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阳看展」中国写实画派十五周年展,如果抛开绘画技术,还能看什么?

2005年初春,艾轩、王沂东、杨飞云、陈逸飞等艺术家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写实画派”。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扩展到了31位成员(郑艺陈逸飞、忻东旺 已故),他们基本是国内写实领域的第一梯队。这次展览名单虽有31人,但有4人作品缺席:何多苓、朝戈、夏星、徐唯辛,不知何故?(2008年为汶川地震临时赶制的主题型合作组画除外)

这组作品很不出彩,有失大咖风范,不知道是因为写实的技术活与这类题材不对口(要是让攻国展的人上,肯定轻车熟路),还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据说只用了14天)。这组作品当时被神秘人士以3350万拍下,拍得款项捐赠给灾区,这一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

五年前,在中国美术馆看过中国写实画派十周年展,今天在对面的嘉德艺术中心再看写实画派十五周年展,虽然大部分都曾看过,但以现在的眼光和判断能力,感触的确不一样,独立审美意识越来越强写实画派创作题材多数是人物,特别是女性(漂亮的女性),他们选择的主角模特不同,描绘出不同的人生境遇和精神状态,映射出的文化特征和思考也不尽相同。


都是技术流,怎么比高低?

正式开始刷图模式,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排序,不同的“流”,匹配不同的喜好,最终还是归于每个人的内心诉求。

庞茂琨、陈衍宁、艾轩、王玉琦
冷军、郭润文、陈逸飞、李贵君

庞茂琨用的是正宗的古典学院派手法,画面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个人很喜欢他的技术和画的美人。每次展览上看到他的作品,都被他那画面的无懈可击所征服。

用一句很贴切的话来形容,就是“懂的人都说好”

完美的用色,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种气质,挡也挡不住

这个肉感,跟弗洛伊德有得一拼

要不是技术好,怎么能如此鲜活、精彩

画写实,真的离不开技术

庞茂琨的展墙


这是陈衍宁最经典的作品,通过空间与色彩的对比来强化视觉效果,将黑衣隐于黑色的背景之中,更突显出人物肌肤的白净,米色的木扇不仅让角色多了几分优雅,更使画面有一种旋律的联动感。

这种中式的美,尽在不言中

陈衍宁并没有死扣细节,而是用书写性的笔法+色彩对比,就呈现出了完美的真实感

这张新作因为少了强化的对比关系,稍显弱了一些

沁人心脾的美

本该粗犷的渔民劲没出来,可能是平时习惯了画柔的

艾轩选择藏族人物题材,是具有天然的感染力和发自本真的好感,所以他的作品一经问世,就能很容易打动人。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发挥太稳定,一直都是这个路子,这幅还是2019年的新作。

强化了人物的那份童真、至纯的气质,通过把眼睛画大,很容易勾起观者的怜悯之心。

尽情地感受画家给我们营造的隔世之情

除了人物面部刻画的精确,他还将藏族服饰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高原的民风民俗也是跃然纸上。

对石头的写实能力还是极强的

无可挑剔的选题和写实能力,造就了艾轩

能有几人不为这一眼所动

感受是欣赏画作最简单的方式

感受plus

艾轩的展墙


王玉琦具有非常强势的技术控制力,虚与实、收与放控制自如,有一股不服来战的气势。同时他有着很强的文化包袱,总想在一幅作品里包罗万象,融汇中西。这张画面杂糅了太多的文化符号和隐喻。

用了毛体的“残阳如血”,火红的残阳照满画面

不错的后脑瓜,发量暗示他是一个强于思考的人

画面中要是没有女性,似乎就不完美。有趣的是右手处画出来的“素描稿拼接”效果,挺有新意。桌前点缀的各种静物作道具,就是为了炫技。

青年画家大卫,一个眼神犀利的帅男

很利落的衣纹处理

任何画家对于自画像都是很用心的,他把自己画成了一个斗士的角色形象,对于文化的有着极强的仪式感。

目光坚定

他的画面中除了严谨的写实秩序外,经常有东方式的大笔挥洒,破坏那种规整性,最后又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复杂与隐喻,要是没有深入研究和了解画家的背景,即使的写实的画面,也不是那么容易看明白他所要表达的意思。

纸壳折叠出的一个假人

桌上这么多小玩意,要是画家都是有隐喻,那么想看明白这种画,门槛真的太高,看着也很累。

钢琴家,有点像贝多芬

伦勃朗式的写实技术

王玉琦的展墙


冷军作为国内超写实绘画的头牌,本次展览只有这一件写实的小品。他的写实绘画技术一流,无懈可击,远看像是照片,近看笔触流畅、绘画质感十足,说他画得像照片是很多业内和业外人士对他的刻板印象。稍有研究精神的人,了解一下冷军早期画的写实静物,就能看出他作品所传递出的观念性。自从他画了美人后,一下子就被市场引爆,因为看人物不必像看观念静物那样还需要思考,零门槛,便于市场广泛传播和热议,从而造就知名度。

近看,笔触的质感非常明显,铁锈就像是撒上去的

枯黄的荷杆那段,就像书法的一笔飞白,极其生动。

这组云是冷军近些年常用的快速写生手法,很松动,可能是因为题材问题,不容易打动人,但是他的笔意的确非常好。


郭润文作品里传递出的那种关于时光的毛茸茸和画面质地的磨砂感,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味道。他们这一批人好像有较强的宗教印象意识,注重描绘人性的自省与本真。他的作品始终散发出一股宁静之美,至真至善是强有力的武器。

她应该是在静静地祷告,不忍打扰

衣纹的时光雕琢感非常强

《沉默的人》,并不是在沉默

看看这小眼神,就是写着“不服”

《扮成士兵的凯特》主角像的一个女孩,色彩与光感的微妙关系处理是郭润文的拿手绝活。

青春之美,不忍让战争摧残

让美好停留在这一片刻的休憩中

时光停留在了这一间小磨坊

这是1989年的一幅作品,我在现场反复观察了很久,总感觉这是一张复制品,疑惑不解,不知道去过现场的人是否注意到?

郭润文的展墙


陈逸飞是一位很有实力又很传奇的艺术家,可惜过世太早,他的作品先流行于美国,后返销国内,他笔下的水乡和中式人物有很强的地域符号性,易于识别,向世界传递了东方之美。这次展览的两幅西方女性乐曲题材,绘画手法上有很强的“机器喷墨质感”,图片无法拍出,只能现场感受。展览的这两幅作品并不是我所喜好的陈逸飞,因为隔着廉价的有机板,观看效果不佳。

这张动作略显僵硬

衣纹很华丽

陈逸飞的展墙

李贵君画青春美少女是拿手绝活,据说善用银灰色,讲求用色的干净,特别是对人物肤色的处理极为讲究,个人感觉他在设置模特造型上略显僵硬,不自然。对于头发的写意性表现还是非常生动的,在虚实之间形成一种互补。

对于色彩有着自己的偏执追求

很舒朗的一张

这个构图很好,但人物表情捉摸不透

黑色的强势对比,很出效果


一图两面,镜子的功劳

李贵君的展墙

写实的精髓是什么?

写实油画呈现出来的面貌有很多种,绝不是为了追求照片质感。写实的精髓应该是用艺术的手法画出常人用眼睛看不到的,比现实更真实的微妙世界。中国人画写实的思维肯定不会完全照抄西方人再现客观世界的思维去画写实。

忻东旺、龙力游、张利、张义波
徐青峰、殷雄、王沂东、王少伦

忻东旺是风格化技术流,个人面貌很强,粗犷、细腻与线条流畅并举,技术上也算是习得了上乘武功,可惜早逝。他通过稍加夸张的漫画式处理,将底层的市井民众表现得非常生动,

衣纹的处理极其生动、自如,一笔带过的概括

这杀马特,很生动

围巾和衣袖用不同手法处理,既形成对比,也是互补。

要潮、要酷的着装

他通过画大白菜,让他的艺术可以快速被市场认知和传播,这个套路跟冷军画大美人是同一操作,效果好、见效快。

这技术功底,的确得靠两把刷子,少一把都不行,他把青菜算是研究透了。

忻东旺的展墙


龙力游总是能通过色彩的调动,把内蒙古草原那种平素的生活场景丰富起来,暖阳是他惯用的手法,蓝、绿是主色调,他拥有扎实的写实能力和发现生活美好的眼睛。

没有拍细节图,精妙的东西靠图片是看不出来的,还是得去现场感受。

继续感受

套马杆的汉子,马应该用没有缰绳和马鞍的更好

龙力游的展墙

张利善画少数民族人物肖像,不仅人物生动,更是把各民族的服饰和首饰都精彩再现,掌握了一套很成熟的写实手法。

速写是考验基本功的最好方法

张利的展墙


张义波通常把白蜡烛当作画面的配角

大红色依然可以用得很高级,很优雅

也可以很乡间,关键还是人物气质

很遥远的一张风景

张义波的展墙


徐青峰是近几年唯一新加入该画派的一位,技术的确很好,也是中国油画院未来的扛把子,这幅是近年的新作,算是交上了一张合格入派门票。

好看

这幅小风景也非常精致

这应该是偏前期的作品,另外一种味道

徐青峰的展墙

殷雄,不是很了解这个画家,但是画得很不错,中式审美对他的影响应该是骨子里,大面留白通常是中国画里惯用的技巧。

画人体,其实是非常考验基础技术的活

完成与未完成,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殷雄的展墙


王沂东的大红袄曾经也是红遍大江南北,这幅应该是他最精彩的经典之作。

楚楚动人

这次再近看他的作品,感觉他的作品图片比实物更好看,实物作品上的技术手法不利落,用笔法很迟疑。

只是一些人的青春怀旧片

2019年的新作,依然是图片比实物更好看

新作

王沂东的展墙

王少伦,也是不熟悉的画家,这幅的感觉很好。

简单、轻松、自然

这组风景没有惊艳之处,四幅画三种画框,也真是够应付的。

王少伦的展墙




你欣赏不了人家的好,可咋办?

凉拌,捂一捂就热了,把靳尚谊、杨飞云放在这里不是为了压轴,而是还需要捂一捂,个人觉得他们目前在写实技术上没有到一流,但是当下的地位是独领风骚的。

靳尚谊、杨飞云、袁正阳、郑艺
王宏剑、徐芒耀、翁伟、李士进

靳尚谊作为当前央美的绝对扛把子,这张清末四僧之一的髡残肖像,在中国油画的技术改革探索上,还是有一定示范和突破性的,他用油画来画中国画,并不断弱化油画的立体和透视,直到现在所谓平面画法的不伦不类。

1978年的作品延续着苏派的油画风格,其实用于宣传还是挺好;也不必过于贬低苏派的东西,苏派在技术和实用角度上,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这张还算有一点清爽的感觉

标题是临古画,就是临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但是这两个人物关系太突兀了,有点莫名其妙。

这就是我说的不伦不类的平面画法,应该是不成功的。

靳尚谊的展墙


杨飞云这幅老人像,绝对是她的经典代表作,画得的确很不错;不过早期在画他媳妇的系列中,总感觉造型的偏离,近几年的新作造型上自然了很多。他的作品总是喜欢追求一种贵族气息,也许与他的信仰有关。

生活需要仪式感

这幅配色挺不错

用华丽的配饰来突显贵气

杨飞云的展墙


袁正阳,这幅有着一股广式佛山地区的武侠之美

凝视

南工的精干之气表现得很充分

袁正阳的展墙


郑艺,农作才有饭吃,农民始终是他作品里的主角。

一步一步往上爬,忽视了梯子的稳定性,远方有什么在召唤?

诗和远方的诱惑

郑艺的展墙


王宏剑的大场景把控能力很强

这驴画得真牛

打国展的上等货

王宏剑的展墙


徐芒耀,敢用黄衬布来给人体模特布景,这是技术大牛才敢挑战的,这双人体画得不一般。

徐芒耀的展墙


翁伟,虽然画的是大号的全人体,看着也没啥感觉,看着很尴尬,不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这张稍微好点。

翁伟的展墙


李士进画得一手还算不错的静物,这张桌子并不特别,桌上的书才是这张的灵魂。

好像都是文史哲方面的书,作为一个俗人,我还都没有看过,有点恐慌。

关于粉刷匠的故事,你要问我粉刷匠干啥去了,我猜他是看书去了。

李士进的展墙


还剩仨,无感系

刘孔喜、朱春林、石良

刘孔喜,记录关于知青的那段记忆,可惜我这年纪对对知青无感。

对她手上的信有点兴趣,似乎有点窥探人家隐私的癖好

第一段喊口号是标配

刘孔喜的这几幅画是木板堪培拉的画法,画种草的部分是先在木板上雕刻,再刷出颜色,这种手法还是挺有新意的。

刘孔喜的展墙

朱春林的展墙

人造十字架

石良的展墙



另外,这次展览中不少艺术品的保养工作的确令人堪忧,灰尘大,有的还有霉斑,动辄几百、上千万的作品,这么轻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未来高品质的艺术品仓储和保养维护,应该是一门好生意。


欢迎  留言  吐槽  互动

请点右下方的  “在看”  给错过的朋友


子阳艺藏 出品 | 原创精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写实画派王沂东作品精选
中国写实画派:尚丁绘画作品(二)
艾轩:美术史定的实在有点霸道
写实油画投资分析:以刘小东为例
中国写实画派-这是一个志同道合的集体
当代写实画派名家,9幅油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