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NAND Flash] 2D→3D

 技术需要积累,闷声必定发大财。

鉴于3D NAND的呼声非常高,我还是先把这篇写了吧


2D NAND的平面工艺终于在2016年走到了尽头。Cell的尺寸已经缩小到不能再缩小。1Znm节点(~15nm)的floating gate里面总共只有十几个电子,用来表示8个状态(TLC)实在是力不从心。于是3D NAND应运而生。

01


3D NAND发展史

时间来到2007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讨会(VLSI)上,Toshiba第一次提出了3D NAND的概念,命名为BiCS(bit cost scalable),指出降低单位bit成本是NAND Flash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Toshiba只是提出了这个概念,并没有量产,有木有想起来点啥(提示:NOR)。而三星应该也派人参加了那次研讨会。来人回去后越琢磨越感觉2D NAND早晚要走到头,3D NAND这个思路好啊,这个方向对啊。于是加班加点,就把3D NAND给做出来了。不但做出来,在2013年直接量产了,命名为V-NAND。第一代V-NAND作为全球首款量产的3D NAND,只有24层(注意我们所说的XX层,都是指有效WL的层数)。这边厢Toshiba看到3D NAND量产的新闻瞬间懵了,我靠这不我发明的吗?这也太不讲究了!!!于是也开始加班加点的研发,终于在2015年推出了BiCS2(48层)。量产时间整整比三星晚了2年。

作为DRAM领域绝对的霸主,三星在3D NAND上也持续发力,V-NAND基本上每年都会迭代。而且在3D NAND上面还会借鉴DRAM的某些神秘工艺。

(以上内容纯属调侃,如有巧合,纯属雷同。)

02


2D变3D

图片来源:应用材料
通过上面几张图简单了解一下2D NAND是如何演变为3D NAND的。
① 2D NAND Structure
② 2D NAND中间拉伸,分为两段
③ 把2D NAND折起来
④ 把2D NAND竖起来
⑤ 把竖起来的结构排成排就是3D NAND

03


千层糕(3D NAND)

上一章只是帮助大家理解2D→3D的结构是如何演变与过渡的。实际上3D NAND的制作过程其实也很简单,总结下来就两个关键步骤——打洞填坑不过在打洞和填坑之前,需要先做千层糕(叠层结构)。下面将以三星48L V-NAND为例,简单介绍3D NAND的制作过程。

图片来源:Techinsights Samsung 48L V-NAND
关于叠层需要补充说明的是,V-NAND是Channel First工艺,意思就是Control Gate(W)后做,叠层是SiN/SiO/SiN/SiO...而BiCS是Gate First工艺,叠层是SiO/W/SiO/W/SiO/W...不过等等,为什么是54层,不是48层吗?这是因为上下各有3层Dummy

04


打洞(刻蚀)

千层糕叠好之后,就要开始打洞了。打洞(刻蚀)的工艺有以下几点需要考虑。
1. 无论是V-NAND的SiN/SiO,还是BiCS的SiO/W,刻蚀的时候可能均需要切换气体。同时,因为后面还要填充,刻蚀的时候要同时考虑侧壁的均匀性以及Over Etching的问题
2. Channel Hole的平均直径只有100nm,深度却有3.8µm,深宽比高达40左右。而现在已经大规模量产的9XL 3D NAND深宽比可能会超过60。而如此细长的Channel Hole,非常容易打歪...

3. 出于排列密度最大化的考虑,Channel Hole肯定是越圆越好,同时以类似蜂窝状的方式排列。不过干法刻蚀虽然号称均匀性好,但也不能避免靠近上表面的地方比底部宽(CD: top 120nm/bottom 72nm)。另外,Channel Hole Top面的位置其实还蛮圆的,但越靠下面就越不圆了

05


填坑(沉积)

洞打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填坑(沉积)了。
Channel Hole的填充材料简单来说有5层:SiO/A-Poly/SiO/SiN/SiO,每一层都非常薄,必须用ALD来做。Channel Hole里面的ONO(SiO/SiN/SiO)层是用来存储电荷的(Charge Trap)。电荷存储层做好之后需要切开,即把Channel Hole Group隔开,同时也为Control Gate(CG)的沉积做好准备。切开后先把之前的SiN夹层吃掉,然后用W塞满,这些平行的W即是WL(CG);然后用SiO把这些WL们挡住,再填上W作为CSL(common source line)。具体过程如下图。

06


超越100层!


其实3D NAND从首次公布至今,除了层数上的增加,材料体系和其结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努力的目标无非是:更好的利用空间、更快的读写速度、更大的吞吐量以及更好的数据可靠性。篇幅有限不再赘述。而3D NAND存在的意义其实就在下图中(结尾点个题)。3D 32L与2D 1Znm的存储密度已非常接近,而到3D 48L则全面超越2D 1Znm。最新的3D NAND已经做到128L QLC,单die容量预计将超过1Tb.

07


增强型 vs 耗尽型


补充材料:[NAND Flash] SLC/MLC/TLC/QLC
BiCS: Toshiba/WDC;TCAT(V-NAND): Samsung
增强型(enhancement):erased cell对应的Vth>0V
耗尽型(depletion):erased cell对应的Vth<0V
NAND Flash系列文章篇数正式破5
我是一刀,今天内容就这么多。
相关链接:
者简介一刀博士,哈工大,材料专业博士。
从事一线效分析多年,专注于封装级别的失效分析,尤其存储芯片的失效分析与工艺改进,以及封装失效分析实验室的搭建和管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武汉新芯刷屏的3D芯片堆叠技术,到底是什么?
「图」干货满满:东芝谈论5-Bit-per-Cell闪存并展示首款PCIe 4.0企业SSD
东芝QLC闪存P/E寿命可达1500次,85TB容量的SSD硬盘来了
一文详解晶片湿法刻蚀
BiCS FLASH™ | TLC & QLC | KIOXIA
■ NAND型Flash連續三年成長率超過4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