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单田芳在辽河剧场演出,遇到同行的“砸挂”,他用这招巧妙破解

现代社会信息化发达,各种娱乐信息也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可是在几十年前,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只有收音机。“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在电台评书剧场的名气简直大得不得了。可是谁也想不到,在他红遍大江南北的背后,还曾有过一段曲折的故事,正是这段故事,才让他有了今后的发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单田芳出生于1933年,家中父母都是跑江湖的艺人,在旧社会时,艺人属于低贱的行当,故此父母不希望他接继衣钵,而是送他去上学。在1953年时,单田芳因病从高中退学,只能师从李庆海学艺,开始了正式的说书生涯。

两年之后,单田芳正式加入鞍山市曲艺团,并在此从事播讲评书的工作,直至上世纪60年代时,他开始在全国渐渐有了名气。为了能给全国观众带来更好的曲艺演出,曲艺团高层决定,派出一支演出队伍进行全国巡演,而此次巡演的带头人正是稍有名气的单田芳。
曲艺演出团的第一站城市,选在营口,演出现场是营口著名的辽河大剧院。可就在演出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让单田芳始料未及的事情。

按照演出的正常程序来说,先是由年轻演员上场,调动观众的情绪,之后的演出会越来越精彩,直至最后一场“压轴”演出时,再让所有观众达到情绪的高潮,这样就能让观众们在演出完毕时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并对曲艺团的印象深刻,方便其下次来演出时更受欢迎。
在营口辽河大剧院的第一次演出,让单田芳感到压力颇大,因为他名气很响,算是演艺界的大腕儿,故此担任了最后的“压轴大戏”。可是团里有两个说相声的年轻演员不懂事,他们对于单田芳担任团长有些不服气,于是他们在单田芳演出之前卖力的说学逗唱,将观众的情绪全部带动起来,根本没有给压轴者留一丝丝回旋的余地,这种行为在曲艺界被称为“砸挂”,被当时的同行认为是“不讲究”的行为。

单田芳以前在小剧场可谓是“呼风唤雨”,有着不少登台的经验,可是在大剧院演出却是人生的第一次,对于突如其来的“砸挂”实在有些疲于应付。果不其然,单田芳登台之后,观众的热情程度瞬间冷却了不少,甚至还有很多人开始陆陆续续的离场,场下观众“没意思,走吧!”的话语,以及挪动凳子的声音,仿若尖刀一般,一下下扎在单田芳的胸口。

演出结束后,回到宿舍的单田芳心情低落,坐在床上发呆。他回想着在剧场中的一幕幕场景,觉得今天非常丢人,心里暗下决心,此类事情在今后绝对不能发生。
俗话说得好,“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此次砸挂事件对单田芳打击不小,他用墨水把“砸挂”二字写在桌面上,每日练书编书都要看上几眼,以激励自己能够努力奋进,因为他知道“要想人前显胜,背后必须受苦”。

在不断的自我激励下,单田芳总结出了几点经验,就是要“近生活,包袱多,懂幽默”,只有抓住观众的心,人家才会买艺人的账。在日后的表演中,单田芳都要说出一首自己编的定场诗,诗句贴近生活又朗朗上口,接着再摆出几个搞笑“包袱”,让观众从上一场的情绪中迅速调整回来,融入自己的节奏中,最后再来一段极为精彩的故事带动全场气氛。
单田芳这几招“撒手锏”抛出后,便开始在演艺生涯中越走越顺,无论是小茶社还是大剧场亦或是电台录播节目,没有人再敢给他“砸挂”,因为单田芳的评书,已经成为了观众们最重要的期待。

单田芳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很感谢当时给我砸挂的年轻演员,没有他们的激励,也没有我奋进的动力。正是在这种动力下,我创作出了不少观众喜欢的作品,如《宫门挂玉带》、《大闹桑花镇》、《双偷郑家楼》等。”。
由此可以看出,在艺术的道路上是没有尽头的,即使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单田芳,也是活到老学到老,用最赤诚的心对待艺术,以此给后世留下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田芳评书【合集】
三侠五义(单田芳评书) -180
单田芳评书
单田芳评书《楚汉争雄》第47回
单田芳评书 小五义(400回)
24岁登台,从艺60余年,单田芳讲了100多部评书,却再无下回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