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话还是很琐屑 | 小记录

问:进入作品的细节!是指从笔法、结体等技术性角度对作品进行剖析吗?但当我们面临的是一些理论、或者是一些概念时,细节又该如何阐述呢?譬如刚才说到的虞世南书法美韵与温润。

答:从技术角度进入作品的细节,并寻找到细节本身的笔法或结体特征,以及细节与整体、细节与细节之间的关系,是最基础的功课,自始至终都不能偏废。它就像武术中的“站桩”,是每日之必须。反过来说,其功用也将渗透到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面与每一个角落,也将反映你真实的书学水平。

当然,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有关它的学习在很多时候显得不无琐屑,从这个角度出发,它更需要的可能就不是目标、信念、情怀等等容易被虚化的东西,而是耐心!

问:是否表明我们往后的谈话将不无琐屑?

答:我很难保证自己在尽力深入细节的过程中不陷入喋喋不休的境地。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得保证自己常常处于思考的状态。说出的话尽可能是思考的结果。尽管这将不可避免地使我面临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尴尬。但我还是愿意从那些将要出现的尴尬中寻找我所需要的东西,我甚至认为那些从尴尬中得到的东西更富有价值,因为它至少比较经得起推敲。

但是,我们在深入细节的时候也应注意到两个指向,一个是内向型的,也就是常规的细分方式,则尽可能从技术上关注细节的客观特征,这种内向型的思维方式比较适合于笔法、结体、章法等技术性考量;还有一种是外向型的,譬如我们面对传统的书学理论时,在充分理解了作者的原意、充分把握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尽力将思维打开,尽量延伸书学理论本身的边界。甚至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心理学、文史哲诸类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之进行重新解读。

就书法而言,从技术层面而言,古人早已经达到了现代人无法到达的高度;但从理论层面上而言,则基本上还处于有待进一步开发的状态——特别是在跨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激活上,中国书法三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一座尚未得到合理开发、更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富矿。或许我们可以在这里斗胆放言一句:中国书法的下一个逐鹿之地在书法理论领域。

问:以开放的思维解读传统书论。

答:在厘清了“深入细节”时存在的两个思维向度后再去面对传统书学理论与书法杰作,就会少了许多理解上的障碍。对技术细节的精微辨析,不但可以保证我们在书法临习时能做到更到位、创作时不至于偏离轨道。对传统书学理论的开放式深入,则不但可以避免固步自封,还为我们的艺术生命提供了新的可能。

书法新的可能性,也是书法到了今天依然充满魅力的原因,其前提就是书法思维本身的左右开弓!同样地,思维上的左右开弓,又将进一步促进了思考结果上的左右逢源,而不用过多地担心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

譬如刚才你所提到的虞世南书学特色中的两个概念:美韵与温润。单就美韵与温润两个概念去比较,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就如一个美人在展示其魅力时,不会只有一种方式,她可以是通过某种眼神,也可以通过某个姿态,都可以展现其独有的气质神韵,如果美韵更偏向于某种姿态的静态展示,那么温润就可以理解为某种特质的动态呈现。它们之间有着很高的重叠度。这当然是一个需要去意会的比方。其实,当思考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就面临困境了,再进一步,要不容易被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所纠缠,要不就进入羽化登仙的虚幻状态。而对书法学习本身而言,过分纠缠于概念与大而化之的想象,都是思维上的陷阱。

问:出路在开放性思维上吗?

答:当思维陷入某种困境时,不妨先将一时无法理清的东西搁置一旁,跳出来,找一个有关系的概念作为重新思考的切入点。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有关系的概念”,也即是说,它必须与刚被搁置的思考是有关系的、或者是相关联的。譬如,刚才所提到的美韵和温润,既然有很高的重叠性,既然区别只在动静之间,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的共同点——秀雅!

秀雅作为一个概念,其主语是雅。如果我们对中国书法风格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的话,就不难发现:秀,是虞世南书法的个性特征;雅,是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伟大艺术的根本,它其实也贯穿于中国书法审美的始终,历代书家尽管有过这样那样的主张,有过千变万化的风格面貌。但是,但凡真正被历史所记住的那些书家,其艺术成就上有一个共性的东西,也是这个雅字。如果再联系到今日书法中的一些过分强调个性、强调表现的书法现象,雅致就显得尤为宝贵了!

到此,我们还可得出一个有待进一步论证的结论:则虞世南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贡献之一,在于他用他存世不多的杰作一再地暗示着我们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就是一个雅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晋开启了书学理论自觉的思辨
沈尹默在笔法、笔势、笔意等书学理论上同样有精深的造诣
书法境界的超世俗标准
书法理论知识书目
惊涛骇浪 傲立潮头 碑学理论三巨头
近五千言的《书谱》,其核心价值和现实意义何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