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澜石汉墓群出土陶稻田,可是更为先进的葑田,架田是怎么回事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早在新石器时期古代先民就开始种植农作物,从渔猎和采集生活过渡到农业定居生活。考古研究表明,水稻是古代社会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并且在广东澜石汉墓群还发现了汉代土陶稻田,但不过这还不是当时最先进的农田,因为当时还有葑田和架田,它们究竟是什么样的高科技农田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专家们在广东佛山澜石镇做文物普查,他们发现了一片古墓群,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后来,专家们对该古墓展开了保护性发掘,出土了120多座古代墓葬,主要都是最简单的土坑墓和砖石墓,年代跨度从战国晚期到东汉早期,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陶器,为研究佛山地区的汉代历史,提供了全新实物资料。

在出土的文物中,陶器类最为丰富,如壶,盘,豆和釜等等,此外还有一些陶器模型,如陶灶,陶牛马和陶屋等。让专家们惊奇的是,有一套摇船和陶稻田是前所未见的随葬品,其中船长约21.5厘米,陶稻田长约39.2厘米,宽约28.9厘米。值得注意的是,陶稻田被田埂划分成6块,并且每块里面都有一个陶俑劳动者在插秧劳作,甚至连水面波纹都显得和真的一样,一幅汉代水稻田的忙碌景象,跃然出现在我们眼前。

通过这件汉代土陶稻田,专家们对汉代的农业也有全新的认识,尤其是水稻田当时已经分区种植,这样的好处是便于管理和蓄水。另外,稻田看起来十分平整,说明了当时耕种水平已经十分先进,在牛耕之后还会人工,或者是利用耙将土块碾平,一方面有利于泥土中的养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种植水稻后也能迅速扎根。此外,陶制小船也颇有意思,原本和水稻田是一体的,但出土的时候连接处已经断裂,专家们表示小船说明了当时稻田间河流纵横,农业种植也十分发达。

汉代土陶稻田还原了汉代稻田的模样,或许你以为这就是汉代主要稻田,但其实除此之外还有高科技农田,而且我们今天都不一定能想象得到。在《周礼》中记载:“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其中“泽草所生”就是一种农田,即葑(fēng)田。葑泛指一些植物在水中的藤蔓,如各种水草和菱,这些藤蔓在水中时间长了,就会附着大量的淤泥和微生物,形成一大块一大块的漂浮在水面上。于是,古人突发奇想将这些大块的藤蔓都围在一起固定住,然后经过平整就能在上面种植一些农作物,而这样农田就称之为葑田。葑田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土地,尤其是土地贫瘠的地区最适用,而且还不用施肥灌溉和防治病虫害,也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但不过葑田也有弊端,如果一旦下暴雨或者发生洪水,葑田就会被冲散。

经过几次葑田被冲的教训之后,古人又对葑田进行了升级改造,他们在河水中用粗木搭建了稳固的架子,就像搭建房屋一样,然后将葑田的藤蔓全部捞出来搭在架子上,这样也就避免了葑田随波逐流。《农书》卷上记载:“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因此葑田升级之后就成为架田,虽然架田要比葑田难以打理,但是在收成方面有保障,不至于辛苦忙一年最后一无所获。不管是葑田,还是架田,都是古人在农业种植方面的全新创造,并且现代无土栽培就源于古代的架田。

农业发展至今已有万年,在当今互联网信息化社会中,农业自然也乘坐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列车,并且在很多地方都开始推行“互联网+”的农业模式,让电脑和手机也成为了农业工具。通过各类传感器检测农田的温度,养分和水分,以及病虫害情况,让以往的农业种植经验,在大数据的加持下也都变得更加准确,不仅推动了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保障了粮食健康和生活的幸福。

从汉代的土陶稻田模型,到现在的互联网智能稻田,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显而易见,同时也改变几千年来农业种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模式。小编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业还能得到更大的发展,那时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便捷美好。

参考资料:

《中国农业的四大发明:水稻》作者:龚珍,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半月谈 | 种草种树不种粮,基本农田为他用
高标准农田的标准是什么样的标准?
探秘全州1800亩稻田的种植大户,看他是怎样经营那么多农田的?
360doc网文摘手
缺少菜园种菜怎样办?田基边上种蔬菜,管理、采摘都方便
共享经济来袭,共享农场开创全新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