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武阁为何能屹立四百多年,专家说:搞明白悬空柱的原理就知道了

在我国建筑历史上,古代工匠修建了许多绝妙的亭台楼阁,比如流传至今的“四大名楼”,展现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不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最令人感到惊叹的还有真武阁,它不怕台风,不惧地震,而且还有四根独一无二的悬空柱。究竟真武阁内部有什么奥秘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真武阁位于广西玉林的容县,始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距今已有44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古建明珠”。专家们研究发现,真武阁自修建以来从未翻修过,因此我们看到的真武阁,就是440多年的真武阁,这在我国古建中算是极为罕见的现象了,所以它必有鲜为人知的建筑奥秘,即四根悬空柱。

在揭秘“悬空柱”之前,小编先给您说说真武阁经历的天灾。《容县志》记载,明清两朝容县地区曾发生过5次大地震,分别在明万历三十三年,清康熙元年,清乾隆元年,清咸丰十年和清光绪五年。在这五次地震期间,容县全城百姓的房子都受到严重损毁,唯独真武阁始终屹立不倒,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另外真武阁还经历过3次台风,周边的大树都被连根拔起,但真武阁依然稳如泰山,让当地百姓都感到惊奇不已。

为何真武阁如此稳固呢?古建专家们经过研究,首先确定原因之一是修建真武阁用了格木。资料记载,格木也叫“铁木”,主要分布在我国两广地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耐腐蚀,不收缩。因此,格木也是我国古代最珍贵的建材之一,但它现在是国家的二级保护植物,严禁砍伐,已经成了活着的宝贝。专家们对真武阁的木材数量做了详细统计,它一共用了3000多根大小不一的格木,因此历经百年风雨和地震也依然不朽不损,完好如初。

除了木材之外,还有第二个原因——结构合理。您要知道的是,真武阁共三层,高约13.3米,宽约13.8米,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一根铁钉,完全是按照榫卯结构搭建的,就如同小孩堆积木一样。另外,在有些榫卯结构处还有明显的缝隙,有的甚至比两根手指都要宽,因此一开始还有人怀疑是榫卯要脱落了,但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这是工匠有意而为之的技巧,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缝隙的存在,才使得榫卯有活动的空间,有台风时便可“随风而动”。

专家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个真武阁更“厉害”的奥秘,也就是小编开头提到的悬空柱。悬空柱在真武阁的二楼,一共有四根,每根柱子都有一人怀抱之粗,数千斤之重。其实,很多人参观真武阁时都没注意到这四根柱子是悬空的,它们距离楼面有2厘米左右的缝隙,这有什么科学原理呢?

如果说真武阁最富智慧和科学的结构是什么,那答案一定是悬空柱,因为它虽然是柱子,但并不起柱子的支持作用,而是起平衡作用,就如同巨大的秤砣,拉扯着阁顶的结构,保持着整个建筑稳定和平衡,让阁顶在台风中安稳如山。

每一座古建筑都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不仅能从中发现科学和技术,还能解读出文化和哲学,真武阁中体现出的建筑哲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木工不用钉子的秘密已被专家破解!
真武阁古建筑 四柱悬空 榫卯结构
中轴线上的首开人|匠心让这条街的“味儿”回来了
探秘中国古建筑的数学密码
英国做了一场试验,揭开了中国古代房屋1200年不倒的秘密!
古建筑专家刘大可:关于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程问题的探讨(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