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体十二经五输穴之“合穴”详解

【合穴】主治六腑疾病
“合穴”在经络上是“入海口”的意思,《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合治内府。”内腑就是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当它们出了问题,通常都要通过合穴来治疗。比如说胃气不足了,一般就是在足三里穴上贴甘草来培补。甘草的艮土之性通过合穴进入同属艮土的胃,同气相求,就能让胃得到补益。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难经·六十八难》又曰:“合主逆气而泄。”指合穴主要用于六腑病症。

合:位于肘膝关节附近的第五穴。如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充盛,合于脏腑。

  ”合主逆气而泄“,指十二经合(水)穴,可治气机失调而上逆下泄之疾。肾水为病,肾主冬,肾上连肺,肺肾相通,水气上逆则咳,水气下流则泄。

     合主”逆气而泄“,合穴可调节脏腑不和所出现的逆气,胀闷,泄泻。

    临床上运用合穴阴经与阳经亦有不同,阴经治疗脏病,阳经治俯病。

    阴经合穴属水,内应于肾,若肾气虚则下元不固,精血下泄。

    阳经合穴属土,内应于脾,脾与胃相表里,若胃气不降则上逆,脾气不健则下泄。

”逆气而泄'.指气机上逆,病变部位主要在六腑和肾及前后二阴,以消化系统,肾病为主。如遗尿,泄泻(包括五更泄),遗精,阳瘘,早泄,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胃气上逆之呕吐,肾不纳气之气喘等,均可取合穴以调理肠胃,调补肾气。

十二经的合穴分别为:肺-尺泽,大肠-曲池,胃-足三里,脾-阴陵泉,心-少海,小肠-小海,膀胱-委中,肾-阴谷,心包-曲泽,三焦-天井,胆-阳陵泉,肝-曲泉

1 》尺泽穴

标准定位: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尺泽为经穴名(Chǐzé LU5)。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鬼受,鬼堂。属手太阴肺经。尺泽为手太阴肺经的合穴,五行属水。尺即尺肤,指前臂部,泽即沼泽,为水聚处,此穴在肘部,为合穴,脉气汇聚于此,故名尺泽。

主治病症:

尺泽穴主治咳嗽,气喘,少气,咯血,潮热,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胸部烦满,心痛,心烦,悲愁不乐,咽喉肿痛,胸部胀满,胸膜炎,小儿惊风,急性胃肠炎,吐泻,肘臂挛痛,肩内侧痛,肩胛神经痛,四肢暴肿,手不能伸,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丹毒,身痛,腰脊强痛,膝髌肿痛,乳痈,发热,癥瘕积聚,疝气,咽喉肿痛,喑哑,抽搐,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遗尿,尿失禁等。

穴位配伍

配少泽穴治短气胁痛、心烦。

配合谷穴、少商穴治咽喉肿痛。

配合谷穴,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

配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治肘臂挛痛。

配少商穴、商阳穴,治咽喉肿痛。

配委中穴,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吐泻。

配委中穴、水沟穴,治闪挫腰痛。

配肺俞穴,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配肺俞穴、风门穴,治咳喘。

配委中穴刺络放血,治急性吐泻、急性胃肠炎。

配太渊穴,经渠穴治咳嗽,气喘;

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

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补之(灸胜补),热则凉药水针或泻针出气。

针刺法

一般直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直刺0.8~1.2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有触电样感向前臂或手部放散;也可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点刺出血。

点刺出血,用于急性吐泻。

注意:不宜针刺过深,以免刺伤穴下血管引起内出血。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注意:不宜瘢痕灸,以免因瘢痕而影响肘关节的活动。

2 》曲池穴

标准定位: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曲池。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

大肠经合穴。合,汇合、聚合也。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在本穴处是聚集之状,为大肠经经气最强盛之穴。本穴属土。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之上部的雾露之气,受脾部之热而气散于天,有土的不动之义和对金气的长养之性,故其属土

主治病证:

中医病症:半身不遂,肩痛,臂细无力,肘臂挛急或弛缓,肘中痛难屈伸,手臂红肿,腰背痛;腹痛,吐泻,便秘,痢疾,肠痛;瘰疬,瘿气,湿疹,丹毒,疥疮,瘾疹,皮肤干燥;头痛,眩晕,耳鸣,耳前疼痛,目赤痛,目不明,牙痛,颈肿,咽喉肿痛;月经不调,乳少;瘛疭,癫狂,善惊;胸中烦满,咳嗽,哮喘;热病,伤寒,伤寒余热不尽,疟疾,消渴,水肿等。清热要穴,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病。

西医病症: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肘关节炎,高血压病,皮肤病,流行性感冒,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麦粒肿,乳腺炎,甲状腺肿大,过敏性疾病等

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外关穴,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目赤。

配合谷穴、血海穴、委中穴 、膈俞穴,有散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丹毒,荨麻疹。

配内关、合谷、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穴、昆仑穴、太溪穴、阿是穴,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配合谷、血海、三阴交穴,有扶正解毒作用,主治冬眠灵药物反应。

刺灸法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补之(灸胜补),热则凉药水针或泻针出气。

针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艾灸法

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3 》足三里穴

标准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三里穴 Zú sān lǐ(ST36),经穴名。《灵枢。本输》原名三里、下陵。《圣济总录》名足三里。别名鬼邪、下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土)穴。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也。此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足三里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足三里穴”:“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主治病证: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穴位配伍:

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心悸;

配曲池、丰隆、三阴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

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有清泻血热,疏肝理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乳痈;

配上巨虚、三阴交、切口两旁俞穴,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胃次全切除术;

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配中脘、内关,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配脾俞、气海、肾俞,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虚慢性腹泻。

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

配内关穴治呕吐

配气海穴治腹胀;

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痛;

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痹痛。

针刺法

1.直刺0.5~1.5寸,针感向下肤放散;             
2.针尖略向上斜刺,在不断捻转运针之时,针感可沿胃经逐渐循股走至髀关、归来、天枢等穴,少数走向胃腑、剑突处;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4 》阴陵泉穴

标准定位: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穴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阴陵泉穴】 Yīn líng quán(SP9),经穴名,属足太阴脾经,合(水)穴。出《灵枢。热病》“阴陵泉穴”。“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五行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主治病证:

 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阴部痛,痛经,遗精。膝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阴道炎、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主治腹胀、腹泻;

配中极穴、膀胱俞穴、三阴交穴主治小便不利

配肝俞穴、至阳穴治黄疸

阴陵泉透阳陵泉穴治膝痛。

针刺法

直刺1-1.5寸。治疗膝痛可向阳陵泉或委中方向透刺,直刺1~2寸。

艾灸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5 》少海穴

标准定位:屈肘,少海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手少阴心经的合穴。

少海为经穴名(Shàohǎi HT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曲节。属手少阴心经。少海是手少阴心经五输穴的合穴,五行属水。少即幼小,指手少阴经,海即海洋,此穴为本经合穴,脉气至此,犹如水流入海,故名少海。

主治疾病:

少海穴主治心痛,臂麻酸痛,手颤,健忘,暴喑,肘臂伸屈不利,瘰疬,腋胁痛,胁痛,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肘臂挛痛,麻木,四肢不举,前臂麻木及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下肢痿痹,颈项强痛,落枕,腋下肿痛,肘挛,臂麻,头痛,目眩,精神病,癫狂善笑,痫证,齿龋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眩晕,三叉神经痛,尺神经炎,肺结核,心绞痛,淋巴结炎,疔疮等。

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配后溪穴,有舒筋通络活血的作用,主治手颤,肘臂疼痛。

配阴市穴、后溪穴、扶突穴治心疼手颤。

配合谷穴、内庭穴,有清泻阳明热邪的作用,主治牙痛,牙龈肿痛。

配天井穴,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主治瘰疬。

配兑端穴、本神穴,治吐沫。

配手三里穴,治两臂顽麻。

配后溪穴,治手颤。

配间使穴、少府穴、阳辅穴、丘墟穴、足临泣穴、申脉穴,治腋痈。

配行间穴、三阴交穴,治月经过多。

配天井穴,治瘰疬。

配巨骨穴、阿是穴治疗颈淋巴结核。

针刺少海穴配外陵穴,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有效。

针刺少海穴配神门穴,可使注射肾上腺素动物减慢的心率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

刺灸法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针刺法

一般直刺0.5~1.O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前臂放散。

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前臂放散。

艾灸法

不宜直接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温针灸3~5壮。

6 》小海穴

标准定位:小海穴在肘后区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

小海为经穴名(Xiǎohǎi SI8)。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小海是手太阳小肠经的合穴,五行属土。小即微小,指小肠经,海即海洋,此穴是小肠经的合穴,气血至此,犹如水流入海,故名小海。

主治疾病:

小海穴主治肘臂疼痛,癫狂,痫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寒热,风眩头痛,目黄,项痛颊肿,齿龈疼痛,齿龈炎,齿龈肿,颔肿,瘰疬,上肢不举,尺神经痛,肘关节炎,舞蹈病,瘈疭,精神分裂症,项强,颊肿,肘臂痛,网球肘,颈项、肩臂外后侧痛,肩背麻痹,疡肿,颈淋巴结结核等。

穴位配伍:

配手三里穴治肘臂疼痛。

配天井穴、阿是穴治瘰疬。

配天井穴、曲池穴治肘关节痛。

配合谷穴、大陵穴、神门穴、行间穴、心俞穴治精神病。

配合谷穴、颊车穴,有清热消炎的作用,主治颊肿,牙龈炎,咽喉炎。

配风池穴、大椎穴,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

配大椎穴、风池穴、百会穴,治癫狂痫。

配曲池穴、臂臑穴,有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肘臂疼痛。

配曲池穴、少海穴,治肘臂疼痛。

配腕骨穴、合谷穴,治黄疸。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针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可有触电感向前臂及手部尺侧放散。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20分钟。

7 》委中穴

标准定位: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委中穴为经穴名(Wěizhōng BL40)。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委中别名郄中、血郄、中郄。属足太阳膀胱经。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的下合穴,五行属土。四总穴之一。委即弯曲,中即中间,此穴在腘窝横纹中点,故名委中。

主治疾病:

委中穴主治腰腿、肠胃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脊痛、髀枢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胭筋挛急、脚气、丹毒、头痛眩晕、目视不明、衄血不止、寒从背起、肩上热、腋下肿、小腹肿痛、手足厥逆、小便难、遗溺、痔疾、霍乱吐泻、赤白痢疾、癫痫、瘈疭、疟疾、暑热、背疽、瘾疹、浑身疮癞等。

穴位配伍:

配大肠俞穴治腰痛。

配肾俞穴、腰阳关穴,有强腰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配曲池穴、风市穴,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主治湿疹,疔疮。

配阳陵泉穴,悬钟,有补髓强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针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直刺0.5~1寸,局部酸麻胀重,有麻电感向足部放散。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8 》阴谷穴

标准定位:阴谷穴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阴谷为经穴名(Yīnggǔ KI10)。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少阴肾经。阴谷是足少阴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阴为阳之对,内为阴,谷即山谷,此穴在膝内侧,局部凹陷如谷,故名阴谷。

主治疾病:

阴谷穴主治少腹、前阴、肝肾等疾患。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阴囊湿疹、崩漏、带下、经闭、舌下肿、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等。

现代又多用阴谷穴治疗肾炎、尿路感染,阴道炎、阴部瘙痒、子宫出血、癫痫、精神分裂症、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穴位配伍:

配照海穴、中极穴治癃闭;

配大赫穴、曲骨穴、命门穴治寒疝、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配肾俞穴、关元穴,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阳痿,小便难。

配曲池穴、血海穴、曲骨穴,有祛风除湿,理下焦的作用,主治阴痛,阴痒。

刺灸法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或泻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针刺法

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腘窝及足部放散。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9 》曲泽穴

标准定位:曲泽穴位于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处,微屈肘取穴。

曲泽穴为经穴名(Qūzé PC3)。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厥阴心包经。曲泽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合穴,五行属水。曲即弯曲,泽即沼泽,经气流注至此,入曲肘浅凹处,犹如水进沼泽,故名曲泽。

主治疾病:

曲泽穴主治心痛,心悸,热病烦躁,胃痛,呕吐,肘挛,臂痛,心悸、胸满、逆气、呕血、温病、风疹、霍乱、头摇、颜青及肘臂筋挛疼痛等。

现代多用曲泽穴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中暑,臂神经痛、小儿舞蹈病等。

穴位配伍:

配神门穴、鱼际穴治呕血;

配内关穴、大陵穴治心胸痛;

配大陵穴、心俞穴、厥阴俞穴治心悸、心痛;

配少商穴、尺泽穴、曲池穴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

配内关穴、大陵穴治心胸痛;

配委中穴点刺放血治急性胃肠炎。

配大陵穴,有清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悸。

配内关穴、中脘穴,有调理肠胃的作用,主治呕吐,胃痛。

配委中穴、曲池穴,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中暑。

刺灸法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之。

针刺法

直刺0.8-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中指放散。

三棱针点刺放血。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10 》天井穴

标准定位:天井穴位于肘尖(尺骨鹰咀)外侧上方1。屈肘时呈凹陷处。

天井为经穴名(Tiānjǐng TE10)。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五行属土。天即天空,喻上为天,井即水井,此穴在上肢鹰嘴窝,其陷如井,故名天井。

主治疾病:

天井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心胸疾患等:如偏头痛、目赤、耳聋、喉痹、咽痛、颊肿、胸痹心痛、胁痛、颈项及肩臂疼痛、颈淋巴结核、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癫狂,眼睑炎、扁桃腺炎、外眼角红肿、咽喉疼痛等,中风、忧郁症、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

穴位配伍:

配率谷穴治偏头痛;

配天突穴治瘿气;

配巨阙穴、心俞穴治精神恍惚。

配曲池穴透臂臑、少海穴治颈淋巴结核。

配肘髎穴、曲池穴、手三里穴治肘关节炎。

配曲池穴、血海穴治荨麻疹。

配曲池穴、少海穴,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肘痛。

配天突穴、水突穴,有散结通络的作用,主治瘿气。

配翳风穴、耳门穴,有清泻三焦热邪的作用,主治耳聋。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提插通泻。

针刺法

直刺天井穴0.5-1.0寸,局部酸胀。

艾灸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11 》阳陵泉穴

标准定位: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陵泉为经穴名(Yánglíngquán GB34)。出《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属足少阳胆经。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五行属土。阳为阴之对,外为阳,陵即丘陵,泉即水泉,膝外侧腓骨小头隆起如陵,穴在其下陷中,犹如水泉,故名阳陵泉。

主治疾病:

阳陵泉主治胆、肝、下肢等疾患。如胸胁支满、胁肋疼痛、呕吐胆汁、寒热往来、头痛腰痛、半身不遂、膝股疼痛、下肢麻木、脚胫酸痛、筋挛、筋软、筋痛、虚劳失精、小便不禁、遗尿、颜面浮肿、小儿惊风等。

现代又多用阳陵泉治疗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高血压、肋间神经痛、舞蹈病、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下肢疼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

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配环跳穴、风市穴、委中穴、悬钟穴,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配阴陵泉穴、中脘穴,有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痛。

配人中穴、中冲穴、太冲穴,有祛风镇静解痉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针刺法

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放散。

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12 》曲泉穴

标准定位:曲泉穴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曲泉为经穴名(Qūquán LR8)。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曲泉是足厥阴肝经的合穴,五行属水。曲即弯曲,泉即泉水,此穴在胭窝横纹内侧端,屈膝时局部凹陷如泉,故名曲泉。

主治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挺阴痒,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现代又多用曲泉穴治疗肾炎、肠疝、尿潴留、阴道炎、子宫下垂、前列腺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穴位配伍:

配膝眼穴、梁丘穴、血海穴,有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膑肿痛。

配百会穴、气海穴,有温阳益气的作用,主治阴挺。

配中极穴、阴陵泉穴,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

配丘墟穴、阳陵泉穴治胆道疾患;

配肝俞穴、肾俞穴、章门穴、商丘穴、太冲穴治肝炎;

配复溜穴、肾俞穴、肝俞穴治肝肾阴虚之眩晕、翳障眼病;

配支沟穴、阳陵泉穴治心腹疼痛、乳房胀痛、疝痛;

配归来穴、三阴交穴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泻针出气或补之。

针刺法

直刺1.0~1.5寸,局部酸胀,可向周围放散。

艾灸法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关注公众号 : ztys111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丘墟穴的作用与好处
条口穴功能主治及配伍
艾灸方案
艾灸扶阳补益之心得+ 穴性与艾灸
灸疗要穴
男科疾病艾灸治疗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