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博物馆有一面古代铜镜,精美至极,可是如何铸造却至今成谜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国古代的先人,早就开始使用“镜子”,如果要追溯其历史的话,那恐怕就要从“以水为镜”说起了。因此,为了方便读者们了解,所以小编就给您说一件上海博物馆的铜镜,是目前所发现的铜镜中最精美的一件,但它是如何铸造的,却始终成谜,至今无解。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铜镜也就是青铜镜,在商周时期是一种祭祀的礼器,后来到了春秋战国,铜镜才完全取代了“水盆”,成为人们鉴形的工具,铜镜的制造工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时间,各种不同类型铜镜,在能工巧匠的手中不断的涌现,以满足权贵们的需求。直到汉朝时期,铜镜才逐渐走向普罗大众,成为寻常百姓家中必备的生活器具,并一直延续到后世。最后,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铜镜逐渐被光学镜所取代,于是铜镜就成为了博物馆中珍贵的文物。

上海博物馆的这件战国铜镜,叫做透空镶嵌几何纹方镜,其外观之精美,做工之复杂,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铜镜最杰出的代表。经过测量,它是18.5X18.5cm的方形结构,重量在929g左右,其中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的结构是双层的,这也是它与同类文物的最大区别。

仔细观察这件透空镶嵌几何纹方镜,可见此镜分为镜面和镜背两部分,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当时的工匠先铸造了镜背,然后铸造了镜面,接下来合二为一,将其组成一面完整的铜镜。

一个有趣的问题就出现了,在战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下,古人究竟是怎么将它合二为一的呢?小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可以给读者三个建设性的推断:

第一:利用金属特性:

铜镜的镜框和镜背是如何完成合体的,小编相信,古人一定是利用了金属“热胀冷缩”的特性。在一个温度极低的环境铸造镜面,然后放入到常温的镜框中,等温度升高之后镜面膨胀,于是就紧紧的镶嵌在镜框之中。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在高温下铸造镜框,等温度降低后边框收缩,然后将镜面完全箍紧。

第二:利用铆钉加固:

在铜镜的边框上,有12个绿松石点缀的孔洞,而且还有4个装饰的乳钉。因此,小编猜测这些地方可能有类似于铆钉的连接物,然后在铆钉的作用下,直接锁死,让镜面和镜背牢不可分。

第三:利用胶水粘连:

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专家一开始在鉴定这面铜镜的时候,发现过疑似胶水一样的东西,那么到底是不是粘连的呢?专家们也不确定,因为也有可能这胶状物,是后期粘到上面的东西。不过小编推测,胶水粘连这种方式也许是可能的,因为这种方式比较常见,不仅发现过有胶粘的复合体铜镜,而且在其他的文物中也有发现过胶粘的痕迹,比如金(铜)镶玉(绿松石)等等。

古代的工匠们真是了不起,他们不仅能制造出如此复杂精美的铜镜,而且还给现在的专家和学者们,留下了一个千古谜题。现在,看完了小编的揭秘,您觉得铜镜哪种制作方式是最有可能的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宝藏珍之神奇的西汉透光镜
古墓出土逆天文物,西方称之“魔镜”,考古家:失传了2000年
芥子纳须弥 | 中国铜镜极简史
开眼界!柳州这面古镜是“照妖镜”原型?透光后竟出现……
蚌埠博物馆新馆 凝固时光之美
1982年,上海博物馆几名专家下乡征集文物,突然有位大婶跑来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