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洪绶作品 故宫博物院藏
明 陈洪绶 升庵簪花图轴 绢本设色 143.5×61.5cm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1488—1559年),号升庵,被流放云南时为讥讽时政,曾醉酒后以白粉涂面,髻上插花,与学生和妓女游行于市中。此图即绘其事。图中人物造型夸张,神态生动,线描圆劲流畅,背景中老树枯槎虬枝,更衬托出主人公桀骜不羁的个性,显示了陈洪绶人物画成熟时期的典型面貌。
陈洪绶(1597—1652年),字章侯,号老莲、悔迟,诸暨(今属浙江省)人。明代画家。早年受业于著名学者刘宗周、黄道周门下,1642年曾到北京为国子监生,授中书舍人,供奉内廷,不久即离京南归。明朝灭亡后,为躲避清兵,一度在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自号悔迟,亦号老迟。后在杭州以卖画为生。工诗,擅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其画初受蓝瑛影响,后广泛临学古人,并大胆突破创新,所作人物、花鸟形象古拙,擅用夸张变形手法,独树一帜,为晚明变形主义绘画大师。与崔子忠齐名于南北,世称“南陈北崔”。其画风对后世有巨大影响。著《宝纶堂集》。
明 陈洪绶 童子礼佛图轴 绢本设色 150×67.3cm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款署:“老莲洪绶画于获兰草堂。”钤“陈洪绶印”白文、“章侯”朱文印。
《童子礼佛图》描绘四名儿童搭佛塔礼佛的情景。图中一太湖石竖立,石前放一尊雕琢精致的佛造像和供佛用的铜塔。佛前,二儿童拜佛,一儿童献花,另一儿童跪着擦拭铜塔,各个神态专注,他们收敛起顽皮,显露出庄重,其中一名儿童磕头时露出胖臀,不免令人忍俊不禁。此图太湖石用较粗的笔法勾画,玲珑剔透,轮廓线多呈弧状,尖利而挺拔。佛像及人物全用细劲的线条画出,层次细腻,风格典雅,设色明丽温和,技法纯熟,人物神形兼备,富有情趣。此图反映了陈洪绶在表现儿童方面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功力,也充分体现了佛教信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儿童的熏陶与影响。
明 陈洪绶 杂画图 册 绢本设色 每开30.2×25.1cm 故宫博物院藏(另开窗口)
本册共八开,每开均有作者题跋及款印。所画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全以工笔写之。山岩之结构,花蝶之动态,人物形象之奇特,均已加入了画家个人之造型意念,精彩绝伦。其中一册,以变形夸张的手法表现古拙奇崛的特征,描写佛教传说中的罗汉拄杖坐于大石上,对面跪拜一人,衣饰长摆,异国情调,突出了装饰性趣味,图页上自题名为“無法可說”,颇具禅机。另一册《玉兰柱石图》,图右侧一太湖石竖立,玲珑剔透,紧靠石下伸出一支玉兰花,石另一侧后面也露出一支海棠花,花上一只彩蝶。画家把握住不同的物象特征进行描绘,湖石的稳重坚硬,衬托出花朵的轻盈柔美,浓重的色调托出了玉兰的洁白。画面层次清晰,设色明丽温和,在线条的表现形式上,均用细劲的墨线勾勒,刚柔相济,巧拙互用,于对比中求统一。从署款和绘画风格看,此图是陈洪绶中前期作品,为其代表作之一
明 陈洪绶 晋爵图卷 绢本设色 24.2×235cm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识:“陈洪绶画于南高峰。”钤“陈洪绶印”。鉴藏印钤“高陵私印”。
此图在素绢上清绘了19位人物,其中的17位面向左侧,或作揖,或执礼,一起恭贺画卷左端的红袍男子加官晋爵。
此图布局讲究,人物的聚散组合别具匠心,疏密有致,宾主分明,有起有伏,有开有合。设色匀净淡雅,卷尾主人公身着红袍,格外醒目。人物形象夸张,刻画细致,衣纹简练,线条细劲有力,间有方折用笔,极具画家的个人风格。
陈洪绶早年曾致力于谋取功名,晋爵图应是他喜爱的绘画题材。从画法和题材方面判断,此图应为陈氏早期作品。加官晋爵虽为世俗场面,但在陈洪绶的笔下却别具一格。
明 陈洪绶 听琴图轴 绫本设色 112×49.5cm 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枫溪弗迟老人陈洪绶写于定香桥畔。”钤“字章侯”白文印。
图绘一端庄文弱的女子在专心抚琴的场景。其优美的琴音吸引了周围的人,侍女驻足恭听,不愿打扰动听的旋律;男子侧耳静听,不愿落掉每一个音符。“弹”与“听”构成了画作的主题,也表达了文人所向往的一种娱乐情趣和他们日常的家居生活状态。此幅所绘人物形象古拙,线描造型准确传神,显现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既写实又独具韵味的笔墨特点,是其仕女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
明 陈洪绶 乞士图轴
明 陈洪绶 乞士图
《乞士图》轴,明,陈洪绶绘,绢本,设色,纵34.4cm,横26.2cm。
图绘乞士拄杖而立。款题“陈洪绶摹李伯时乞士图”,钤“陈洪绶印”白文印、“章侯父”白文印。乞士为比丘的别称,有“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一切众生”之意。《法华义疏》卷一云:“比丘者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故名乞士。”比丘的境界也含有破除一切烦恼,了一切生死而能成正果的意思。
图中人物造型略为夸张,线条简洁洗练,高古奇隽。清代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指出,陈洪绶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李)公麟,(赵)子昂之妙”。此图虽题为摹李公麟,实则变圆为方,化整为散,主要是仿李公麟白描画法的秀灵和神韵,形不似而神似,寥寥数笔即刻画出乞士超脱不凡的精神境界。
明 陈洪绶 花石蝴蝶图 金笺设色 16.1×50.7cm 故宫博物院藏
扇页有自题:“洪绶写于玉兰客馆。”钤“章侯” 朱文印。
图绘蝶恋花小景。作者在晕染上注重色彩的深浅变化,以及冷暖色的对比,色调净洁古雅,艳而不俗。在线条勾描上,注重以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品质的物象。花儿的勾线细劲而流畅,以此表现其秀媚之姿。石头的勾线多为方折用笔,随意斩错,以此表现其坚实稳重。作者在创作时具有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及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从而令本是小品画的扇页不失端庄、大气的审美张力。
明 陈洪绶 水仙竹石图 扇页 金笺墨笔 16.5×52.2cm 故宫博物院藏
扇页有自题:“庚寅孟冬,与张展老、荆丝老过公治道友天香邸中,斗酒之会画此,兵戈中得此良少。洪绶。”钤“章侯”朱文印。
“庚寅”是清顺治七年(1650年),陈洪绶时年53岁。
图绘水仙、翠竹与山石相伴的园林小景。石以侧锋勾线并作皴擦,笔力劲爽,显现出石材坚硬的质感,衬托出水仙及竹的娇柔之美。据题而知,此图是作者与友人酒酣后趁醉所绘。由于作者晚年写意花卉技法已达至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从构图到运笔施墨,一气呵成,守规守矩,毫不凌乱。
明 陈洪绶 人物图 扇页 金笺墨笔 16.5×52.2cm 故宫博物院藏
扇页有自题:“丙辰八月,子婿陈洪绶写寄槎菴翁岳父为寿。”钤“陈洪绶印”白文印。
“丙辰”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陈洪绶时年19岁。
此图是作者为自己的岳父来斯行(1567—1634年,字道之,号槎菴)50岁寿辰绘制的祝寿图。来氏曾任工部主事,一生狂放,博览群书,富有收藏。他对陈洪绶艺术修养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对陈洪绶后来结识众多上层人物及开阔眼界也有很大的帮助。图中行走于祥云间身着红袍的壮汉,当是来氏的化身。此图是作者早期工笔重彩人物画佳作,与同年所绘《九歌图》画风相近。陈洪绶早年的人物画受宋李公麟影响最深,用笔圆中带方,人物多以游丝、铁线描勾画,气韵生动且富有情趣。
明 陈洪绶 秋江泛艇图 扇页 金笺设色 16.3×51.8cm 故宫博物院藏
扇页有自题:“乙酉暮春为素中盟兄画,即请鉴。老莲洪绶。”钤“陈生”朱文印。
“乙酉”是清顺治二年(1645年),陈洪绶时年48岁。
此图通过木叶丹黄的秋天景色和人物悠闲划艇的活动,展现出一种宁静清逸的意境,给人远离尘俗之感。清初期,陈洪绶面对明为清所灭、友人相继殉国的情境,深感亡国离乱之痛,产生了隐遁避世的情致。此图绘成后的第二年六月,他就在云门寺剃发为僧,改号“悔迟”、“悔僧”、“秃翁”,亦号“云门僧”、“迟和尚”等。图中山石、树木法自蓝瑛,多以中锋行笔,笔致粗犷,点染生动,于雄浑中见朴拙蕴藉,加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明 陈洪绶 梅石图轴 纸本墨笔 115.2×56cm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署款“老蓮洪綬畫于柳莊”。钤“蓮白衣”。
是图以古拙奇特的造型绘拳石耸立,旁伴一株被截去诸多枝干的老梅树,树上几朵梅花绽蕾展瓣。构图简约洗练,并注重物象间的相互衬托与对比。画石用线勾出圆润的外形,再以淡墨渲染。画梅则用浓、枯墨笔勾勒,线条古拙方硬,具金石韵味,体现了老梅饱经沧桑的古木气息。
清内府《石渠宝笈》著录。
明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 轴 绢本设色 183×98.3cm 故宫博物院藏
署款:“溪山老蓮陳洪綬寫於清義堂。”下钤:“陳洪綬印”、“章侯”印。
此图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为题,花朵清丽,或含苞,初绽、或怒放,多姿多态;枝叶带露,娉婷舒展,俯仰欹侧;湖石雄奇,锐利坚崚,厚重沉凝。两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对鸳鸯在水面戏水悠然,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正隐伏于石后的荷叶上觊觎甲虫,弓身欲动,给画面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意趣,从中可见画家善于观察的细心与状物精微的匠心。
作品用笔工致而不显刻板,着色醇厚而不流于俗腻,画风素洁明快,既有应物象形的写生功底,又不乏变幻合宜的适度夸张,画面呈现出一种在繁与简,疏与密、刚与柔的对比变化中的合谐与统一。
从署款和绘画风格上推断,当是陈洪绶中年的作品。
台北故宫藏《荷花鸳鸯图》
明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 绢本设色 183×98.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荷花鸳鸯图》陈洪绶早年时的作品。此图以荷花为题,画上4朵荷花,由含苞欲放到花蕾初绽,从含露朝阳到争艳怒放,形象丰富地展示了荷花的多姿多彩。而荷叶的俯仰截掩则映衬其“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拟人化风范。一块形状奇怪的太湖石,立在荷叶丛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大千人物画作品欣赏(九十二)
明 陈洪绶《酿桃图》
陈洪绶:摹古册
『历代名作』陈洪绶《晋爵图》卷,深得古法,渊雅静穆
赵左的山水画作风格继承了元朝画家的传统
唐寅《松崖别业图卷》完整全卷欣赏 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