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拥有一个开放的心灵,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多彩!
拥有一个开放的心灵,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多彩。也有句话叫做: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的眼里这里世界就是那样的单调乏味?我们定义的标签是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还是阻碍着我们?“眼见为实”是对的么?你看到了多大的世界?“Anything is possible”会带给我们怎样奇妙的生命旅程?你是如何看待“生死轮回”、“2012事件”与“外星人”的?如果我们不相信它们的存在,仅仅去讨论一种可能性会如何?

一: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你是否在贴着“标签”看世界?

我们很多人从小被教育用一个“既定模式”去看待世界、理解人与事物,比如说我们被灌输的“唯物主义”,这个看法定义“物质决定意识”,而且凡是不符合这个定义的一概都是错误的。我们国家历史上有很多人被这个“既定模式”引导了一生,回头看看那个曾经疯狂的年代,我们再看这个定义真的如此么?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今天你听到一个消息:某某歌星要在某处举行一个演唱会或者某大师要在某处做一个演讲,然后你去了。这时候问题来了: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是你的意识决定你物质的身体呢?还是你物质的身体在决定意识?如果按照“唯物主义“的解释是你的身体在决定意识,请问它为了什么?又如何在决定?我们很难找到答案。仅此一例,便可以推翻“凡是不符合这个定义的一概都是错误的”。同样的,我们的生活被很多这样类似的“标签”主导着。

《与神对话》里的神如此说道:“如果你不能停止告诉我你的神,我便不能告诉你我的神。你们的生活显然“错”过了某些东西,所以才会这样。假如你都是对的,又何必去问神呢?恰恰相反,如果在你认为是“对”的那些方面,想想“万一是错的”会怎样?你们很多科学家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做出假设,结果不对,他们就不再认为自己的假设是“对的”,修改它,然后重新做。”

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之所以是困顿不堪的,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而是因为我们太知道自己是“对的”,于是我们便“错”过了那些我们认为是“错的东西”,然后在不停地问: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会这样?一个“错误的”(我们去定义的)的认知当然会导致与之对应的生活,反之亦然——这是宇宙中亘古不变的因果法则。之所以加上双引号,是因为对于宇宙或者对于神来说,没有“错误的”这回事,我们选择什么都可以。但我们称之为“错误的”因为这种生活其实并不是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我们的这种认知对我们的生活是无益的。那么既然结果不是真正想要的,就要像科学家一样去修改我们对于生活的假设——那就是对于生活中所有事物的认知。

二:“眼见为实”真的对么?你能认知多大的世界?

在看待和理解生活中的人与事时,很多人对于未知或者超出自己想象的事物有一个直觉地抵抗:这不是真的,因为我没看见它。你有本事让我看到它。但问题是:你所看到的就是真相么?你看不见的就一定不存在么?

1.别把“表相”当“真相”。

如果说我们眼睛看到的人与事物就是真相,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大脑的思考与辨别呢?恰恰因为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很多都是事物的表相,这种表相有很多与事物的真相相符,比如我们看到一个“诚实的人的言行”;但很多时候这种表相与“真相”相去甚远,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品性不怎么好的人在你的眼前扮演出一幅老好人的画面,背后又说一套做一套。可见,眼睛看到的表相需要我们的思维去剥落出它的真相。在我们的社会中,迷惑人的“表相”大量存在,比如曾经“看起来很好的三鹿奶粉”,在事发之前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它竟然是“有毒”的?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健康”的疫苗又有多少人能够看穿它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死亡?还有那“一天一杯牛奶,强壮中国人”的雄伟口号,它真的会到达它所宣传的后果吗?你到餐馆里吃得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大餐,但你能想象它可能是用“地沟油”烹调出来的吗?同样很多事情也不需要你看到,但比不妨碍我们认知。比如历史的记载,司马光见过刘邦吗?但这也并不影响他写《资治通鉴》时收录刘邦的事迹,也不妨碍我们学习历史中的智慧。相反,如果我们硬要抱着“我没看见,它不是真的”的死理,我们很可能就不能“以史为鉴”了。

2.你的眼睛能看见这个世界多大的部分?

老子在道德经上写道“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同样的,两千五百年多年前,佛陀曾经端着一碗水对自己的弟子说“这里面有八万四千虫”(印度人不重视数学,八万四千意思是很多的意思)。千年前很多人可能以为老子在发傻,佛陀“神经”了,但近代显微镜发明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微观世界”,它一直存在哪里,只是我们以为没有而已。同样的,我们能看见的不过是光谱中狭窄地那一段波而已,其余广大的部分我们能说它不存在么?

3.你能认知多大的世界?

由眼睛推而广之,我们一般人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碰到的、意会(或想象)的是我们认知世界人与事物的这六扇大门,但是我们用了多少呢?这六扇大门之外的认知方法是否有可能存在呢?正因由此,《与神对话》中的神对作者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说:“赫修拉,天上地上的事情,远比你们哲学所想象要多!”如果我们承认我们只认识了世界的一部分,我们才有可能去认识更为广阔的世界,如果我们坚持自己所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部,又怎么会看到“自己根本没准备去看的东西”呢?所以,我们心灵的开放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看到新的风景。正如《2012》电影中引用的禅宗公案:小徒弟滔滔不觉地给师傅讲着自己的道理,师傅看着他不语,只是拿起水壶给一个杯子里倒水,一直倒得杯满溢出。小徒弟喊着:师傅,水满了,水满了!师傅则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如果你不能空掉自己的心灵(总认为自己认识地就是对的,就是全部的世界),你怎么会接受新的东西呢?(你怎么能知道自己的认识可能会有“错”,认识地只是极小的部分呢?)也正如乔布斯同学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结语:Still hungry, still foolish. 当我们不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当我们也不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部,我们就是在承认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世界有千万种可能性。

三:Anything is possible----体验一个奇妙的生命旅程

在看到《与神对话》中神对作者引言“赫修拉的话”时,我的思维受到了震撼,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所有的可能性都存在么?于是我的心中涌上来这样一个答案:是的,一切可能性都存在。正如一句广告语所说的:Anything is possible. 我又追问自己: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呢?又浮上来一个令我惊讶的答案:以你“看得到/看不到、想象得到/想象不到”的方式存在着。“Anything is possible”这句广告揭示了宇宙的真相。可惜我们很多人都忽略了它所隐含的意义。承认“Anything is possible”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再“非此即彼”;我们心灵的空间会无限的扩大——正如这宇宙没有边际;我们也会看到或想象到一个更为恢弘、更为精彩的物理与精神世界。

为什么呢?

因为承认“Anything is possible”就是承认“无限的可能与无限的存在”,从而打破自己设置的心灵界限。“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说得可真好。老子也在《道德经》的开头告诉我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也名也,非恒名也。“无” 名万物之始也,“有” 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 以观其妙,恒有,欲也 以观其所缴。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当我们打破自己设置的“有”的界限去体悟“无”的奥妙之时,我们的人生就开始打开一扇又一扇从未发现过的风景,它如此地靓丽动心,我们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我们之前没有看见它呢?

是的,为什么我们之前没有看到它呢?它本来就存在于这宇宙之中,我们只是一直没有看到而已。但如果我们不在此,已然在彼,又怎么去经历“由此到彼”的旅程?如若没有“有”的界限,我们又如何去体悟“无”的奥妙?

这是一段奇妙的体验之旅,这是你我选择的游戏方式。我们早已知道哪些风景存在于宇宙之中,但是我们选择了“遗忘”(给自己的心灵设上限制),因为我们要去体验这从“遗忘”到“觉知”的旅程。只是我们很多人已然“遗忘”的太久,而忘记了还有这样的旅程,那么你做好开始这个旅程的准备了么?

四:你是如何看待“生死轮回”、“2012事件”与“外星人”的?

在这里,为了看看这样的旅程到底是如何地奇妙与丰富多彩,我们不妨挑几个最为“火爆”的话题——“生死轮回”、“2012事件”与“外星人”来展开探讨。你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来品味品味,不需要相信。

1. 真的有“生死轮回”吗?

《与神对话》上作者问神:有“生死轮回”这会事吗?

神如此答复道:我真的不能相信还有人怀疑轮回的存在,已经有大量的证据甚至濒临死亡的体验来告诉人们。

作者继续问道:那我活了多少“回”?我做过什么?

神说:你已经活了647次“回”,这是你的第648“回”生命。你曾是国王、乞丐、大师、愚者、男人、女人等等。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无法接受的答案。我们从小被“无神论”的思想统治着。“人死不能复生”,轮回是瞎扯。但我们可不可以不这么绝对,先给它千万分之一在想象中存在的可能性,也给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千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来让它为你展现神奇的魅力?有人会说,这只是想象而已,并非“真的”。那么我们可否这样思考下:如果纯粹一个人想象,为何流传至今?在这里我们不妨再给它千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假如是“真的”呢?我想你的思维一下子就崩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人去世了还可以再重生,一次又一次,没有真正的“死亡”,只是在换不同的衣服(另外一个身体)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风景(另外一生)而已。我们已经走过很多旅程,做过各式各样的人,体验过各种各样的生活。你这一生碰到的人(包括你的父母、亲人、朋友、仇人,甚至是一面之缘的人)都是跟你在另外一生有过“缘分”的,你现在所有的际遇也都在创造以后生命的“缘分”,和这些有“缘分”的人一同去体验这旅程的美妙。这样的世界是不是比人只活一辈子(莫名其妙地来,莫名其妙地走,不知道来自哪里,更不知道去往何处)会更有意思?更好玩些?如果你可以选择,你愿意选择哪一个?这样的假设不仅使得生命更加有意思,而且能够让我们生活地更加平静。比如对于死亡的态度,很多人都会对于避讳,特别是在中国谈论什么都可以,谈论死亡却似乎是一件大不吉利的事情。但如果我们真的去了解死亡,去意识到“死亡”不过是一次旅程的结束,另外一次旅程即将开始而已,我们还有恐惧之心么?如果我们连对于“死亡”的恐惧都没有,我们还会“恐惧”什么?我们是不是会更为自如、平静地生活?同时,这个假设还可以解释我们很多困惑,比如佛家有句话这样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我们就是看到很多“作恶多端”的人在这一世的生命中过得很自在,而另外一些善良的人却生活地令人悲叹,难道“因果律”失效了么?如果我们承认有生死轮回的存在,那么我们便可以发现一次的旅程不是结束,而仅仅是一次,因果律要从更为恢弘的角度去理解。还有之前提到过的“缘分”,我们中国人是最讲究“因缘”的:十年修得同船度,百年修得共枕眠。为什么我们生在现在这样的家庭里?为什么我们碰到了这样的人、事、物?为什么不能其他的呢?宇宙中没有偶然的事件,一切都如此地恰如其分,正如佛家所讲“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事,今生做者是”,我们每一个人创造了自己生命中的“因”与“果”,这样的“因果”便组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道道风景,也可以把它称为“实相”。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大吃一惊:怎么“不可能”的“生死轮回”让它“可能性有千千万万分之一”就会导致这样很通顺、对我们生活很有帮助的结果?是的,就是这样的神奇,但你愿不愿意给它这“千千万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呢?

2. “2012事件”可能会发生么?

这是时下一个热门话题,自从去年电影《2012》出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玛雅预言、《易经》预言、《推背图》预测,特别是现在全球气候异常、地震频繁不断,不过很多人会嗤之以鼻:搞什么鬼,活得好好地,说什么丧气话。还有很多人都可能在心里嘀咕着:世界末日会来临吗?我们不妨就像编故事一个来探讨一下这个事情,之所以把名字写为“2012事件”首先因为我不确定它是否会发生在2012年,但从地球历史来看,大型的地质活动是非常正常的,意外也是有可能,当年的恐龙不就是一下子“全挂了”?其次,我觉得“2012事件”会比世界末日更符合事实,更能让我们客观地分析这个“可能的故事”。世界末日是什么呢?这个地球的末日吗?我觉得即使发生了大型地质活动,也不过是地球睡觉时打了个呼噜或者翻了个身,对它来说再也平常不过。人类末日吗?不见得,谁说人类就一定会被全部毁灭?如果我们编个故事,承认这个故事有千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就像《2012》电影中演的那样真的发生了,又如何?

第一种后果:2012年没有发生这个事情,ok,皆大欢喜。但是我们还得冷静头脑思考下——2012年没有发生,就代表以后不会发生吗?看看我们目前对于整个地球的破坏,从亚马逊森林到温室效应,从动物加速灭绝到人类欲望越来越膨胀,我们全球一致地只顾经济增长不考虑这个星球能否支撑这样“癌症式”的“疯狂增长”,自从21世纪开始以来,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地球如同我们的身体一样,我们身体生命会给我们发出信号,现在地球在不停地给人类发出她生病的信号,可我们在听吗?万一那天她发的是病危通知单呢?

第二种后果:2012年真的发生了这个事情。这估计就不大ok了,但我们已经提前承认了这种可能性,在心里面已经有了一些准备,我们是不是会比不相信来得更平静、更坦然一些?如果我们没有提前承认这种可能性,在它来临之时我们会惊慌失措,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只是恐惧我们要死了。但是如果你再已经承认了有“生死轮回”的可能性,明白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无须恐惧的,因为这一次旅程的结束不过意味着另外一次新的旅程开始,你是不是会平静、坦然很多?就如《2012》电影中那个面对滔天洪水撞响钟声的喇嘛一样,他在心中有任何恐惧吗?我想没有,他以非常平静与坦然地心态来结束这次旅行。

好了,我们看到不管“2012事件”到底会不会在2012年发生,如果我们承认这种可能性,对我们的好处似乎更多些,我们的生活会更平静。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们提前承认了一个事情的可能性存在,我们还会傻傻地不去仔细调研做些准备以延缓它发生的可能性吗?我们还会在它来临时拒绝接受这种事实吗?如果我们做了后两者,我们心中还会有恐惧吗?

3.“外星人”存在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想很多朋友都对这个感兴趣,UFO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热闹,还有至今未解的“麦田怪圈”令人“怦然心动”——猜测是不是外星人留下的符号?同样的,我们来讨论这种可能性如果存在会怎么样。很多人不承认外星人存在是因为他没见过,还有一些是担心外星人如果存在的话就会来“侵略地球”。但真的如此吗?他们万一是来“帮助地球”呢?他们的文化会跟地球一样吗?

美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Carl Sagan在他拍摄的纪录片《Cosmic Ocean》中面对浩瀚的宇宙这样猜测:如果还有其他的文明存在,它们会有怎样的政治、教育、音乐、哲学。他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在电影《超时空接触》中被引用:If there is only life on earth in the universe, it is too waste of space. 翻译成中文是:如果这个宇宙中只有地球上有生命,那岂不是太浪费空间了?我想很多人都被他的幽默所折服,我是这样开始打开自己的心灵去承认“宇宙中有外星人”这种可能性的。如果我们承认宇宙中还有其他的文明,我们可能就不会如此狂妄。我们可能会去反思“地球上的文化、政治、经济”在宇宙的视角去看会怎样?如果我们是一个来自外星的生命,观看地球上的芸芸众生该作何感想?我想这样的反思会对我们非常有帮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了外星人这个“彼”就更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这个“此”。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书籍和电影用这样的“彼”来看我们的“此”了,比如:《第九区》、《星际迷航》、《阿米——星星的孩子》系列、《海澳华十日游》等等,这些东西即使它真的是一种幻想,也很好地帮助我们去反思自己,认识自己。

通过这三个“天方夜谭”的故事,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承认它的可能性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我们的生命旅程就会变得更加丰富精彩,而且还会生活地更加平静自在。反之,如果我们不承认这种可能性,我们可能就会生活在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未来的担忧、对于宇宙的茫然中,这种“恐惧”、“担忧”与“茫然”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呢?这两种生活相比,你更愿意选择哪一种呢?

最后,不妨让我们开个玩笑来结束这个“离奇”的讨论:假如我们承认“生死轮回”、“2012事件”与“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在未来的某一天,发生了“2012事件”,你愿意平静地结束这一次生命的旅程去到另外一个星球上开始一个崭新的旅途吗?

文章节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067a80100uik0.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世界末日十大猜想:外星人行星将会毁灭地球(图)
48部电影连接宇宙高维能量,每部都是经典!(推荐收藏)
外星人、瘟疫、机器人?谁会毁灭地球?(组图)
为什么地球一直没有被外星人侵略?这里告诉你答案
问答| 外星人是真的存在的吗?
科学探索:为什么外星人不来找我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