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洛阳金村出土“怪”匜,专家经研究后说:它是国内最早的银器

洛阳金村一座东周古墓被疯狂盗掘,出土的珍宝也被大量的运往国外,让华夏文物宝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就是在此情况下,居然还有一件长相特殊的器物被保存了下来。它究竟是什么?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28年夏天,河南省洛阳市金村的村民们在邙山脚下取土,偶然间发现了不少古代墓葬。这些墓葬星罗棋布,错综复杂,但是根据墓葬大小和形制来看,应该都是一些贵族的墓葬。

村民们在墓中挖出了大量精美的宝物,其中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以及各种陶器。由于当年的军阀混战,因此文物基本处于无力保护的状态,这也给了文物盗贼们,提供了可乘之机。

更可怕的是,这些文物盗贼们有知识、懂文物,他们确定洛阳金村墓的年代为东周时期,因此加紧了对文物盗取的勾当。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盗宝贼们或是自挖、或是收购,将大批文物全部卖给国外的文物贩子,导致洛阳金村东周墓文物所剩无几,只剩下金村大鼎、错金铜尺、命瓜壶、还有今天我们要说的战国甘斿银匜四件宝贝。

银匜之所以被保存下来,多亏了它独特的造型外观,这才免于盗墓贼的毒手。它究竟是什么外观形状呢?该器物高3.7厘米,口径11厘米,通流宽9.8厘米,器物通体都是用纯银打造,呈盆型器皿状,且周沿为椭瓢形,器物底部刻有“甘斿”二字。

盗墓贼在盗掘过程中比较匆忙,墓中满是黄土,银匜恰好正面朝上被埋在土中,盗墓贼下铲子的地方正位于银匜空腔部,没有触及到银匜边缘,这才让这件文物,逃过了盗墓贼的视野,成了为数不多的幸存文物之一。

此时有读者不禁会问,既然银匜的造型如此奇特精美,银匜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别急,小编这就给您揭秘。

“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是流行于西周晚期和东周的一种贵族生活用器,其大体形制有些类似于现在的瓢。一般来说,“匜”都是用来盛放液体的,包括酒、水、以及肉汤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记载:“奉匜沃盥”,其中的“沃”为浇水,而“盥”则是洁手净面之意,也就是说“匜”的作用,也可以用来洗手洗脸与浇水。


战国甘斿银匜是在一次挽救性考古中被发现的,在幸存的几件国宝中,战国甘斿银匜却是个“小老弟”,虽然外型精致华美,可与其他几件器物比起来却有些相形见绌。

专家们在对战国甘斿银匜进行过仔细的研究后,发现它的文物价值其实并不十分大,虽然能算得上是文化宝库中的珍贵文物,可是要想称之为“国宝”,实在有些名不副实。

可当考古专家们翻阅史籍后,却立马推翻了以上的论断,如果以“材质”的角度看待该文物,这件文物那就太难得了。

原来,周代时期,由于冶金工艺还未达到巅峰水平,贵族们的日常器物多为金或青铜质地,银相较于前二者,因为熔点较高,反而显得更加贵重与难得,因而银器极为少见。
后世出土的银器多为隋唐时期,如1958年陕西省耀县背阴村唐窑藏出土,由陕西省博物馆藏的刻花“宣徽酒坊”银碗;1976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客喇沁旗哈达门沟出土,由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文物工作站藏的唐狮纹银盘;以及1976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客喇沁旗哈达门沟出土,由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文物工作站藏的“唐镏金鱼龙纹银盘”等,都算的上是“最早”的银器文物了。

可是,战国甘斿银匜的出土,打破了银器最早出现于隋唐时期的论断,表明在东周时期,贵族们便已经有人使用银器了。

基于这种情况,专家们特意对战国甘斿银匜进行了碳14测定,确定了自己的推断非虚,战国甘斿银匜确实是我国最早的银器制品。


考古就是如此有趣,专家们不停地为我们制造一个又一个惊喜,让华夏文明的历史变得更加璀璨夺目。让华夏文明成为了全人类的文化宝库,而我们不仅有资格骄傲,更有资格自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古丨洛阳金村大墓为什么被视为中国考古的遗憾?
洛阳金村 | 世界古玉收藏界的第一品牌(二)
洛阳金村东周古墓出土玉器精品
日本 | 美秀美术馆| 青铜&金银器| 第一辑
徐坚︱从金村出发:告别器物学,走向生命史
中国考古学家最不愿提及的痛,比敦煌更惨,仅国宝就被盗走238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