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恭迎观音菩萨成道日】北京故宫藏傅抱石作品 1944年《观世音图》赏析

(高清大图 可放大观赏)

1944年傅抱石绘,纸本,设色,纵110.1cm,横3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撰稿人:汪亓

 

    本幅自题:“甲申(1944年)七月初十日,写于东川金刚坡下山斋之南轩。抱石。”钤“抱石之印”白文方印,“傅”朱文方印,“印痴”朱文长方印,“其命维新”、“抱石斋”朱文方印。

  

    观世音是佛教的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佛教把他描写为大慈大悲的菩萨,称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名(见《法华经·普门品》)。因唐代讳太宗李世民名,故去“世”字,略称“观音”。观世音原为男身,佛教传入中国后,自南北朝始,中土观世音造像转为女身,延续至今。


  图中的观世音手执插有柳枝的净瓶,端庄稳重,慈眉善目,眼含深情,似在俯视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的芸芸众生,正欲前去拯救苦难。极少绘制佛教题材的傅抱石在抗战烽火中图写这位兼有慈悲心肠、无边法力的菩萨,表现出画家对早日结束战争、使四万万同胞脱离苦海的美好企盼。
  此图为傅抱石夫人罗时慧捐献。

















 

  傅抱石简介

 (摘自网络)

 



    傅抱石(1904年-1965年),祖籍江西新余,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国画家、篆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青少年时代的傅抱石家境极为贫寒,父亲去世得又早,傅抱石靠自学获得了大量知识,尤其是关于中国绘画史与篆刻史的知识。二十余岁就撰写了《国画源流述概》(22岁)、《摹印学》(23岁)、《中国绘画变迁史纲》(26岁)之类具有深厚学术修养的专业论著。

   

    1933年,傅抱石在徐悲鸿先生的帮助下得到了赴日本留学的机会。1935年,傅抱石在老师金原省吾及当时在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大力帮助下,在东京举办了《傅抱石书画篆刻个展》,取得了很大成功。

  

    同年,傅抱石因母亲病故,由日本返回中国,并应徐悲鸿先生之邀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战爆发后,傅抱石随中央大学迁至重庆,在中央大学及国立艺专授课,同时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傅抱石在重庆待了8年,在这期间,傅氏在授课及抗日宣传之余,仍继续进行他的美术史论研究(尤其是对石涛的研究)。此外,在篆刻及绘画创作方面也在全力进行实践。8年之中,曾在重庆、成都、桂林等地多次举办画展,展出作品以其全新的画风与独特的个性,得到海内外人士的赞誉。 

 

    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60年成立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任院长。同年傅抱石率江苏国画写生团,历经六省一市,共二万三千里,结束后在北京举行《山河新貌》写生画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后,傅氏又进行了东北写生、浙江写生、江西写生、湖南写生等,再加上1957年率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东欧(捷克、罗马尼亚)期间所作的大量写生,傅抱石留下了大量歌颂祖国、歌颂大自然且具有创新意义的国画作品。

   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脑溢血逝世,终年61岁。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傅抱石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业绩:他留下了数千枚印章和数千幅绘画作品,还有二百多万字的学术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雅趣闲章【救苦救难】是三行先生篆刻作品
苏世敏-工笔观音菩萨作品--心中最慈美的观世
观音菩萨画像作品欣赏
傅抱石画仕女,妩媚端庄绚丽
精美手绘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