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阳络

三阳络 sanyanglud(TE8),民)
【出处】《灵枢·寒热病》: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针灸甲乙经》:三阳络,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
【别名】通间(《素问·骨空论》王冰注),通门(《针灸聚英》)。

【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取法】半屈肘,俯掌,肘尖至腕背横纹之间近端2/3与远端1/3交点处,尺骨与桡骨之间取穴。
【主治】①五官病:暴喑,龋齿痛,眼病,下牙痛,失语,耳聋。②外感病:恶寒发热无汗。③神志病:嗜卧。④经脉病:挫闪腰痛,手臂痛不能上举。
【刺灸法】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肘部;或斜刺透郄门,前臂有麻胀感,并向指端传导;可灸。
【配伍应用】①配支沟、风池、廉泉,治暴哑。②配合谷、曲池、外关,治手背痛。③配耳门
听宫、中渚,治耳聋。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嗜卧,身体不能动摇,大温三阳络主之。内伤不足,三阳络主之。
《针灸大成》:主暴喑哑,耳聋,嗜卧,四肢不欲动摇。
【现代研究】镇痛作用:针刺三阳络对胸部手术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在二尖瓣扩张术中,用三阳络透郄门,可取得良好的针刺麻醉效果。镇痛作用的强弱与针刺的刺激量强弱有关,以电脉冲输出强度较大者效果好。在肺切除术中,以三阳络透郄门,对133例患者的针刺麻醉效应统计I、Ⅱ级率为85.7%。针刺三阳络,血中内啡肽增高,其含量与镇痛作用有平行关系,针前后数值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针刺三阳络后测痛,血中组胺不升高(P<0.05),而对照组(不针刺)测痛,则明显升高(P<0.05),说明针刺三阳络可抑制痛刺激引起的血中组胺升高。而针刺时测定血中组胺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针刺本身并不等于痛刺激。在健康人实验中,手针三阳络确实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针效好的重痛的出现率低。针三阳络时血中内啡肽活性高,说明血中内啡肽含量似与镇痛有密切关系;针刺反应大,针刺麻醉效果弱,则说明血中内啡肽含量较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镇痛ABC 南京中医药大学
新突破!神级针刺麻醉真的在手术台上实现了?!
针刺方向_角度_深度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针刺麻醉临床实践60年历程回顾
针刺麻醉风云五十年
针刺麻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