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新手入门手册,这些摄影基础概念你都知道吗?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对于想要学习摄影的新手来说,很多专业性的概念都不太了解,

不过不用担心,我在这里整理了一部分摄影术语助你快速入门,

因为专业术语比较多,篇幅有限,我们慢慢更新学习。

01、曝光三要素

我认为对于光圈、快门、感光度的学习与掌握,是入门摄影,学习相机使用的最基础,也最应该先学习的。

具体请查看:用了手机里的专业模式拍照,你拍出来的照片就一定专业吗?

02、焦距

焦距是指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或透镜级)的第二节点至焦平面的垂直距离。

人话就是被摄物体与相机的距离。

①焦距与视角的关系

焦距与视角成反比:焦距短,视角大;焦距长,视角小。

视角大是指能近距离摄取范围较广的景物;视角小意味着能远距离摄取较大的影像比率。

人话就是物体离你近看着就大,离你远,看起来就小。

②焦距与景深的关系

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焦距短,景深大;焦距长,景深小。

景深大小涉及摄影画面中纵深景物的影像清晰度,是十分重要的摄影要素。

人话就是被摄物体离你近,那拍摄出来的照片,背景模糊的程度就强;反之,背景景物的影像看起来就比较清晰。

03、景深

影响景深大小的三个因素是:焦距、光圈、拍摄距离(物距)。

①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焦距越短,景深越大(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②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③拍摄距离(物距)与景深成正比:当焦距、光圈两者固定不变时,拍摄距离(物距)越近,景深越小;拍摄距离(物距)越远,景深越大。

04、镜头

我们通常把镜头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距镜头和变焦距镜头四大类。

标准镜头拍摄的画面与人眼在正常情况下观看景物的视角接近。

标准镜头指焦距长度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标准镜头的成像效果,都与人眼观看效果类同,诸如摄取景物的范围、前后景物的大小比例带来的透视感等。

标准镜头的画面影像显得较真切、自然。

标准镜头在拍摄取景时也因合乎人的视觉习惯而显得便于操作。

此外,标准镜头的成像质量相对来说也显得较高。标准镜头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镜头。

凡是镜头焦距比标准镜头值短的镜头,我们将此系列镜头称之为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的焦距短于标准镜头的焦距。

广角镜头视角大,可以拍摄更大范围的画面,可以在较近距离内拍摄大场面。

广角镜头焦距短,景深长,在使用大光圈时,也能获得较大清晰范围,但应注意背景景物的处理,不要让背景太乱或使背景景物喧宾夺主。

广角镜头还能夸张空间纵深感。

凡是镜头焦距比标准镜头值长的镜头,我们称之为长焦距镜头。

长焦镜头的焦距长于标准镜头的焦距。

长焦镜头视角小,在同一距离上拍摄时,它能拍到小于标准镜头视角范围的景物。

长焦镜头的景深小,有利于突出主体,在用于拍摄特写性画面时,更能揭示景物的局部特征,从而造成富于揭示性的典型细节画面。

长焦镜头常用于远距离拍摄。

当拍摄距离受到限制时,如拍球类比赛或大型舞台场景时,只能用长焦镜头在规定的距离上拍摄。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浅,所以越要求准确的对焦,以防主体处于景深范围之外而模糊不清。

变焦距镜头是相对于定焦镜头而言的一种可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

变焦镜头的焦距可以在一定的焦距范围内变动,满足不同的拍摄需要。

变焦镜头能代替若干只定焦镜头的作用,因而携带方便,使用简便,使摄影者既减少频繁更换镜头的麻烦,也不必为摄取同一对象不同景别的画面而前后跑动。

不同的变焦镜头变焦的范围是不同的。

05、解像力

解像力又称“分析力”“分辨力”,解像力指的是胶片对景物细部的分辨能力。解像力直接影响景物影像的清晰度。

从理论上说,解像力是指该感光片在1毫米内能分辨多少条线的能力。

能把景物细微部清晰地记录下来的,称为解像力高;

反之,则解像力低。解像力的表示方法是线/毫米。

06、反差

反差是指画面中影像不同部分的明暗差别的程度。

影响反差的因素有三个:景物本身的反差;胶片本身的反差性能;显影控制的影响,包括配方的选择、显影时间、温度、搅动的方式等。

三个因素互相制约,共同起作用。

用同一胶片拍同一景物,因显影控制方法的不同,会产生不同反差的影像;

用不同胶片拍同一景物,可以得到不同反差的影像;

用同一胶片拍不同景物,影像反差不同。照片的信息正是因反差而造成的。

07、光线

顺光

是指光线从照相机的背后投向被摄者,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形成大约0°~15°夹角的照明光线。

顺光时,被摄体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光线照射均匀,受光面积大,被摄者的影调比较明朗,是景物最亮的受光情况。

顺光时,由于被摄者的阴影面积较小,所以立体感较弱。

被摄体的立体感主要不是靠照明光线的明暗反差形成,而是靠被摄者自身的影调明暗起伏表现出来。

前侧光

是指光线从照相机后方一侧(左侧或右侧)大约与镜头光轴构成30°~60°夹角的方向投向被摄者的照明光线。

前侧光时,被摄者大部分受光,产生的亮面大,形成较明亮的影调;

被摄者的小部分不受光,而产生阴影,表现出被摄者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

前侧光时,被摄者的立体形态表现得比顺光照明更好,而且影调又比较明朗。

侧光

是指光线从照相机一侧(左侧或右侧)与镜头光轴构成大约90°夹角的照明光线。

侧光时,被摄者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处在阴影中,由于侧光照明使被摄者面部和身体的阴影面积增大,整个画面的影调不像顺光和前侧光那么明快,但影调并不沉重。

如果光线不太强烈,可以不必调整阴影的亮度直接拍摄。假若光线过强,阴影太重,就需要用反光板、电子闪光灯或其他反光手段将阴影的亮度略加提高,达到适当的深浅。

侧光时,立体感最强,有利于表现被摄者面部和身体的起伏状态。

逆光

是指光线来自照相机迎面,与镜头光轴构成大约170°~180°夹角的光线。

逆光时,被摄体的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影调显得比较沉重,阴影面的立体感也较弱。

在大部分情况下,用逆光拍摄时需要通过辅助照明手段对被摄体的阴影面进行修饰,或者通过额外增加曝光量保留被摄体阴影面的层次。

采用这种光线拍摄,最好是选用暗调子的环境作为被摄体的背景,以衬托出被摄体明亮的轮廓,并把被摄体从环境中烘托出来。

侧逆光

是指光线从照相机的斜前方(左前方或右前方)与镜头光轴构成大约120°~150°夹角的照明光线。

侧逆光时,被摄体的受光面只占小部分,阴影面占大部分,所以影调显得比较重。

采用这种照明方法,被摄体的立体感比顺光照明好一些,但影像中阴影覆盖的部分立体感仍然较弱。

在这种情况下拍摄,对被摄体阴影面影调的控制和调整尤为重要。

08、透视规律的运用

透视规律的运用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视觉效果。

线条透视的规律有以下几点:

(1)近大远小。

(2)景物的轮廓线越远越集中。

(3)视平线以上的线条越向远处延伸则越往低处走,视平线以下的线条越远则越向高处走。

(4)视点右边的线条向左集中,左边的线条向右集中。

阶调透视的规律是:距离近的景物明度低,轮廓清晰,反差大,色纯度高;

距离远的景物则明度高,轮廓越来越模糊,反差变小,色纯度变低。

09、影调

影调是指摄影画面中的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表现。

摄影过程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都对画面影调的表现力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也相当大地影响着作品的表现力。

影调在摄影画面构成中有如下几点作用:

(1)强化或弱化画面的空间深度和立体感,如暗影调的前景、亮背景可起到强化作用。

(2)强调线条、形状、质感等构图的诸多因素,帮助进行画面造型。

(3)组织视觉重点、突出主体,如人像摄影中暗背景亮主体的作用。

(4)烘托气氛,创造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下雪时的白影调给人轻飘的感觉,而夜晚的黑色则使观众觉得沉重。

收藏起来慢慢看,

我是摄记之旅,热爱摄影,喜欢旅行,持续关注,解锁更多摄影技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用摄影名词
摄影技艺.汇编(1)
业余摄影技艺
摄影基础技法
摄影入门技巧-整理篇 - 好摄之徒 - 西域玩家联盟 西南地区,成都地区,最全面的IT专业...
【科普知识】手机光学镜头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