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同有个“北魏杂耍俑”,可是近看才知道,杆子上的小童表情痛苦

在大同市博物馆之中,存在一个特殊的“北魏伎乐杂耍俑”,远远看去,它颇具特殊的喜感。可是凑上前去观察,却能发现,杆子上小童的表情却十分痛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00年4月左右,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们,对雁北师院地区展开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考古行动,进行差别化的扩建工程组织文物勘探工作。此次考古行动进展得非常顺利,共发现北魏墓葬11座,与考古史上著名的司马金龙墓、平城镇将元淑墓相距不远。据考古专家称,此次发现的墓葬,其中最大的位于墓葬的中部,被标记为五号墓葬。令人遗憾的是,就在考古专家对墓葬进行发掘时,发现其墓葬顶部存在一个盗洞,证实了此前专家们的预测。

随着墓葬发掘进度的推进,考古专家在墓室中找到了一件仿木石椁,其上所题的字体内容为“大代太和元年岁次丁巳幽州刺史敦煌公敦煌郡宋绍祖之柩”,说明墓葬的主人证实北魏时期的幽州刺史宋绍祖。研究结果显示,宋绍祖被葬于北魏太和元年,也就是公元477年。

宋绍祖之墓,共由墓道、2个过洞、2个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总长度达到了37.57米,墓室石椁之上,铺设横陈百件精雕细琢的石质构件,共同构建起一座中国传统仿木结构的殿堂。除此之爱,墓室内壁还绘制有高士抚琴图壁画,石椁内是浮雕忍冬花纹石棺床。

最令人惊艳的,当属宋绍祖墓葬内的“北魏伎乐杂耍俑”。北魏伎乐杂耍俑的种类相当齐全,共可分为六类,包括女乐俑、女舞俑、杂技胡俑、男女侍俑等,其本身形象十分鲜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及考古意义,共48件。北魏伎乐杂耍俑之中,最有趣的元素,就是乐舞百戏。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北魏伎乐杂耍俑就是一种融合杂技、音乐等表演的艺术形式。随着音乐的响起,古代表演者们开始表演翻筋斗、倒立、柔术、戏车、戴竿、绳技等等,起表演的难度和技巧,都是现代杂技演员难以完成的。

北魏伎乐杂耍俑中最惊险的杂技,肯定非“竿上舞”莫属。“竿上舞”需要三个人进行完美的配合方可完成。首先,先由以为成年师傅举起一根粗壮的竹竿,接着由两位童子爬上竹竿之后,依次进行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之中,三人都要时刻保持平衡,彼此之间要形成默契,否则的话,必然会从高处跌落。不得不说,此项杂技的难度十分高,需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刻苦磨炼,方才能完成所有的动作。

不过您可能并不知道,其实考古专家在研究北魏伎乐杂耍俑之后,发现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就是杂耍俑中“竿上舞”的小童,其实表情非常复杂,甚至可以用痛苦来形容。对此,考古专家进行了详细的就解释,称古代艺人学艺是需要苦练的,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杂技也演员们不得不进行刻苦的训练。

更重要的是,小童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师父们会有意为其进行节食,不能吃得太饱,以免体重增加后耽误演出的进度。故此而言,表演杂技的小演员们,一般都处于高强度的训练和吃不饱饭的状态,其自身刻苦楚可想而知。

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一句,在封建社会中,艺人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只有在新时代,杂技演员才真正做了主人。同时我们更能清楚一件事,虽然有些文物只能远观不可近前亵玩,因为我们真正走近它们后,才能发现其背后的另一层内涵。

参考资料:《考古往事》 杨雨著 陕西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海昏侯墓为何能躲过盗墓之劫?
考古界:大同云波路北魏石椁墓解读
中国最幸运诸侯墓:盗墓贼苦挖15米放弃,离墓中10吨黄金仅5厘米
彭阳县发现大型西周墓葬 或改写固原在西周时期的历史
郑州建筑工地考古发掘出4座古墓,历史上遭受了严重盗扰
“海昏侯”墓葬,完整呈现了2000年前西汉的真实面貌,看完明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