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浚写一部道听途说的《松窗杂录》,让高力士直接变成“坏”太监

历史变迁,风流人物都已化为尘土,功名身后事,任由后人评说。作为唐朝的大宦官,高力最出名的事情,就是因“脱靴事件”,他甚至亲手毁了李白的前途。可高力士如果泉下有知,最痛恨的不是李白,而是一个叫李浚的文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高力士原名叫做冯元一,是潘州刺史冯君衡的儿子,荆州大都督冯盎的重孙,先祖是北燕昭成帝冯弘,高力士家族世代为官,自然是家产殷实,可他父亲却和监察御史万国俊结了梁子。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万国俊为陷害冯君衡,诬告岭南流人谋反,错杀了二千余人,冯君衡自然难逃其咎,政治前途就此断送,家产全部被没收,小儿子冯元一也没能逃脱责罚,被阉割后送进宫中,这年他才十一岁,就这样从风光无限的“官宦之后”,转眼变成了入宫侍候皇家的“小宦官”。

冯元一的悲惨经历,造就了他说话谨慎,办事考虑周详的性格,高力士与同龄孩子相比多了一份成熟气,老宦官高延福对他十分喜爱,收他做了义子,自此改名为“高力士”。高延福历事四朝皇帝,先后担任了七种职务,他做事忠诚谨慎,深受历朝皇帝信任,收了高力士这一义子后,高延福把自己的经验,尽数传给了高力士。

历史上的高力士究竟是什么人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这个人物,第一方面,作为宦官自然要看他和皇帝的关系,高力士一生对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说是忠心耿耿。景龙元年(公元707年),李隆基还在藩国临淄,高力士就在他身边倾心侍奉,人心都是肉长的,这自然也换得了李隆基的恩宠相待,后来在与天平公主争斗、平定韦后之乱、诛杀萧至忠、岑羲等事件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元初年(公元713年),被任命为右监门卫将军,总揽内侍事务。

第二方面,则要看这个宦官在取得皇帝信任后,是如何对待天下苍生的。毕竟古往今来,宦官祸乱朝纲的事情数不胜数。可是高力士还真是个例,他处事谨慎而无过失,虽然权倾朝野,但他做事始终有底线,宝应元年(762年),高力士在流放途中,听到了唐玄宗已经驾崩的消息,北望山丘号啕大哭,之后竟然吐血而死,他对唐玄宗的忠诚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如此看来,高力士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宦官,可为何后世关于他的记载,大都是负面评价呢?这和一本书有很大的关系,它的名字叫做《松窗杂录》,这是唐朝人李浚写的书,历史记载,此人为飞将军李广的后人, 司徒卫国公李靖的玄孙,但他并没有先贤的豪迈之气,对摇动笔杆子很感兴趣,于是写了这一本野史,记录自己觉得很有趣的事情。

原本只是为满足时人猎奇心理的书籍,因为里面一件事情涉及到了高力士和李白,于是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中就记载了李白在宫中饮酒,饮至酣时,命高力士为其脱靴,高力士自此怀恨在心,当李白为杨贵妃作诗时,就故意说他诗句中“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是故意将杨贵妃和乱政的赵飞燕相提并论,自此杨贵妃对李白怀恨在心,李白因此仕途失意。

可是历史上真的有此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历史时间上看,李白做待诏翰林是天宝二年的事情,当时杨贵妃还是女道士太真,等杨贵妃在天宝四年成为贵妃后,李白又已经离开长安了,两人在时间上并无交集。而关于李白和高力士的交集,只有在范传正撰写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有所提及,“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只是简单的扶上船去,这和脱靴差出了十万八千里好不好?

古籍并不能完全相信,《松窗杂录》这本书就是个“误导”的例子,它给高力士的形象造成了巨大的偏颇,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太监没有好人,但这种特殊身份的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我们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看历史,而应该是坐下来,平静地观察它,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它的动人之处。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玉麒:脱靴的高力士 ——一个文学配角的形成史
李白为什么能够让高力士给他脱靴?“力士脱靴”真有其事吗?
李白让高力士给自己脱靴,高力士因羞耻迫害李白?别拿故事当历史
高力士:盛唐大太监的气节
李白的“力士脱靴”,然后呢?
【史海钩沉】为李白脱靴的高力士为何却被称为贤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