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辽公主陵墓壁画中,有种怪器名叫 “骨朵”,它为何神秘消失了

辽国是个神秘的王朝,很多读者都对它比较陌生,考古专家在辽代陈国公主墓的壁画中,就发现画中的武士手持一件怪器,经过研究后才知道它是“骨朵”,“骨朵”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又有什么特殊功能呢?为何到后来,它竟“糊里糊涂”地在历史中消失了?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1985年7月,在内蒙地区的青龙山镇,当地的村民正忙着修建一处水库。一位村民在取土时,竟意外挖出来不少碎石块,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清理掉碎石,下面出现了一块石板,石板上面还刻有很精美的纹路,村民们纷纷聚集了过来,大家都怀疑石板下面是古墓,便让一个村民回村,到村部打电话联系当地的文物部门。

文物局的考古人员得到消息后,很快赶到现场,他们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首先对现场进行了清理,随着墓门被启开,初步确定了这是一处辽代的墓葬。在接下来的深入发掘中,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银玉器,同时也搞明白了墓主人的身份,系辽代的陈国公主,也就是辽景宗皇帝的亲孙女。

最让考古人员感到收获满满的是:他们在墓室内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壁画,画上的人物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陈国公主豪华的生活状态,鲜活地出现在当代人的面前。

考古人员很快注意到,壁画上的武士的手中,竟拿着一件奇怪的东西,这东西呈拐杖状,长逾三尺,而且一头还有个圆形的“仗首”。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呢?专家们一时半会也回答不上来,但是有一位老专家却感到十分的“眼熟”。

据这位老专家的回忆,壁画人物手拿的“怪器”并不是首次发现。在辽庆陵的东陵墓(1952年发掘),库伦1号辽代贵族墓(1972年发掘)中,考古专家们也曾在墓室的壁画中,先后发现了这样的“怪器”,但由于当时都没人在意,也就一直都没人研究它究竟是什么了。

这次专家们用照相机,将壁画上的“怪器”的拍成相片,然后请到几位精通辽史的专家,让他们结合辽代的史料和文献,对“怪器”做了一番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最终才搞明白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骨朵”,这东西在辽代比拐棍还要常见,而且它还有3种“不同”的作用:

第一种:当做兵器。

根据史料记载,辽代骨朵有木制的和铁制的两种,长度一般在1米-2米之间,粗细刚好可以单手握持。最关键的是,它一头的“骨朵”大都是铁质的,有的表面圆润,但有的却带有一些密密麻麻的凸起,使这种兵器,在打击敌人的时候也就更具有杀伤力。

第二种:当做刑具。

这个很好理解,既然能当武器杀敌,那用来处罚刑犯自然也绰绰有余。据记载,它主要还是用来打屁股的,让囚犯褪去裤子后趴在长椅上,然后行刑的人就手拿骨朵,用带铁疙瘩的一头往犯人的屁股上打,那酸爽的滋味,简直不敢想象。

第三:当做仪仗器。

仪仗器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礼器,一般在举办大型祭祀活动的时候,由专门的人手持骨朵站在前面。但它作为仪仗器的时候,原来的铁疙瘩就要换成水晶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专家们后来在陈国公主墓中,就发现了一件这样的水晶“骨朵”。

骨朵是神秘的,另外它还带给我们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考古专家们发现,在辽代后期的墓葬中,不管是壁画还是实物,就很少会有骨朵出现了。一开始专家们也很纳闷,但后来经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原来是骨朵自身的短板才让它逐渐消失。随着社会的发展,骨朵当武器用不如长柄锤好使,当刑具用没有鞭子打得痛快,当仪仗器用又没有金银等制品上档次,最后它就成了个“三流子”的货色,而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了。

辽国人有“一器多用”的习惯,虽然一开始可以节约资源,但随着社会发展带来了更精细的分工,“多功能”的东西反而就成了“鸡肋”,倒不如专一功能的东西好用,而这个教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的呢?在当今社会,我们都想做十八般武艺都会的全能型人才,但是这种“样样通,样样松”的弊端也很致命——专而不精的结局还是要被时代所淘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蒙古发现辽代公主墓,专家不惜连夜挖掘,神秘文物揭露千年秘密
1960年,工人挖到了临海王墓,墓中一切令专家气愤,幸亏国宝还在
武则天千年古墓之谜(多图)
汉武帝陵墓惊现神秘陪葬陵,专家挖出1000国宝,其中一件逆天国宝
陕西一古墓发现27吨国宝,墓主身份无人知,一老农说:我知道!
博物馆文物介绍——北齐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