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时有一种“谜”样的长枷,为何它最后消失了,原因让人想不到

通过影视剧,或者文学作品,我们对古代社会的刑罚也有一些了解,很多刑具也许从未真实的见到过,但却一定有所耳闻,比如枷。在历朝历代,枷是主要的刑具之一,因此其种类也繁多,尤其《十王经》中的长枷让人色变,但好在它最后消失了,究竟什么是长枷,它又为何消失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一一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古代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和刑罚制度都不完善,因此也就催生出了许多的刑具,它们不仅起到惩罚犯罪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因其过度使用也成为了摧残人性的工具。在众多刑具中,最常见的就是枷,即一种束缚犯罪之人自由的刑具,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如《周易噬嗑》中有记载:“校,枷也,罪重械其首也”。

研究表明,枷有多种类型,使用时间最长的是方枷,顾名思义就是四方四正的枷板,中间有圆孔卡在犯人颈部;还有圆枷,也叫做盘头枷,它与方枷类似,只不过从方形变成了圆形,另外在重量比有所增加;还有适合流放犯人的行枷,这种枷锁重量轻,长途行走不会有过重的负担,但却要束缚双手,以防犯人半路逃走;不过,最残忍的还是立枷,它是一架囚车,用枷板卡着颈部吊在囚车中,完全无法动弹。

小小的枷就有如此多的类型,其他的刑具也可见一斑。在该经的绘画中,有人还发现了一种少有的特殊枷锁,它窄而细长,不同于我们印象中的枷锁。后来,查阅了史料的记载才知道,这类特殊的枷锁叫做长枷,如《魏书》中记载:“(枷)长一丈三尺,喉下长一丈”,如果换算成现在单位差不多3.6米,比两个成年人还高。

此外,在文学小说《水浒传》中也提到长枷,比如林冲,武松和宋江等,他们在被押运的过程中都佩戴过长枷。专家们表示,长枷起源于魏晋,发展于唐宋,到明清时期就基本上消失了。

长枷因其长度也让囚犯闻风丧胆,专家们推测长枷的意义在于防止囚犯逃走,因为三米多长的枷锁带在颈部,不管是在哪里都不便行走,就更别说逃跑了,比如在闹市的街头巷尾,囚犯也跑不进去,到了荒郊野外想躲在树林中也根本不可能。此外,对押运囚犯的差吏来说,他们将绳索系在长枷上拉着囚犯快速行走,如果囚犯想趁机偷袭差吏逃走也有反应时间,因此差吏都喜欢给犯人佩戴长枷。不过,这对囚犯来说就是折磨了,让他们逃跑不能,行走不便,就连睡觉都是困难。

看到这里,或许您也明白了长枷的严厉性,以为它最后消失了也是为此,但其实不然,它消失的原因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在《水浒传》中有提到“一枷梢打个正着”,说的是插翅虎雷横获罪被带上了长枷,结果在游街示众的时候,雷横竟然用长枷将仇人白秀英打死了。由此,长枷从刑具变成凶器,还有解珍解宝逃出登州大牢的时候,也用长枷作为武器打死了好几个官差。不仅仅在小说中提到长枷变成武器,宋代的《洗冤集录》中也提到了被长枷打伤,或者打死后留下的症状。

谁都想不到,长枷作为刑具,却误打误撞成为了武器,因此当时的官吏哪里还敢继续使用长枷惩罚囚犯,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就成了囚犯长枷下的孤命亡魂了。到了明代中后期,长枷就基本上就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其他的枷锁,比如带有铁索和钢钉的枷锁,它重量更大,也能对犯人起到惩罚作用;还有同时束缚双手和双脚的枷锁,一般适用于罪大恶极的囚犯,以防止他们逃跑。这些各式各样的枷锁,它们都最大限度的惩罚了违法犯罪,并且对官吏也没有潜在危险。

社会在发展,文明也要不断的进步,到清代之后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很多刑具也都在慢慢的消失,包括各种枷锁也是。在如今的法治社会,我们有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更加科学,规范和人性的管理方式,不仅能有效惩罚违法犯罪的人,还能保护人性,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温暖。

参考资料:

《中国法制史》作者:邓建鹏,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历史上残忍的旧时衙门刑具:颈枷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七 ——刑具.刑罚.酷刑篇1
清朝末期,惩罚犯人的刑具,镣铐和木枷锁
古代犯人已经有手铐和脚镣锁 古人为什么还要犯人上木枷锁
历史老照片,晚清时期,一个戴着枷锁的囚犯正坐在店铺前,他的脚还拴着一个铁链子,防止他逃跑。
刑具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