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硬核科普」丨为什么说新冠不可能是人工病毒?
Hi,朋友们,最近好吗?国内疫情已经逐渐好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也希望海外的读者们注意安全,一切平安。
本期的「硬核科普」是我尝试的一个新的形式,以视频的方式带大家了解那些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如果你喜欢,可以将喜欢的素材和话题在后台分享给我。

🕶大家好我是硬核up主阿咩酱


SCI WARNING

今天是4月6日,全球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25万,死亡人数近7万人,可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了。

咱们国家的疫情控制趋于稳定,整个社会也在慢慢复苏,但是朋友们不知道有没有印象,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总是有一些不和谐的阴谋论,造谣新冠病毒是人工制造的病毒,正常人听了都会觉得离谱又气愤,但是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反驳。

所以今天我打算结合科学研究的真凭实据,一一反驳那些别有用心的言论,爆锤阴谋论。
当然,为了保证内容的专业度和权威性,我选择向大家解读3月17日这篇由6位顶尖科学家联合发表在nature madiciene上的文章。


这6位科学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名“病毒猎手”Lipkin教授,他近期在美国已被确诊感染,此次新冠疫情最严重的1月份,他曾不顾危险来到中国协助抗疫。


而在这篇文章中,6位病毒学大佬客观地分析了,新冠病毒不可能是人工制造的原因,众多著名病毒学家如哥大的Vincent Racaniello均表示支持,堪称是地表最强分析。


 我也忍不住点了个赞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篇文章的内容,硬核警告,我会尽量向大家解读得直白易懂。

流量足的可以直接移步b站观看视频(顺便给个三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C4y1s7t8  (复制从浏览器打开)

一、新冠病毒是实验室制造的人工病毒吗?

文章其实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新冠病毒并不可能是人工制造的,只能是自然产生的。原因有几点。

1

比起新冠,人类完全可以创造出入侵能力更强的病毒

我们知道新冠病毒能够感染细胞,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它表面的一个突刺蛋白S蛋白(spike protein),这个蛋白具有一个特殊的RBD结构(receptor-binding domain),正是这个结构决定了病毒的入侵能力。

 我在视频里讲的很清楚 

将新冠与实验室内能找到的相似率最高的(相似度为96%)中华菊头蝠病毒(Bat-RaTG13)比较后发现,它们RBD区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6个氨基酸里有5个不同,这样的突变使得新冠具有更强的感染能力,这也是众多阴谋论的素材,认为是人为创造的突变位点,当然这是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因为新冠的RBD结构虽然入侵能力更强,但并不是最强的。其实早就有科学家利用计算生物学预测出了最适合感染人类的结构模型,与新冠完全不同,并且比起新冠,对人类细胞的亲和力更强。

换句话说,如果你考试能考100分,你还会选择10分吗?并且除此之外,新冠的突变位点十分特别,也超出了人类的创造能力。

2

S蛋白的多剪辑切割位点也不是最优序列

除此之外,新冠的S蛋白还存在多碱基切割位点(RRAR),它不仅会改变新冠的蛋白质结构,还会影响它的致病力和感染能力。

同样,迄今为止均没有在任何冠状病毒中发现类似的多碱基切割位点,因此这也成了阴谋论的一大武器,谣言质疑新冠是在中华菊头蝠病毒的基础上插入多碱基切割位点相关序列创造出的。

当然,这并不靠谱,美国免疫学家Bill Gallaher在一篇回复中说的很清楚,这段多剪辑切割位点的序列并不是一个最优的序列,当前的实验技术完全可以把它做得更好。并且,它是新冠病毒的一个保守序列,在其祖先病毒中存在了很长时间,并不是什么可疑的序列,更不可能是人工插入的。

 发表在Virological网站上,这个网站是我近期的瓜田 

3

一个必须要在免疫系统的参与下才能产生的特殊结构

除此之外,新冠还存在另一个特别结构,就是O-聚糖(O-linked glycans,这个结构通常需要机体免疫系统的参与才能产生。

因此,如果新冠是人工制造的,那就完全不符合逻辑,因为这就意味着,科学家们放着已知的最佳结构模型不用,榨干想象力设计出新的结构,还要插入一段设计拙劣的多碱基切割位点序列,并将其在动物免疫系统中千锤百炼,才有可能得到这样的病毒。

我想正常人应该都不会这么干的吧。

4

没有改造的模板,更没有基因编辑的痕迹

首先,新冠的序列是公开的,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对它进行分析。

其次,它是RNA病毒,进行基因改造势必会用到反向遗传学系统,就会留下人工的痕迹。但是遗传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新冠没有任何使用了反向遗传系统和基因编辑的痕迹,并没有发现它改造自哪条的病毒主链。

所以,以上四点综合得出,新冠的来源只可能是自然,而非人工制造。

二、新冠病毒的可能来源?


新冠来源的线索,其实就藏在它那三个特别的结构中。A. 决定入侵细胞能力的RBD区域里6个特殊氨基酸位点。B. 多碱基切割位点位点。C. O-聚糖结构。

首先,新冠病毒可能是在动物间传播时发生了变异,获得到了3个特殊结构,以及感染人类的能力。但是目前还暂未找到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虽然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中华菊头蝠冠状病毒RaTG13,它与新冠病毒有96%的相似度,但是两者RBD区域的那6个氨基酸位点并不相同,也正因如此新冠获得了蝙蝠病毒没有的感染人类的能力,蝙蝠大概率不是这场疫情的元凶。

相比之下,穿山甲体内发现的冠状病毒与新冠的6个氨基酸位点是一致的,但是它并没有新冠的多碱基切割位点,因此也并不是中间宿主。

研究人员们猜测,新冠很有可能在一类较高种群密度,且具有与人类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相似的生物内获得到如今的特殊结构,一切还有待研究。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我们说穿山甲的冠状病毒与新冠的入侵结构一致,它具备感染人类的能力,因此也很有可能已经在人类里传播很久,如果在传播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了多碱基切割位点以及O聚糖结构,并产生足够庞大的肺炎患者群体,最终触发了新冠疫情,也是极有可能的。

如果新冠病毒一直存在于自然界的动物体内,那么这个中间宿主,就仿佛是一颗定时炸弹一般,随时有可能再次引爆疫情。但是如果是存在于人类群体中,那么好消息是,如果我们控制住了疫情,再次复发的概率会很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分子生物学》试卷
直击中关村论坛|钟南山陈薇分享疫情发展趋势及疫苗进展情况
最新研究表明:龟类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SCLS:新型冠状病毒的前世今生及其传染机制
Science | SARS-CoV-2和SARS-CoV受体结合域中高度神秘保守的抗原表位
科学家首次成功合成酵母染色体 向合成人造生命体迈出一大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