中目光炯炯,讲到兴头处,以手指点着桌子,声音激昂而高亢;他的表情时而平静,时而严峻,时而爽朗一笑。老舍先生所谓的“如坐春风”,概莫如此。这些即使听过的言论,今天化为纸上文字,细细读来,仍然咀嚼不厌,甚至因为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和体会,倍觉字字珠玑。

一、好的艺术,贵在包容

永嘉古来为文化浓郁之地,忠康师自幼在温州长大,艺术上得到方介堪、林剑丹等传统型乡贤的启蒙熏陶,后入国美、央美深造,既受了沙孟海等前辈的沾溉,又得到邱振中先生独步当代的书法理论的滋润;创作上他青年时专攻二王帖学,及壮岁用心六朝碑版,知天命后更是旁涉百家。他的学书之路,二字以庇之:包容。

他的书学思想,也极尽包容,这点从书中一览便知。融入他骨子里的文化情怀,是永嘉人文精神的延续;“穷源竟流”的治学方法,显然是沙老的衣钵;而他的“正念论”(即打破习惯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去体会当下,足够细微地去观察,体悟出背后蕴藏的无穷信息。)与中央美院“尽精微,致广大”的校训和邱振中先生“一毫米论”都高度吻合。南北交融,旧学新知,包罗万象的取法奠定了忠康师书法的广博根基,这也正是他能够卓立书坛二十多年,风格不断演进,成为时代标杆的根本原因所在。

他说:“学习书法到一定的程度,要敢于发现,去发掘冷门一点的资源,更要敢于去学别人不学的东西”所以,你会从书中看到他引用的许多陌生的资料,为不同体系穷源溯流。他认为米芾的《向太后挽词》“登峰造极”,王铎的小楷是最厉害的。他会对人们不以为然的陆柬之、柳公权、柯九思之流,投去礼敬的目光,奉上难得的赞誉,甚至对三四行的民间残纸,都极尽推崇。他说:“碑和帖本身并不冲突,关键是怎么处理拓本资料”学书要知古、知今、知己,“学习书法要居高临下,站在大的观念上面审视书法”这,正是包容的体现。

忠康师敬畏古人,敬畏经典,但对一些名家碑帖也持保留态度,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质疑它的真伪和优劣,比如他认为王羲之留下的小楷作品大部分是唐人加工过的,玉版《十三行》不如柳公权题跋的那个版本,智永《千字文》极可能是当时的一个高手所书,所谓的虞世南的《兰亭序》临本作者可能另有其人,我想这恰恰是对古人和历史最大的尊重。对晚清民国的书风,他同样择善而从。比如就着郑孝胥的字,他反问道:“从来没有规定捺一定要这么写,横一定要两边大,中间细,横不能斜下去,折不能那么写,有规定过吗?谁规定的?无非是唐代的人这么写,唐代能代表所有的书法吗”我不知道那些动辄把“取法乎上”挂在嘴上,抱着“宋人以后书不足法”教条思想的人,读后作何感想?

不薄古人爱今人。忠康师从不诋毁人物,无论古贤还是今人,记得曾翔先生“吼书”遭漫天唾沫时,他对我们说,“曾翔的线质很棒”“他性情中的天真几个人有”。他总是尽量发掘别人的优点学习,如书中提到的魏启后、石开、刘彦湖、鲍贤伦,都是当代书坛的一流人物,说到他们,无不怀着见贤思齐惺惺相惜之意。

忠康师说:“我们看书法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一看到字就囿于成见,下意识地觉得这个字怎么这么别扭,如果你这样去看,就永远看不懂它。”“你应该欣赏地去看,对一切跟你思维相左的事物抱有一种开放的心态。”经典自有成为经典的道理,苏东坡历经沉浮后有句名言:“我见天下之人无一不是好人”,当有了丰富的资料储备、独到的审美眼光和包容的心态时,见到的字便无一不是好字,那才步入了书法的堂奥。

二、好的学术,贵有创见

每个听过忠康师讲座的人,都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他讲话没有陈词滥调,不人云亦云,也很少引经据典。如他所言,“我上课通常不太严谨,没有做课件,只是准备了一些图片,然后随机性地讲解。”这些“随机的讲解”,都是多年读书、思考、实践后的心得,有时只是一两句话,便足以让人在思想上开一天窗。兹引书中数语如下:

唐代楷书的横画是斜的,只有运用手腕的动作才会做到左低右高。晋代的小楷为什么写得平,肯定不是以腕为主。这是一个区别。

晋人不会讲究“连”,主要讲究“断”。如果断是古法、古意,那么连就是新法。

书法的语言既不能不够,也无必要强求面面俱到。突出一点,其它的细节便可牺牲一点,创作上要敢于取舍,突出重点。

读帖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对气息的感觉,理解气息和技巧是怎样匹配的。

书法专业的学习,只有打通内在和外在的关系,才能达到放松的状态。纵然打通的过程有绞尽脑汁的痛苦,在灵魂的挣扎,但是,始终要保有一种玩的心态。我始终强调书法核心是自由的、活泼的。

魏晋以前的人们认识书法史是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是自然感受到的一些意象。用混沌的方式去感悟书法的时候往往创造出来的书法是最好的。

唐代以前没有字帖,反而更有原创性,自从宋代有了各种范本以后,反而导致原创性的失落。

真正厉害的大书法家,就是要把字写得奇,同时又给人以震撼之后的平和感,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精微之处。

玩味古人的作品,我们要研究他们的偶然性,而不是必然性,这才是我们参悟“奇崛”的正确办法。

艺术的魅力往往不在于成熟与否,而在于它的活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古趣。

经典的书法始终处在今和古、巧和媚的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上。

(结构)挪移,是古人最倚仗的办法。

《试笔帖》是董其昌书法的一朵“奇葩”。它线条的韧度和松活感,以及所散发的味道达到了极高境界,简直欲驾《自叙帖》而上之。

钟繇的《荐季直表》,都可能是宋人伪造。想学钟繇的字,必先学魏晋简牍和李公麟这件《孝经图卷跋》。

刻帖怎样写活?就是加强笔意。第一,笔锋和笔触大胆地用起来;第二,节奏速度加进去。

唐代的时代,人们容易把用笔的注意力引向一种“起、转、收”的习惯模式,而忽略了线条的中部,这是楷书成熟以后最大的弊端。

如果想寻找典型的唐法,这件字帖(唐玄宗《鹡鸰颂》)就是最典型的。

欧体的标准件不是《九成宫》,一切以《梦奠帖》为标准出发。切记写唐楷要打破格子意识。

字是有表情的,心态变了,字的表情也就变了。

写字要找到一个字里面的对比度,如果没有对比度,写出来的字就是平的。

在我看来,柯九思、八大山人、金农、弘一这些人,都属于中国书法史的结构大师。

平淡处必须具有活泼、灵气、苍老的后劲,否则平淡等同于乏味。

我们在培养自己“作意”本领的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率意”的魄力。

启功晚年拿不动毛笔就索性用钢笔写,但字的味道好得不得了。启功写字太认真了,但是在他晚年精力衰退的时候的字的境界反而升华了。

虞世南是提高一个书法家高格调的一个门槛。

看真迹的作品不用贪多,否则一件都记不住,你就选一两个最好的,深深印在脑子里,这对培养鉴赏的眼光大有好处。

千万不要沉迷于一些笔法理论,应该把书法作为一种整体的观念。

这些话,在别处听不到看不到,因为极为犀利,到点,不同于浑浑之音,折射出他独到的眼光和思辨,足以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读《十讲》,我随时准备用红笔划下认为精彩的句段,最后一通读过,发现竟满纸的红线,这样的“金句”实在太多了!

忠康师提倡把学书法当学术去做,而学术可贵之处便是独特的发现。对于古人的话,是简单地照搬,还是用自己的体会加以演绎?对古人的观点,是尽信之,还是敢于质疑?忠康师选择的当然是后者。没有独立的思考研究以及成功的实践,哪来掷地有声的言论?这些深有见地的只言片语,正是散藏于书中最有价值的金子。

三、好的语言,贵能醒世

语言和文字是思维的工具,表达方式的优劣,便直接决定着思想的影响力。

最没有生命力的永远是那些种没有错误的废话,而最具光芒的永远是振聋发聩的真知炽见。读忠康师的《十讲》,很多时候是感觉他像个蔼蔼然循循善诱的先生,但有时又语带锋芒,让人后背发凉或令闻者脸红。比如,他说:

任何点画都试着假设存在五种以上的可能性,这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思维。”——这个你想过么?

一笔写下来,对笔锋有没有感觉?这是衡量一个人书法天赋高低的标准。”——你天赋高么?

书法的第一要义是表现风韵。如果我们写的字没有这种风神,没有这种意气风发的神理,就不值得宝贵。”——你的字值得宝贵么?

成名成家的标准,如果以国展获奖、入展等作为依据,那起点恐怕太低了。”——你还能显摆自己是什么会员么?

忠康师的为人是低调谦和的,但说这些话时,果敢决绝,容不得申辩,这恰恰是一种学术风骨的体现。这样刚硬的话,还有很多:

“笔笔中锋”以及书写动作规律化等情况,是对笔法最大的误解。

大家不一定要把字写得清清爽爽,非得一笔一画交代清楚,写得清爽未必是好字。

如果草书不能连续写十个字以上,那么书写的技巧是不过关的。

我们当代人写的字难免小气了,尤其是写帖,现在也有一些人写碑,但是小气得不得了,把碑变成一种很雕琢的玩意,琐碎而且猥琐,字的气局、格局丧失了。

关于董其昌的鉴定有个规律,只要这个字越看越不像董其昌的字,越可能是真的。而某两个字在一般人看来,都不是董其昌平常的风格,但是它偏偏就是最好的董其昌。

现如今,如果大家能熟练掌握古汉语,熟知古代文史哲,并且具有一种学术知识背景的好古之心,下笔就会别具一格。

求异思维对于学艺术的人必不可少,追求与众不同,与周边人不同,与老师不同,与时代社会不同。

读这样的话,我眼前总会浮现出他语气铿锵,表情严肃的样子,就像是一首舒缓的乐曲中偶尔响起的鞺鞳之音,让人如挨当头棒喝,振奋难忘。

比喻,自古以来就是论书的常用手段。形容王羲之书“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说米芾书如“风樯阵马”,东坡字像“石压蛤蟆”等已成为经典的喻象,而在人们的意识中已然麻木。忠康师是善于打比方的,记得给我们讲课时,最喜欢用他喜欢的武侠小说中的功夫和人物作喻,形象生动。《十讲》中,自然少不了这样经典的“陈氏比喻”,如他说郑孝胥的字直来直去,就像“少林拳一样沉着刚猛“,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好比打的太极拳”。讲“生气和活泼才是艺术的根本”时说:“《灵飞经》的字好比有修养的公务员,生活朝九晚五,办事滴水不漏,既无激情,也无情趣。

还有如:

唐楷像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习惯于各种规矩;简牍里的字就像十来岁的孩子,虽然骨骼尚未健全,但非常活泼,有时如一个熊孩子般的莽撞。

《兰亭序》冯摹本像二十岁的人,所谓褚遂良的像三十岁,所谓虞世南的像四十岁,定武本的像六十岁,它们的气息迥然有别。

我每次看他(刘墉)的字都能想象有一个胖乎乎人整天坐着晒太阳。

这样的比喻,让人读来莫不会心一笑,细细一品还真是那么回事,贴切、精准,让人回味。钱锺书说,幽默是智慧的表现。比喻当然也是。没有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才智,如何能如此轻松地于谈笑间道破书中三昧?

现阶段,忠康师最服膺的是董其昌。从前两年他亲赴上海博物馆看董其昌大展并由此在大通堂群里引发大讨论可见,他对董的研究是深刻而全面的,对董的羡佩也是发自内心的。在书中我读到如下的文字:

 董其昌的字有一种奇特的创造性——虚实莫测的细线,松活灵魂的弧形,漫不经心地写来。更进一层,还会发现他用墨有尺度,富于立体感。

光看他结构也稀松平常,需要进入他线条和和鸣,笔墨的交响,看他来回引带,迷离惝恍,时而轻柔,时而绵厚,甚至软巴巴的。线条互相层叠,其中的交叉感好到极点——写大字就得利用好墨水的节奏交叉感。就在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之时,忽然又出乎意料地变得松动慵懒,且仔细欣赏它圆润饱满的质感,这种柔线那么柔和,那么松活,那么绵软,那么圆润。这种大字的柔线没有人能写得出来。

这两段文字与忠康师讲课的风格截然不同,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经过了润饰,但即使是润饰了的,应当绝大部分还是他的原话。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则优美的散文,或者说是一封动人的情书,他把所有的溢美之辞都献给了董其昌,由此也更能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董其昌的艺术。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罗列这么多书中精彩的语句,是因为这些话对于学书的人来说实在是大有裨益,并且像极了《海岳名言》《画禅室随笔》《寒山帚谈》这些古人论书的笔记,有过眼所录,有经验之谈,有观点之辩,解人之惑,授人以渔,让人读后或含首称是,或定睛一悟,或击节相叹。书法理论类书籍,如此干货满满又读来不累的,当今实不多见。

半个世纪以前,白蕉先生著有《书学十讲》,是那个时代关于书法的基础讲义。今天,书法的生态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忠康先生的《中国书法源流十讲》,可视为献给学书人的一副清醒剂或营养方,适得其时,度人金针。这是一本可以百读不厌反复领悟的好书。我甚至跟学生讲,只有当你读懂了书中的每一句话,对书法的认识才算入门了。

当然,艺术不像科学有着绝对的答案,书法史有着太多的断裂和未知,如同烟雾一样朦胧而缥缈。书中的言论是忠康师的一家之言,信者自信,疑者自疑。但我深信,凡是听过他讲课的,对他炯炯的目光一定难忘——因为,那双眼睛里迸出的,是智慧的光芒。

作者简介】

王渐鸣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协理事、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吉安市书协副主席。书法作品入展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首届全国行书展、首届全国手卷书法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七、八届全国楹联书法展等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赛30余次。有诗歌、散文、艺术评论散见于各报刊,连续四届荣获“白鹭洲文学奖”。出版有书法散文集《书如其人——宋朝那些人和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忠康新著抢鲜看:如何成为一个书法家
他一人救活“二王”书风,欧阳中石求着拜师,启功:第二个董其昌
于右任:书法窍门就“四多”
读书笔记:书法
学者吴玉如,董其昌后无第二的书坛巨擘,却不愿被称为“书法家”
刘墉与书法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